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种子”的事业
2018-03-29 13:52:27
读了《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是的,每一粒种子都有自己的初心与梦想。当它落入地球,吸吮着自然界的空气、水、阳光以及养分,从萌芽到抽穗,从开花到结果,从负命远航到叶落归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矢志梦想方得远方。钟扬教授就是这样一粒种子,在他的心里从始至终都盛装着“爱人”,从人民到人类,从学生到父母妻儿,以及一个赤子应尽的一份忠诚和责任。在他的梦里,从始至终都向往着“美景”。从生物科学事业的美景到复旦大家研究生事业的美景,从藏区科学事业美景到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美景,以及实现这些愿景所需要的拼搏奋斗和牺牲奉献。他是一粒“种子”,更用53载短暂的人生履历播撒下了永恒的“种子”。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保护“种子”的事业。“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作为中国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像守护生命一样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然而,野外科考的艰难险阻超乎人们的想象。16年来,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吃过了多少苦、受过了多少难。每天背起三四十斤重的仪器、干粮包,爬山涉水、翻岗越岭、餐风露宿、忍饥挨饿、顶风冒雪、没日没夜、小心翼翼、殚精竭虑……还要时刻扛着种种高原反应,而这些都是常态,还有数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16年来,他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行程达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占西藏植物的近1/5。如今,这些种子被精心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湿度15%的冷库中,仿佛坐上了一艘驶向未来的时空飞船,将在80年到120年后,为那时的人们绽放生机。16年来,他们的一个个创举惊动着学界:在海拔4150米处发现了“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的崭新生态型;在他们采集到的高原香柏种子里提取出了抗癌成分;将全世界仅存的3万多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西藏巨柏逐一登记在册;揭示了红景天、独一味、藏波罗花、垫状点地梅、西藏沙棘、山岭麻黄、纳木错鱼腥藻等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对环境的分子适应机制……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培育“种子”的事业。“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他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他爱生如子。凌晨5点多,爬起来给学生做早饭;爬坡过坎,以身涉险为学生探路;陪伴学生的时间远远超过陪自己的孩子。他不嫌弃每一颗“种子”。一些底子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想办退学的“老大难”学生、患了肌无力无法在野外工作的学生,在他的用心浇灌、培育下,都竞相开出了希望之花。他深知培育“种子”的重要性。初始援藏,他只想盘点青藏高原上的植物“家底”。漫长的科考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再后来,他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了,打造出了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了新高度。如今,他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已遍布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西部省份,不少已成长为科研带头人。事实上,他的“野心”更为宽广。“科学知识、精神和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多年来,他以巨大的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每年主讲30场科普讲座,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播撒“种子”的事业。他用执着的一生,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播撒下了忠诚的种子。忠诚于初心和梦想,忠诚于信仰和主义,忠诚于党和国家。他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其实,答案昭然。名,他看不到眼里,利,他更与之绝缘。他用不懈的一生,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播撒下了奋斗的种子。在他手机里有一条提醒自己睡觉的闹钟是凌晨三点;有人说,“他用53岁的人生,做了一般人100岁都做不完的事”;他对妻子说:“我有一种紧迫感,希望老天再给我10年时间,我还要去西藏,还要带学生”。他用无私的一生,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播撒下了奉献的种子。在初识的西藏学生的眼里他是个极其“抠门”的“上海大教授”。然而正是这个连宾馆里用剩的一点点肥皂头都要拿塑料袋装走的钟老师却在资助藏区的时候显得极其“阔绰”,动辄几十万。谁又能想到他的办公室里,有满满两抽屉没有报销的发票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进修回国时,海关工作人员怎么都不敢相信,“哪有人买计算机这种‘大件’捐给公家”……
“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他的诗句,写照了高原植物的品格,也写照了他的党性和人生追求。而他播撒下的“种子”一定会在以后的每一天里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是的,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都将一一实现。
(文/陈立)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种子”的事业
2018-03-29 13:52:27
读了《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是的,每一粒种子都有自己的初心与梦想。当它落入地球,吸吮着自然界的空气、水、阳光以及养分,从萌芽到抽穗,从开花到结果,从负命远航到叶落归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矢志梦想方得远方。钟扬教授就是这样一粒种子,在他的心里从始至终都盛装着“爱人”,从人民到人类,从学生到父母妻儿,以及一个赤子应尽的一份忠诚和责任。在他的梦里,从始至终都向往着“美景”。从生物科学事业的美景到复旦大家研究生事业的美景,从藏区科学事业美景到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美景,以及实现这些愿景所需要的拼搏奋斗和牺牲奉献。他是一粒“种子”,更用53载短暂的人生履历播撒下了永恒的“种子”。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保护“种子”的事业。“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作为中国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像守护生命一样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然而,野外科考的艰难险阻超乎人们的想象。16年来,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吃过了多少苦、受过了多少难。每天背起三四十斤重的仪器、干粮包,爬山涉水、翻岗越岭、餐风露宿、忍饥挨饿、顶风冒雪、没日没夜、小心翼翼、殚精竭虑……还要时刻扛着种种高原反应,而这些都是常态,还有数次与死神的擦肩而过……16年来,他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行程达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占西藏植物的近1/5。如今,这些种子被精心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湿度15%的冷库中,仿佛坐上了一艘驶向未来的时空飞船,将在80年到120年后,为那时的人们绽放生机。16年来,他们的一个个创举惊动着学界:在海拔4150米处发现了“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的崭新生态型;在他们采集到的高原香柏种子里提取出了抗癌成分;将全世界仅存的3万多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西藏巨柏逐一登记在册;揭示了红景天、独一味、藏波罗花、垫状点地梅、西藏沙棘、山岭麻黄、纳木错鱼腥藻等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对环境的分子适应机制……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培育“种子”的事业。“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他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他爱生如子。凌晨5点多,爬起来给学生做早饭;爬坡过坎,以身涉险为学生探路;陪伴学生的时间远远超过陪自己的孩子。他不嫌弃每一颗“种子”。一些底子薄弱的少数民族学生、想办退学的“老大难”学生、患了肌无力无法在野外工作的学生,在他的用心浇灌、培育下,都竞相开出了希望之花。他深知培育“种子”的重要性。初始援藏,他只想盘点青藏高原上的植物“家底”。漫长的科考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再后来,他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了,打造出了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了新高度。如今,他培养的少数民族学生已遍布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西部省份,不少已成长为科研带头人。事实上,他的“野心”更为宽广。“科学知识、精神和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多年来,他以巨大的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每年主讲30场科普讲座,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
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播撒“种子”的事业。他用执着的一生,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播撒下了忠诚的种子。忠诚于初心和梦想,忠诚于信仰和主义,忠诚于党和国家。他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其实,答案昭然。名,他看不到眼里,利,他更与之绝缘。他用不懈的一生,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播撒下了奋斗的种子。在他手机里有一条提醒自己睡觉的闹钟是凌晨三点;有人说,“他用53岁的人生,做了一般人100岁都做不完的事”;他对妻子说:“我有一种紧迫感,希望老天再给我10年时间,我还要去西藏,还要带学生”。他用无私的一生,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播撒下了奉献的种子。在初识的西藏学生的眼里他是个极其“抠门”的“上海大教授”。然而正是这个连宾馆里用剩的一点点肥皂头都要拿塑料袋装走的钟老师却在资助藏区的时候显得极其“阔绰”,动辄几十万。谁又能想到他的办公室里,有满满两抽屉没有报销的发票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进修回国时,海关工作人员怎么都不敢相信,“哪有人买计算机这种‘大件’捐给公家”……
“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他的诗句,写照了高原植物的品格,也写照了他的党性和人生追求。而他播撒下的“种子”一定会在以后的每一天里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是的,在不久的将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都将一一实现。
(文/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