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7 16:24:53
郭开利 本报记者 李鹏飞
人物名片
袁丽文 1989年生,四川德阳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现任四川爱你宝贝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中江县爱宝贝母婴护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董事长,中江县青创协会会长。获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四川赛区创新组第一名。
随着一声啼哭,又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既是一家人的喜悦,也是一家人的希望,但这喜悦与希望的背后却是为人父母的辛劳。有句老话说得好——“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2015年,袁丽文真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这种深刻的感受在她心里的一颗“种子”,悄悄地生根发芽了。
创业之梦 初发芽
2015年的秋天,袁丽文在广汉产下了第一个孩子,初为人母的喜悦不久就被手忙脚乱的生活琐事挤到一边,她和老公两个人一点点从零摸索,精心照料这个家庭的新成员。不分白天黑夜的一个星期,两人已筋疲力尽,连日常对话都变得迟钝起来,这样下去不仅无法照顾好孩子,怕是连大人的身体也要拖垮了,两人商量后决定请月嫂。
在与月嫂的相处过程中,袁丽文得知由于二孩政策的开放、退休年龄的延迟,现在有很多像他们一样面对孩子手忙脚乱的父母需要请月嫂来帮忙。袁丽文想到在老家中江并没有月嫂的行业链,但肯定有很多像她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就这样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可以回到家乡,创办一个服务产后家庭的月嫂公司。
创业之路 多坎坷
在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袁丽文怀着一腔热情开始认真研究这个行业,甚至去北京、成都等地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通过考试拿下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教师资格证等不下10个,满载而归的袁丽文回到家乡中江开始了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招聘。薪资定的不低却无人问津,月嫂这个新兴职业首次出现在中江,陌生感导致了排斥, 经过多次耐心地宣传解释,人总算招到了,第一期培训通过15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上岗服务,发现护理员的培训质量与成都比还有一定差距,为此她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培训质量,积极参加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种母婴护理比赛、公益培训等,员工的职业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培训刚上一个台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新成立的公司还未建立口碑,上哪找那么多的服务对象呢?仅凭中江的客户完全不能消化现有的员工,这样下去很难留住培养出来的人。口碑和市场是服务型企业最重要的生命线。为了保证口碑,袁丽文和团队成员24小时待命,当护理员与客户发生分歧,团队会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客户面前调解纠纷,并在事后总结经验,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为了能打开市场,袁丽文找到成都所有母婴护理公司的电话,一个一个联系推荐自己的护理员,并提出可以免费试用的优惠条件。出现有顾客或其他护理公司拖欠护理员工资的情况,袁丽文会亲自上阵,为员工讨薪,不仅赢得了员工的信任与感激,更赢得了同行的尊重。
创业的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公司成立两年多,各种隐藏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主要成员相互猜忌、员工不再团结、工作热情逐渐消退,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屋缝连夜偏漏雨,因为财务监管不善,出现资金断裂情况,这时她想到的不是放弃、不是逃避,而是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思考、去学习、去寻找改变的方法。
通过介绍,接触到德阳团市委“青创计划”,帮助青年创业提供无息贷款并提供专业的创业导师团队辅导其创业,在导师们的帮助下,申请到6万创业贷款资金,并帮助袁丽文反复修订企业制度、规范公司的日常管理、学习丰富多样的团建活动、构建企业文化,最终她找回了创业的初心,也找回了团队昔日的融洽与激情,把公司的每一个成员紧紧团结在一起。
创业之心 终不改
袁丽文认为家政是朝阳产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需求,又满足了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是一个互利共赢的产业。中江是农业大县,在农村有很多家庭妇女,袁丽文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她们提升自我价值,实现就业增收。
从最初创业的2个人到现在核心团队的20人;从最初的30 多平方米的小店到现在300平方米的大店,袁丽文从未停下脚步。接下来,她要继续扩大规模,开启加盟模式。同时通过开办培训学校,便于深入农村,让前来学习的人有机会享受到政府关于职业培训的好政策,从而大大减轻培训者的负担,让他们有机会掌握一技之长。
“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产妇家庭,帮助每一个有就业愿望的妇女,带动家乡的服务行业发展。”袁丽文说,这就是自己不变的梦想。
(德阳团市委供图)
2021-12-17 16:24:53
郭开利 本报记者 李鹏飞
人物名片
袁丽文 1989年生,四川德阳人,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现任四川爱你宝贝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中江县爱宝贝母婴护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董事长,中江县青创协会会长。获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四川赛区创新组第一名。
随着一声啼哭,又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既是一家人的喜悦,也是一家人的希望,但这喜悦与希望的背后却是为人父母的辛劳。有句老话说得好——“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2015年,袁丽文真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这种深刻的感受在她心里的一颗“种子”,悄悄地生根发芽了。
创业之梦 初发芽
2015年的秋天,袁丽文在广汉产下了第一个孩子,初为人母的喜悦不久就被手忙脚乱的生活琐事挤到一边,她和老公两个人一点点从零摸索,精心照料这个家庭的新成员。不分白天黑夜的一个星期,两人已筋疲力尽,连日常对话都变得迟钝起来,这样下去不仅无法照顾好孩子,怕是连大人的身体也要拖垮了,两人商量后决定请月嫂。
在与月嫂的相处过程中,袁丽文得知由于二孩政策的开放、退休年龄的延迟,现在有很多像他们一样面对孩子手忙脚乱的父母需要请月嫂来帮忙。袁丽文想到在老家中江并没有月嫂的行业链,但肯定有很多像她一样需要帮助的人,就这样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可以回到家乡,创办一个服务产后家庭的月嫂公司。
创业之路 多坎坷
在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袁丽文怀着一腔热情开始认真研究这个行业,甚至去北京、成都等地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技能,通过考试拿下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教师资格证等不下10个,满载而归的袁丽文回到家乡中江开始了创业之路。
创业初期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招聘。薪资定的不低却无人问津,月嫂这个新兴职业首次出现在中江,陌生感导致了排斥, 经过多次耐心地宣传解释,人总算招到了,第一期培训通过15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上岗服务,发现护理员的培训质量与成都比还有一定差距,为此她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培训质量,积极参加政府部门举办的各种母婴护理比赛、公益培训等,员工的职业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培训刚上一个台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新成立的公司还未建立口碑,上哪找那么多的服务对象呢?仅凭中江的客户完全不能消化现有的员工,这样下去很难留住培养出来的人。口碑和市场是服务型企业最重要的生命线。为了保证口碑,袁丽文和团队成员24小时待命,当护理员与客户发生分歧,团队会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客户面前调解纠纷,并在事后总结经验,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为了能打开市场,袁丽文找到成都所有母婴护理公司的电话,一个一个联系推荐自己的护理员,并提出可以免费试用的优惠条件。出现有顾客或其他护理公司拖欠护理员工资的情况,袁丽文会亲自上阵,为员工讨薪,不仅赢得了员工的信任与感激,更赢得了同行的尊重。
创业的路从来没有一帆风顺。公司成立两年多,各种隐藏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主要成员相互猜忌、员工不再团结、工作热情逐渐消退,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屋缝连夜偏漏雨,因为财务监管不善,出现资金断裂情况,这时她想到的不是放弃、不是逃避,而是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思考、去学习、去寻找改变的方法。
通过介绍,接触到德阳团市委“青创计划”,帮助青年创业提供无息贷款并提供专业的创业导师团队辅导其创业,在导师们的帮助下,申请到6万创业贷款资金,并帮助袁丽文反复修订企业制度、规范公司的日常管理、学习丰富多样的团建活动、构建企业文化,最终她找回了创业的初心,也找回了团队昔日的融洽与激情,把公司的每一个成员紧紧团结在一起。
创业之心 终不改
袁丽文认为家政是朝阳产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需求,又满足了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是一个互利共赢的产业。中江是农业大县,在农村有很多家庭妇女,袁丽文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她们提升自我价值,实现就业增收。
从最初创业的2个人到现在核心团队的20人;从最初的30 多平方米的小店到现在300平方米的大店,袁丽文从未停下脚步。接下来,她要继续扩大规模,开启加盟模式。同时通过开办培训学校,便于深入农村,让前来学习的人有机会享受到政府关于职业培训的好政策,从而大大减轻培训者的负担,让他们有机会掌握一技之长。
“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产妇家庭,帮助每一个有就业愿望的妇女,带动家乡的服务行业发展。”袁丽文说,这就是自己不变的梦想。
(德阳团市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