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基层干部提升桎梏 扩容村干部上升渠道
2018-03-07 11:59:35
“你现在要学会站在全镇的角度,思考如何抓好16个行政村的春季备耕。”3月5日,在甘孜州巴塘县夏邛镇镇政府会议室,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汪格桑跟新任该镇工勤人员格桑郎吉安排工作,特别要求对方不能仅满足于做好泽曲伙村的工作。为加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从2011年开始,巴塘县尝试推选“双优”村干部任职乡镇工勤人员制度。像格桑郎吉一样,该县先后有42名“双优”村干部已经或正在适应新的岗位(四川在线3月5日)。
《论语?子张》篇:云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不能理解为“学习”与“做官”的关系,它所阐述的是国家在培养人才的辩证关系,巴塘县推选“双优”村干部任职乡镇工勤人员,打破村干部上升“天花板”,一定程度突破原有的框制,就体现这种辩证思想。这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对人才,特别是基层人才选用方面的一种尝试,是制度科学化,人才吸纳多样化,基层工作务实化的体现。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了人才或者是有了可塑之才后,我们怎样去让他一展所长,更好的为国家之用,为人民之用呢?我国有四万多个乡镇,村庄更是数不胜数。这个庞大体系中,村社干部人数占绝对优势,这一级干部人才又如何择优而取呢?
有了优良的种子,还需要合适土壤。对于人才来说,就是需要一个利于起成长的环境,巴塘县的做法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基层人才选用的一个缩影,不再只拘于单方面书面考试,实际的工作态度、方法、能力、个人岗位定位等等也是选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基层工作有他的具体性;如,邻里之间相互吵嘴、家人之间的不理解、干群关系的不和谐等等,如何高效率的解决,那就在于用人上。我们国家一直坚持村、社干部从民众中选出这套理论,一则是因地制宜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是韬光养晦,为基层的发展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从制度和社会环境来说都有利于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一向注重“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就如在基层村、社人才的选拔上我们并不是故步自封的原地踏步抽去村干部上升“天花板”,干得好、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政府可以吸纳为正式员工,这就打消基层干部无上升空间的顾虑,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巴塘县在处理基层村、社干部人才问题时,提出“村干部上升通道‘扩容’”的理念,规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届中任意两年个人和组织同时获得 ‘双优’即可吸收为乡镇工勤人员”,这是用人意识和用人制度的创新,符合我国对创新性人才要求。可以看出我们党在用人方面,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与时俱进的,是敢于推翻原有的不适国家发展的准则,改正自我发展中的不足,不断的去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这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长盛不衰的原因。
人才选出来了、培养出来了,还要留的住。这里需要谈到归属感问题。我们干部的归属感就是组织,有了组织我们才有了家,对于在编外的村、社干部而言组织更为重要,是他们的依靠,是他们凝心聚力的集中点,是他们行使手中权利的载体。我们要想他们有所作为,就必须掌控好这种归属感,对村、社干部而言除了在经济待遇、社会待遇方面逐步,更多的需要从思想上信仰上下功夫,将那种奉献、无私的情怀内化于心,我们不断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在从思想认识上去促成这种归属感,效果明显,涌现出一大批敢为人先,乐为人先的村社干部。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我们要择其优而用之,取其才而用之,这一点上我们国家除了有一套完整的用人机制外,同时,还将权利下放,让各地根据自我历史背景、人文沉淀,地理条件不同,有原则有目的的开展工作。这在辉煌中国的开端,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人民政府 邓彬
新闻源: http://sichuan.scol.com.cn/ggxw/201803/56090850.html
破基层干部提升桎梏 扩容村干部上升渠道
2018-03-07 11:59:35
“你现在要学会站在全镇的角度,思考如何抓好16个行政村的春季备耕。”3月5日,在甘孜州巴塘县夏邛镇镇政府会议室,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汪格桑跟新任该镇工勤人员格桑郎吉安排工作,特别要求对方不能仅满足于做好泽曲伙村的工作。为加强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从2011年开始,巴塘县尝试推选“双优”村干部任职乡镇工勤人员制度。像格桑郎吉一样,该县先后有42名“双优”村干部已经或正在适应新的岗位(四川在线3月5日)。
《论语?子张》篇:云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不能理解为“学习”与“做官”的关系,它所阐述的是国家在培养人才的辩证关系,巴塘县推选“双优”村干部任职乡镇工勤人员,打破村干部上升“天花板”,一定程度突破原有的框制,就体现这种辩证思想。这也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对人才,特别是基层人才选用方面的一种尝试,是制度科学化,人才吸纳多样化,基层工作务实化的体现。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了人才或者是有了可塑之才后,我们怎样去让他一展所长,更好的为国家之用,为人民之用呢?我国有四万多个乡镇,村庄更是数不胜数。这个庞大体系中,村社干部人数占绝对优势,这一级干部人才又如何择优而取呢?
有了优良的种子,还需要合适土壤。对于人才来说,就是需要一个利于起成长的环境,巴塘县的做法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基层人才选用的一个缩影,不再只拘于单方面书面考试,实际的工作态度、方法、能力、个人岗位定位等等也是选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基层工作有他的具体性;如,邻里之间相互吵嘴、家人之间的不理解、干群关系的不和谐等等,如何高效率的解决,那就在于用人上。我们国家一直坚持村、社干部从民众中选出这套理论,一则是因地制宜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是韬光养晦,为基层的发展培养人才,储备人才。从制度和社会环境来说都有利于人才的发现和培养。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中国共产党一向注重“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就如在基层村、社人才的选拔上我们并不是故步自封的原地踏步抽去村干部上升“天花板”,干得好、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政府可以吸纳为正式员工,这就打消基层干部无上升空间的顾虑,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巴塘县在处理基层村、社干部人才问题时,提出“村干部上升通道‘扩容’”的理念,规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届中任意两年个人和组织同时获得 ‘双优’即可吸收为乡镇工勤人员”,这是用人意识和用人制度的创新,符合我国对创新性人才要求。可以看出我们党在用人方面,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与时俱进的,是敢于推翻原有的不适国家发展的准则,改正自我发展中的不足,不断的去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这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长盛不衰的原因。
人才选出来了、培养出来了,还要留的住。这里需要谈到归属感问题。我们干部的归属感就是组织,有了组织我们才有了家,对于在编外的村、社干部而言组织更为重要,是他们的依靠,是他们凝心聚力的集中点,是他们行使手中权利的载体。我们要想他们有所作为,就必须掌控好这种归属感,对村、社干部而言除了在经济待遇、社会待遇方面逐步,更多的需要从思想上信仰上下功夫,将那种奉献、无私的情怀内化于心,我们不断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就是在从思想认识上去促成这种归属感,效果明显,涌现出一大批敢为人先,乐为人先的村社干部。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我们要择其优而用之,取其才而用之,这一点上我们国家除了有一套完整的用人机制外,同时,还将权利下放,让各地根据自我历史背景、人文沉淀,地理条件不同,有原则有目的的开展工作。这在辉煌中国的开端,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人民政府 邓彬
新闻源: http://sichuan.scol.com.cn/ggxw/201803/56090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