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大凉山上再造一个都江堰 四川省水利电力工程局有限公司龙塘水库项目建设记

    2022-08-16 16:15:03

      云朝清(四川)

      2200多年前,蜀郡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在四川西部岷江上游创建了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并在治理水患、筑堤修堰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套科学治水的经验,代代相传,成为我国水利建设的有益借鉴和成功范例。

      斗转星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四川水利电力工程局有限公司承接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及灌区扩建工程——都江堰外江闸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一时间,四川水利电力工程局以项目质优而声名鹊起,受到同行称赞。

      近50年来,公司先后在国内建成了水利水电工程及其他建筑工程400余项。其中,获省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奖4项,获部、省级优质工程奖2项;获省优秀施工工程奖14项。公司是全国质量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百家安全文明施工先进单位,全国AAA级优秀建筑企业,全国企业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四川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四川省建筑企业综合实力50强。

      2021年5月,公司开始建设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龙塘水库及灌区工程项目。

      无一例外,从建设之初,公司就把“质优”二字放在首位。

      具体承建施工的三分公司支部书记、经理毛伟在项目部的开工大会上掷地有声:我们要为大凉山盐源40万父老乡亲负责,打造出社会认可的精品工程,符合标准的放心工程,人民满意的良心工程,再把一个质优“都江堰”建在大凉山上。

      ——引题


    支部书记、经理毛伟和同事在施工现场

      一

      那也不是传说

      那也不是梦幻

      那是真实的神话

      那是人间的奇迹

      那就是千秋都江堰

      好一个都江堰……

      《好一个都江堰》这首歌,自从歌手谭维维唱响神州大地之后,四川省水利电力工程局有限公司三公司毛伟对这首歌可以说是百听不厌。特别是回到都江堰市的家,他总要来到都江堰鱼嘴、外江闸两处地方,一边听歌,一边思索,把他们承建的每一个水利工程都力争建成“都江堰”。

      说实话,笔者与毛伟是神交十多年的朋友。因他所建项目经常“走南闯北”,我们见面机会少,但每年的关键季电话很多,让我对他本人和他们水利水电人了解得更多,也为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更加深了我们的友谊。

      其实,这关键季的电话,大多是毛伟从一线工地打来的。

      上学季,他让我在都江堰帮他们工地上的同事联系孩子读书的事……因为赶工期,实在走不开。

      毕业季,他让我找找用工单位,看看哪家能帮他的同事解决孩子就业的问题……因为赶工期,实在走不开。

      七夕季,他让我在我的友朋中,留意大龄剩女,看是否中意他们常年在外的水利水电男人,他公司里还有好几个三十多岁的男同事没有脱单……因为赶工期,实在走不开。

      还有风雨雷电、雪飘霜冻自然灾害季等,毛伟总会为同事的“帮忙”,和我煲电话粥。

      最后的理由,无一例外都是赶工期,实在走不开。

      久而久之,我总结到,毛伟他们这一群人,为了国家水利水电建设,牺牲了很多,奉献了很多。

      从新闻里得知,他们承接的盐源龙塘水库工程建设项目,提前两个月进行到了大坝混凝土浇筑阶段,受到了凉山州委州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我也在这“关键季”第一次给毛伟去电话,准备到他现在工地——盐源龙塘水库现场去走一走,看他们究竟有多忙。

      毛伟说,来吧,但不用写他,多写写一线工地的同事,若能在媒体上发表,也许对解决同事们的“关键季”有帮助。

      当然,细心的毛伟也对来自他们公司家属区总部地——都江堰市的我,作了周到的行程安排,让三分公司副经理也是项目经理的曹军和项目部办公室主任陈今明,共同给我作介绍和向导。

      我们从都江堰市出发,车行十多个小时,在当天晚上七点过到了他们项目招待所。

      说是招待所,其实就是简单的工棚用房,只是外面贴了三个“招待所”的毛笔字而已。

      曹军说,项目工地就这样,条件简陋。不过,他们这招待所牙膏、牙刷、毛巾都齐备。

      说来也巧,在这个关键节点,毛伟又给我来了电话,这次是客套的语言,说本想亲自接待我,无奈千里外亭子口项目工地就要开工了,不得不先去那边忙。

      晚餐在招待所旁边不足50米远的食堂解决,为了接待我这个“家乡人”,食堂额外增加了三个菜。

      我注意到,一碗饭还未吃完,陈主任就接到一个电话,神色紧张地在曹军耳旁咐了两句,然后抱歉地对我说,工地上有事需要协调,他们要到现场去处理,让我自己吃完早点到招待所休息,访谈的事,明天再说。

      陈主任打趣道,曹经理是项目管理的一把好手,协调能力很强,哪个班组需要协调问题,总是第一个想到曹经理。

      曹经理朝我们笑着说,没啥!你们吃好、休息好,也许我一会儿就回来了。

      二

      原来,在吃饭的过程中,陈主任分别接到工程监理、业主等好几个电话,询问说为保证工程质量,对大坝首仓混凝土浇筑前的混凝土温控措施考虑和准备情况如何?因牵涉到几个实验数据和技术参数,大家不是很清楚,需要他们即刻到施工现场召集项目总工和质检部相关人员再核对数据。

      那晚,曹军是这样度过的:20:00左右,赶回项目部立即召集总工程师张鹏等相关技术人员查阅技术参数和讨论制定备选方案。21:00左右,到业主驻地办向业主、监理等领导作汇报工作。22:30,曹军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项目部再次召集相关技术、物资采购人员,商讨新的技术方案和设备采购标准。

      忙完这一切,盐源天边已露出鱼肚白,一看时间,已是第二天凌晨5:16。

      回去睡上两个多小时,曹军还要准时参加每天早晨8:00的质量安全例会。

      为了访谈需要,第二天例会,我作为“旁听生”参加了。

      我满以为曹军会在会上说昨晚为了工程质量自己如何如何辛苦、又熬了一个通宵班等,然而,曹军只字未提昨晚的事。

      会后我问他,怎么没在会上说说你昨晚加班一通宵、为把质量关的事。

      曹军说,没必要,在这里我们加班是常事。毛总跟你俩是朋友,可你不知道吧,他工作认真,可以连续熬两三个通宵,而且还精神十足,公司好多年轻人都比不上。

      说到这里,曹军还给我讲了一个为追求工程质量、一次又一次被女朋友无情“吹灯”的同事唐珺葑的故事。

      2018年4月,新藏电站项目承建中进场10吨速凝剂。作业队使用后,反映回弹料较多,怀疑速凝剂质量不合格,唐珺葑当即向项目质安部门反映了情况,并停用该批速凝剂,现场取样送检。同时通知供应商,自行将该批次速凝剂取样送检。在3天内组织一批合格速凝剂进场,同时对新进场速凝剂抽样送检,最后经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该批速凝剂为不合格,他拿到检验报告后,第一时间通知供应商,对该批速凝剂不予结算,要求对方自行拉走处理。速凝剂的掺量一般为5%-8%,正常喷混的回弹率一般是10%-30%,掺入该批速凝剂的喷混回弹率超过了50%。若该批速凝剂一旦使用,可能会浪费几百方喷射混凝土,同时也会影响喷混质量。

      过后唐珺葑才得知,那供货商是刚认识的“女朋友”的熟人,女朋友怪他工作太认真负责,不会变通处理事情,并在微信中给了他一个无情的背影,唐珺葑又一次被“吹灯”了。

      如今,小唐6次被吹灯,已是38岁的人了。

      三

      来访谈之前,我曾在一家主流媒体上看到一段宣传水利水电人的文字:水利水电工作是很艰辛的,水利水电人往往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一般都是背井离乡,钻山沟进大山,住油毡棚,生活条件恶劣,顾不上家庭,一个工程完成了,再继续前行从头开始干下一个工程,流动性大,没有人愿意干,子女们也大多是子承父业,继续着上一辈的工作。

      为了印证此段文字的真实性,我还专门打电话给毛伟,半是访谈半是疑乎地问道:你们真是那段文字里面描述的那样吗?有数据证明吗?

      毛伟听后,掏心窝子回答了我的问题:这些数据我们还真没有统计过,但我负责任地告诉你,祖孙三代都从事水利水电建设的,在我们公司就不在少数,既有父子同在一个项目,也有母女同在一个单位,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夫妻异地婚姻。

      更让毛伟揪心凄苦的是,因为异地姻缘,每年都有恋爱中的男女分手,还有已婚夫妻离异。

      但说句良心的话,离婚的真正原因,几乎都是他们收入较少,而又常常不能在一起照顾家庭。

      再者,适龄婚姻男女,熬成大龄剩男剩女,就更是司空见惯了。

      通完电话,陈今明主任拿出一份职工名单给我,说这上面有300多人,而实际在工地上班的还不到一半,还有一半多在家自谋职业,到处打短工,每月领五六百元的生活救济费,期待下个工地开工,挣钱养家。

      一旁的曹军经理摘下上工地戴的安全帽,沉沉地对我说,现在施工项目的经营风险非常大,但为了尽可能地解决待业员工的就业,我们还要承担很大的亏损风险,其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员工都能挣点工资养家糊口。

      的确,说大一点,是为祖国的水利水电建设,说小一点,是为了一家人的生存。

      这一点,去年11月24日下午永远走了的同事杨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杨斌原是单位从事野外起重作业的,野外作业对身体健康程度要求较高,杨斌平时又有高血压,加之50多岁的人了,去年初公司的例行体检,他的健康指标不容他再上班。

      然而,公司党支部、领导班子一班人,考虑到老杨家在岳池农村有三个上学的孩子、妻子又无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了让老杨有工资收入,就把岗位作了调整,让他到厨房干主厨。

      那段时间,老杨格外高兴,常常对大家说,组织对他的关心够意思了,不在野外工作,在厨房干轻活,对调理他的身体有很大帮助。

      尽管老杨的工作作了调整,但大家还是时时关心他的健康。领导和同事们碰见他,都要时不时提醒他按时吃降压药,若身体不舒服,就好好休息别硬撑。

      然而,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那两天,工地赶工期,一线的工人多,大家都加班加点。老杨呢,自然也忙得不亦乐乎,却把按时吃药的事忘了。

      陈今明主任还清楚记得,那天下午4点过,老杨突然晕倒在灶台旁,工友连忙把他送到盐源县人民医院,可因工地离县医院足足有半小时的车程,医生们虽然进行了全力抢救,可惜还是没能将老杨拉回来。

      老杨走了,除公司尽最大可能给予了资金帮助扶持之外,还在职工中发动捐款,短短半天,三分公司在岗员工就捐了一万四千多元。

      处理完老杨的后事,时任项目书记的阎旭和司机一道,载着老杨的骨灰和他的家属,千里迢迢,小心翼翼将老杨送回老家岳池,让他从大凉山魂归了故里。

      四

      说句老实话,在访谈的头两天里,尽管曹军经理、陈今明主任一有空,就给我介绍情况,然而每次完整的采访时间不到半小时,关键节点处,他们又去处理工作上的急事了。

      几个小时下来,我要的素材显然不够,于是对他们半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们看能否将情况介绍完后再走,我也是在工作。

      两个人听后,内疚地对我说,其实,他们只是做了本职工作,没啥宣传的。要不,今天晚上公司开项目工作例会,主要讨论工程质量进度和职工体检内容,邀请我参加一次,也许对他们工作的情况,就有一次完整的了解。

      晚上7:00,公司所有人都进了会场,像训练有素的军人一样,整整齐齐坐在了座位上。

      会议开始了,各小组逐一汇报了目前的工程进度,还就公开招标采购的产品进行了一一公布,同时,对其性能和质量参数现场演示、查验。

      这个议题足足进行1个半小时,可见公司平时抓优抓质,不放过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

      当进行下个议题、讨论职工体检的问题时,会场格外寂静,似乎大家都有健康的问题,却又不好意思开口。

      陈主任拿出了去年职工的体检情况汇总表:100%的职工都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可以说,全员亚健康。

      曹军接过汇总表,用低沉近乎哀求的声音说:同志们,我知道你们手上的任务重,时间又紧迫,但我们不能只顾工作不顾健康,不能再出现像杨斌那样过早离开我们的事 情了。

      这时,曹军话锋一转,盯着会场的工程部副部长杜林川、公司副经理张显军说,你们两个,一个前两天突然晕倒在工地,一个长期吃头痛药,你们明天再到盐源人民医院去看看,要医生出证明可上岗了才能上岗。当然,还有其他人,我不知道的……你们都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曹军说完这句话,会场上响起了阵阵掌声。曹军接着说,从明天起,需要看病休息的,把假条交到我这里,我给大家批,记住看病休息的时间,工资不打折扣。

      会开得不是很晚,因为明天还要赶早去工地。

      会上,我再次发现了这群水利水电人在大凉山的闪光点:与水打交道几十年,这群人始终把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荣誉册上的大、小千余张奖牌说明这一切;父子兵、母女阵、夫妻档在这群人中随处可见,一家子、一辈子,子子孙孙都把青春献给了水利水电;风餐露宿,日晒皮脱,钻山打洞,转战南北,居无定所,蚊虫叮咬,狼蛇出没,故乡是他乡,他乡亦故乡,这群人为了寻找地球上的“一滴水”,先后在国内、国外承建水电工程数百个,个个都让业主方竖起大拇指。

      这次的龙塘水库引水工程,只是万花丛中的一抹绿而已,还有很多很多……

      可是到了第二天,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一个请假的人都没有。

      这群大凉山盐源龙塘水利水电建设人,为了盐源40万乡亲三代人的梦想,瞒病情、隐家事、克困难……只为早日实现“润盐水梦”。


    龙塘水库效果图

      五

      第三天一早,按照行程安排,我准备返程了。

      然而,通过两天的耳闻目睹,我被龙塘水库这群建设者们的事迹感动着, 心情也显得格外沉重,似乎有许多话要流于笔端。

      早餐时,当地龙塘村6队队长周伟和其父亲周本华来找曹军经理,说是想到上游围堰坝口去看看,可惜现场的安全员说啥也不让进,说急了,安全员支了个招,你让曹军陪你一起来,就让你进去。

      曹军笑着对周伟父子俩说,这只是修建大坝的一个临时围堰,真正的大坝还没开建,没啥看头,再者,围堰道路不平,周叔年纪大,70多岁的人了,万一不小心,摔一跤咋办。

      周本华听完,低沉着脸,用乞求的目光盯着曹军,道出了坚持要去的原委。

      原来这龙塘水库建设,前后沿袭了60多年,可以说,自打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产党人在大凉山,就一直为凉山人愁水、找水、取水、饮水的事忙活着。

      周本华老人还清楚地记得,1958年,他大伯一家三口,为建设这龙塘水库,因意外失火,在围堰坝口离开了人世。

      那时,国家百废待兴,还很困难,资金、技术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因此,龙塘水库一直是修修建建,建建修修。没有像现在,一下子拿出30多亿元,全机械化、高技术,安安全全,一股脑儿稳步向前推进。

      周本华坚持要去那坝口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告慰一下他大伯一家三口,了了他们的夙愿。

      话说到这个份上,曹军不得不同意,还叫上两个小伙子,一前一后护卫着周队长父亲前往坝口。

      我因顺路,当然也没放弃这个机会,一路上陪着周本华父子,聊起了龙塘水库三代人建设的梦缘。

      “水”对于贫困的大凉山脱贫是个关键的主题,对盐源人意义更为重大。穿透时光,拨动心弦,在历史的长河中,高原的日头下,盐源旱象频频,人地争水,人畜争水,想摆脱“靠天吃饭”的盐源人一直在寻水的路上。

      盐源人祖祖辈辈找水、背水的缺水记忆,对周本华那一代人来说仍历历在目……说到动情处,周本华还给我们讲了“一碗水”的悲壮故事。

      时间向前推移数十年。距离县城近30公里的棉桠乡木邦营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木里县通盐源到西昌的必经村落。公路旁有一个如“碗”状的天然水凼,当地村民称其为“一碗水”。

      为了取得这“一碗水”的控制权,解放前,川、滇两地军阀一度在这里展开混战,死伤了不少人。

      直到共产党解放了这里,“一碗水”方才实现和平安宁,可盐源缺水的现实依然严重。

      一位凉山州扶贫干部,曾在他的扶贫调研日志中写下了这么一段“盐源人关于缺水的乡愁文字”:

      人人都有乡愁,而盐源人的乡愁在田间地头,在这梦中的“一汪活水”。为何润盐儿女几多愁?为何沃野千里苦楚多?为何土地里刨不出“金疙瘩”?为何平坝里长不出“富贵树”?盐源人的乡愁啊,就是用劳动改变现状、用勤奋改变命运之路,就是铺就的这条脱贫攻坚之路——寻水之路。盐源人,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唯愿有水,“乡愁”即变“乡富”矣。

      往事不堪回首,周本华老人边走边介绍盐源人缺水故事的同时,我们已来到了上游围堰坝口。

      站在大坝围堰上,曹军向我们介绍起了工程情况。龙塘水库及灌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由水库枢纽工程和灌区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总投资37.78亿元,灌区灌溉面积36.2万亩,涉及盐源县盐井镇、梅雨镇、卫城镇、白乌镇、下海乡、双河乡、大河乡、棉桠乡8个乡镇。马鹿塘水库枢纽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城镇供水及农村人畜饮水和河道生态用水等综合功能的小(一)型水库,总投资1.93亿元,设计灌溉面积5.5万亩,其中新增灌面2.8万亩,改善灌面2.7万亩。龙塘、马鹿塘水库建成后将彻底解决坝区16万余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工程施工期为42个月。

      一连串的工程数据,老人听得似懂非懂。周本华说,如果在60年前,我们修水库的技术、设备有这么发达先进就好了。

      坝口就在眼前,大坝就在眼前,此情此景,听完介绍,周本华老人老泪纵横,突然对着坝口双膝跪地,还拉着儿子周伟也跪在旁边,大声哭泣:大伯、大娘、堂哥,你们都看见了吗?再过28个月,龙塘水库就全面建成了,还可以发电……共产党好啊!

      也许是巧合,此时坝口山上,一个当地彝家妹子唱起了盐源民歌——《好风好雨好时节》:

      好风好雨好时节

      幸福日子迎面来

      脱贫路上大步走

      盐源人民喜洋洋

      好风好雨好时节

      党的恩情永不忘

      索玛花开哟

      ……

      歌声悠悠,乘着歌声,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大凉山盐源。

      革故鼎新,龙腾巴蜀。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区域在线
  • /

    大凉山上再造一个都江堰 四川省水利电力工程局有限公司龙塘水库项目建设记

    2022-08-16 16:15:03

      云朝清(四川)

      2200多年前,蜀郡郡守李冰率领蜀地各族人民在四川西部岷江上游创建了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并在治理水患、筑堤修堰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套科学治水的经验,代代相传,成为我国水利建设的有益借鉴和成功范例。

      斗转星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四川水利电力工程局有限公司承接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及灌区扩建工程——都江堰外江闸获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一时间,四川水利电力工程局以项目质优而声名鹊起,受到同行称赞。

      近50年来,公司先后在国内建成了水利水电工程及其他建筑工程400余项。其中,获省科技成果和科技进步奖4项,获部、省级优质工程奖2项;获省优秀施工工程奖14项。公司是全国质量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百家安全文明施工先进单位,全国AAA级优秀建筑企业,全国企业设备管理优秀单位,四川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四川省建筑企业综合实力50强。

      2021年5月,公司开始建设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龙塘水库及灌区工程项目。

      无一例外,从建设之初,公司就把“质优”二字放在首位。

      具体承建施工的三分公司支部书记、经理毛伟在项目部的开工大会上掷地有声:我们要为大凉山盐源40万父老乡亲负责,打造出社会认可的精品工程,符合标准的放心工程,人民满意的良心工程,再把一个质优“都江堰”建在大凉山上。

      ——引题


    支部书记、经理毛伟和同事在施工现场

      一

      那也不是传说

      那也不是梦幻

      那是真实的神话

      那是人间的奇迹

      那就是千秋都江堰

      好一个都江堰……

      《好一个都江堰》这首歌,自从歌手谭维维唱响神州大地之后,四川省水利电力工程局有限公司三公司毛伟对这首歌可以说是百听不厌。特别是回到都江堰市的家,他总要来到都江堰鱼嘴、外江闸两处地方,一边听歌,一边思索,把他们承建的每一个水利工程都力争建成“都江堰”。

      说实话,笔者与毛伟是神交十多年的朋友。因他所建项目经常“走南闯北”,我们见面机会少,但每年的关键季电话很多,让我对他本人和他们水利水电人了解得更多,也为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更加深了我们的友谊。

      其实,这关键季的电话,大多是毛伟从一线工地打来的。

      上学季,他让我在都江堰帮他们工地上的同事联系孩子读书的事……因为赶工期,实在走不开。

      毕业季,他让我找找用工单位,看看哪家能帮他的同事解决孩子就业的问题……因为赶工期,实在走不开。

      七夕季,他让我在我的友朋中,留意大龄剩女,看是否中意他们常年在外的水利水电男人,他公司里还有好几个三十多岁的男同事没有脱单……因为赶工期,实在走不开。

      还有风雨雷电、雪飘霜冻自然灾害季等,毛伟总会为同事的“帮忙”,和我煲电话粥。

      最后的理由,无一例外都是赶工期,实在走不开。

      久而久之,我总结到,毛伟他们这一群人,为了国家水利水电建设,牺牲了很多,奉献了很多。

      从新闻里得知,他们承接的盐源龙塘水库工程建设项目,提前两个月进行到了大坝混凝土浇筑阶段,受到了凉山州委州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我也在这“关键季”第一次给毛伟去电话,准备到他现在工地——盐源龙塘水库现场去走一走,看他们究竟有多忙。

      毛伟说,来吧,但不用写他,多写写一线工地的同事,若能在媒体上发表,也许对解决同事们的“关键季”有帮助。

      当然,细心的毛伟也对来自他们公司家属区总部地——都江堰市的我,作了周到的行程安排,让三分公司副经理也是项目经理的曹军和项目部办公室主任陈今明,共同给我作介绍和向导。

      我们从都江堰市出发,车行十多个小时,在当天晚上七点过到了他们项目招待所。

      说是招待所,其实就是简单的工棚用房,只是外面贴了三个“招待所”的毛笔字而已。

      曹军说,项目工地就这样,条件简陋。不过,他们这招待所牙膏、牙刷、毛巾都齐备。

      说来也巧,在这个关键节点,毛伟又给我来了电话,这次是客套的语言,说本想亲自接待我,无奈千里外亭子口项目工地就要开工了,不得不先去那边忙。

      晚餐在招待所旁边不足50米远的食堂解决,为了接待我这个“家乡人”,食堂额外增加了三个菜。

      我注意到,一碗饭还未吃完,陈主任就接到一个电话,神色紧张地在曹军耳旁咐了两句,然后抱歉地对我说,工地上有事需要协调,他们要到现场去处理,让我自己吃完早点到招待所休息,访谈的事,明天再说。

      陈主任打趣道,曹经理是项目管理的一把好手,协调能力很强,哪个班组需要协调问题,总是第一个想到曹经理。

      曹经理朝我们笑着说,没啥!你们吃好、休息好,也许我一会儿就回来了。

      二

      原来,在吃饭的过程中,陈主任分别接到工程监理、业主等好几个电话,询问说为保证工程质量,对大坝首仓混凝土浇筑前的混凝土温控措施考虑和准备情况如何?因牵涉到几个实验数据和技术参数,大家不是很清楚,需要他们即刻到施工现场召集项目总工和质检部相关人员再核对数据。

      那晚,曹军是这样度过的:20:00左右,赶回项目部立即召集总工程师张鹏等相关技术人员查阅技术参数和讨论制定备选方案。21:00左右,到业主驻地办向业主、监理等领导作汇报工作。22:30,曹军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项目部再次召集相关技术、物资采购人员,商讨新的技术方案和设备采购标准。

      忙完这一切,盐源天边已露出鱼肚白,一看时间,已是第二天凌晨5:16。

      回去睡上两个多小时,曹军还要准时参加每天早晨8:00的质量安全例会。

      为了访谈需要,第二天例会,我作为“旁听生”参加了。

      我满以为曹军会在会上说昨晚为了工程质量自己如何如何辛苦、又熬了一个通宵班等,然而,曹军只字未提昨晚的事。

      会后我问他,怎么没在会上说说你昨晚加班一通宵、为把质量关的事。

      曹军说,没必要,在这里我们加班是常事。毛总跟你俩是朋友,可你不知道吧,他工作认真,可以连续熬两三个通宵,而且还精神十足,公司好多年轻人都比不上。

      说到这里,曹军还给我讲了一个为追求工程质量、一次又一次被女朋友无情“吹灯”的同事唐珺葑的故事。

      2018年4月,新藏电站项目承建中进场10吨速凝剂。作业队使用后,反映回弹料较多,怀疑速凝剂质量不合格,唐珺葑当即向项目质安部门反映了情况,并停用该批速凝剂,现场取样送检。同时通知供应商,自行将该批次速凝剂取样送检。在3天内组织一批合格速凝剂进场,同时对新进场速凝剂抽样送检,最后经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该批速凝剂为不合格,他拿到检验报告后,第一时间通知供应商,对该批速凝剂不予结算,要求对方自行拉走处理。速凝剂的掺量一般为5%-8%,正常喷混的回弹率一般是10%-30%,掺入该批速凝剂的喷混回弹率超过了50%。若该批速凝剂一旦使用,可能会浪费几百方喷射混凝土,同时也会影响喷混质量。

      过后唐珺葑才得知,那供货商是刚认识的“女朋友”的熟人,女朋友怪他工作太认真负责,不会变通处理事情,并在微信中给了他一个无情的背影,唐珺葑又一次被“吹灯”了。

      如今,小唐6次被吹灯,已是38岁的人了。

      三

      来访谈之前,我曾在一家主流媒体上看到一段宣传水利水电人的文字:水利水电工作是很艰辛的,水利水电人往往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一般都是背井离乡,钻山沟进大山,住油毡棚,生活条件恶劣,顾不上家庭,一个工程完成了,再继续前行从头开始干下一个工程,流动性大,没有人愿意干,子女们也大多是子承父业,继续着上一辈的工作。

      为了印证此段文字的真实性,我还专门打电话给毛伟,半是访谈半是疑乎地问道:你们真是那段文字里面描述的那样吗?有数据证明吗?

      毛伟听后,掏心窝子回答了我的问题:这些数据我们还真没有统计过,但我负责任地告诉你,祖孙三代都从事水利水电建设的,在我们公司就不在少数,既有父子同在一个项目,也有母女同在一个单位,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夫妻异地婚姻。

      更让毛伟揪心凄苦的是,因为异地姻缘,每年都有恋爱中的男女分手,还有已婚夫妻离异。

      但说句良心的话,离婚的真正原因,几乎都是他们收入较少,而又常常不能在一起照顾家庭。

      再者,适龄婚姻男女,熬成大龄剩男剩女,就更是司空见惯了。

      通完电话,陈今明主任拿出一份职工名单给我,说这上面有300多人,而实际在工地上班的还不到一半,还有一半多在家自谋职业,到处打短工,每月领五六百元的生活救济费,期待下个工地开工,挣钱养家。

      一旁的曹军经理摘下上工地戴的安全帽,沉沉地对我说,现在施工项目的经营风险非常大,但为了尽可能地解决待业员工的就业,我们还要承担很大的亏损风险,其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员工都能挣点工资养家糊口。

      的确,说大一点,是为祖国的水利水电建设,说小一点,是为了一家人的生存。

      这一点,去年11月24日下午永远走了的同事杨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杨斌原是单位从事野外起重作业的,野外作业对身体健康程度要求较高,杨斌平时又有高血压,加之50多岁的人了,去年初公司的例行体检,他的健康指标不容他再上班。

      然而,公司党支部、领导班子一班人,考虑到老杨家在岳池农村有三个上学的孩子、妻子又无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了让老杨有工资收入,就把岗位作了调整,让他到厨房干主厨。

      那段时间,老杨格外高兴,常常对大家说,组织对他的关心够意思了,不在野外工作,在厨房干轻活,对调理他的身体有很大帮助。

      尽管老杨的工作作了调整,但大家还是时时关心他的健康。领导和同事们碰见他,都要时不时提醒他按时吃降压药,若身体不舒服,就好好休息别硬撑。

      然而,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那两天,工地赶工期,一线的工人多,大家都加班加点。老杨呢,自然也忙得不亦乐乎,却把按时吃药的事忘了。

      陈今明主任还清楚记得,那天下午4点过,老杨突然晕倒在灶台旁,工友连忙把他送到盐源县人民医院,可因工地离县医院足足有半小时的车程,医生们虽然进行了全力抢救,可惜还是没能将老杨拉回来。

      老杨走了,除公司尽最大可能给予了资金帮助扶持之外,还在职工中发动捐款,短短半天,三分公司在岗员工就捐了一万四千多元。

      处理完老杨的后事,时任项目书记的阎旭和司机一道,载着老杨的骨灰和他的家属,千里迢迢,小心翼翼将老杨送回老家岳池,让他从大凉山魂归了故里。

      四

      说句老实话,在访谈的头两天里,尽管曹军经理、陈今明主任一有空,就给我介绍情况,然而每次完整的采访时间不到半小时,关键节点处,他们又去处理工作上的急事了。

      几个小时下来,我要的素材显然不够,于是对他们半玩笑半认真地说,你们看能否将情况介绍完后再走,我也是在工作。

      两个人听后,内疚地对我说,其实,他们只是做了本职工作,没啥宣传的。要不,今天晚上公司开项目工作例会,主要讨论工程质量进度和职工体检内容,邀请我参加一次,也许对他们工作的情况,就有一次完整的了解。

      晚上7:00,公司所有人都进了会场,像训练有素的军人一样,整整齐齐坐在了座位上。

      会议开始了,各小组逐一汇报了目前的工程进度,还就公开招标采购的产品进行了一一公布,同时,对其性能和质量参数现场演示、查验。

      这个议题足足进行1个半小时,可见公司平时抓优抓质,不放过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

      当进行下个议题、讨论职工体检的问题时,会场格外寂静,似乎大家都有健康的问题,却又不好意思开口。

      陈主任拿出了去年职工的体检情况汇总表:100%的职工都有这样那样的健康问题,可以说,全员亚健康。

      曹军接过汇总表,用低沉近乎哀求的声音说:同志们,我知道你们手上的任务重,时间又紧迫,但我们不能只顾工作不顾健康,不能再出现像杨斌那样过早离开我们的事 情了。

      这时,曹军话锋一转,盯着会场的工程部副部长杜林川、公司副经理张显军说,你们两个,一个前两天突然晕倒在工地,一个长期吃头痛药,你们明天再到盐源人民医院去看看,要医生出证明可上岗了才能上岗。当然,还有其他人,我不知道的……你们都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曹军说完这句话,会场上响起了阵阵掌声。曹军接着说,从明天起,需要看病休息的,把假条交到我这里,我给大家批,记住看病休息的时间,工资不打折扣。

      会开得不是很晚,因为明天还要赶早去工地。

      会上,我再次发现了这群水利水电人在大凉山的闪光点:与水打交道几十年,这群人始终把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荣誉册上的大、小千余张奖牌说明这一切;父子兵、母女阵、夫妻档在这群人中随处可见,一家子、一辈子,子子孙孙都把青春献给了水利水电;风餐露宿,日晒皮脱,钻山打洞,转战南北,居无定所,蚊虫叮咬,狼蛇出没,故乡是他乡,他乡亦故乡,这群人为了寻找地球上的“一滴水”,先后在国内、国外承建水电工程数百个,个个都让业主方竖起大拇指。

      这次的龙塘水库引水工程,只是万花丛中的一抹绿而已,还有很多很多……

      可是到了第二天,一个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一个请假的人都没有。

      这群大凉山盐源龙塘水利水电建设人,为了盐源40万乡亲三代人的梦想,瞒病情、隐家事、克困难……只为早日实现“润盐水梦”。


    龙塘水库效果图

      五

      第三天一早,按照行程安排,我准备返程了。

      然而,通过两天的耳闻目睹,我被龙塘水库这群建设者们的事迹感动着, 心情也显得格外沉重,似乎有许多话要流于笔端。

      早餐时,当地龙塘村6队队长周伟和其父亲周本华来找曹军经理,说是想到上游围堰坝口去看看,可惜现场的安全员说啥也不让进,说急了,安全员支了个招,你让曹军陪你一起来,就让你进去。

      曹军笑着对周伟父子俩说,这只是修建大坝的一个临时围堰,真正的大坝还没开建,没啥看头,再者,围堰道路不平,周叔年纪大,70多岁的人了,万一不小心,摔一跤咋办。

      周本华听完,低沉着脸,用乞求的目光盯着曹军,道出了坚持要去的原委。

      原来这龙塘水库建设,前后沿袭了60多年,可以说,自打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产党人在大凉山,就一直为凉山人愁水、找水、取水、饮水的事忙活着。

      周本华老人还清楚地记得,1958年,他大伯一家三口,为建设这龙塘水库,因意外失火,在围堰坝口离开了人世。

      那时,国家百废待兴,还很困难,资金、技术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因此,龙塘水库一直是修修建建,建建修修。没有像现在,一下子拿出30多亿元,全机械化、高技术,安安全全,一股脑儿稳步向前推进。

      周本华坚持要去那坝口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告慰一下他大伯一家三口,了了他们的夙愿。

      话说到这个份上,曹军不得不同意,还叫上两个小伙子,一前一后护卫着周队长父亲前往坝口。

      我因顺路,当然也没放弃这个机会,一路上陪着周本华父子,聊起了龙塘水库三代人建设的梦缘。

      “水”对于贫困的大凉山脱贫是个关键的主题,对盐源人意义更为重大。穿透时光,拨动心弦,在历史的长河中,高原的日头下,盐源旱象频频,人地争水,人畜争水,想摆脱“靠天吃饭”的盐源人一直在寻水的路上。

      盐源人祖祖辈辈找水、背水的缺水记忆,对周本华那一代人来说仍历历在目……说到动情处,周本华还给我们讲了“一碗水”的悲壮故事。

      时间向前推移数十年。距离县城近30公里的棉桠乡木邦营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木里县通盐源到西昌的必经村落。公路旁有一个如“碗”状的天然水凼,当地村民称其为“一碗水”。

      为了取得这“一碗水”的控制权,解放前,川、滇两地军阀一度在这里展开混战,死伤了不少人。

      直到共产党解放了这里,“一碗水”方才实现和平安宁,可盐源缺水的现实依然严重。

      一位凉山州扶贫干部,曾在他的扶贫调研日志中写下了这么一段“盐源人关于缺水的乡愁文字”:

      人人都有乡愁,而盐源人的乡愁在田间地头,在这梦中的“一汪活水”。为何润盐儿女几多愁?为何沃野千里苦楚多?为何土地里刨不出“金疙瘩”?为何平坝里长不出“富贵树”?盐源人的乡愁啊,就是用劳动改变现状、用勤奋改变命运之路,就是铺就的这条脱贫攻坚之路——寻水之路。盐源人,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唯愿有水,“乡愁”即变“乡富”矣。

      往事不堪回首,周本华老人边走边介绍盐源人缺水故事的同时,我们已来到了上游围堰坝口。

      站在大坝围堰上,曹军向我们介绍起了工程情况。龙塘水库及灌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由水库枢纽工程和灌区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总投资37.78亿元,灌区灌溉面积36.2万亩,涉及盐源县盐井镇、梅雨镇、卫城镇、白乌镇、下海乡、双河乡、大河乡、棉桠乡8个乡镇。马鹿塘水库枢纽工程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城镇供水及农村人畜饮水和河道生态用水等综合功能的小(一)型水库,总投资1.93亿元,设计灌溉面积5.5万亩,其中新增灌面2.8万亩,改善灌面2.7万亩。龙塘、马鹿塘水库建成后将彻底解决坝区16万余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工程施工期为42个月。

      一连串的工程数据,老人听得似懂非懂。周本华说,如果在60年前,我们修水库的技术、设备有这么发达先进就好了。

      坝口就在眼前,大坝就在眼前,此情此景,听完介绍,周本华老人老泪纵横,突然对着坝口双膝跪地,还拉着儿子周伟也跪在旁边,大声哭泣:大伯、大娘、堂哥,你们都看见了吗?再过28个月,龙塘水库就全面建成了,还可以发电……共产党好啊!

      也许是巧合,此时坝口山上,一个当地彝家妹子唱起了盐源民歌——《好风好雨好时节》:

      好风好雨好时节

      幸福日子迎面来

      脱贫路上大步走

      盐源人民喜洋洋

      好风好雨好时节

      党的恩情永不忘

      索玛花开哟

      ……

      歌声悠悠,乘着歌声,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大凉山盐源。

      革故鼎新,龙腾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