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人物
  • /

    我只是一个兵——记成都市郫都区团结街道太和村村党委书记冷芝鑫

    2022-03-03 21:52:36

      初次见面,他正在跟村民解决问题:“张大爷,您放心,您们家今年的补贴一分也不会少。我们正在帮您申报,估计很快就会下来了。”

      简单的几句话,让人倍感亲切。温暖的目光,憨厚的笑容,敦实的身材,唯一“违和”的是,满头的银发似乎与“四十出头”的年龄不太匹配,格外醒目。

      他便是成都市郫都区团结街道太和村村党委书记冷芝鑫,一名退役士兵。

      军旅十二年 只为“当好一个兵”

      冷芝鑫是一个兵,在部队里是最基层的一个武警战士,他当兵的目的很简单——“当好一个兵”。

      19岁入伍,冷芝鑫被分配到武警甘孜支队。新兵训练时,从小就爱舞刀弄棒的冷芝鑫,因为身体底子好,面对“上坡脚杆软,下坡脚打闪”的跑马山,冷芝鑫永远冲在队伍最前面。

      “事事冲在前”的精气神和过硬的军事素质,让他很快从新兵连中脱颖而出,入伍第二年便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党的教育深深扎根在他的心中。

      “部队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塑造了我的筋骨。让我与党结缘,改变了我的一生。”回忆起自己军旅生涯,冷芝鑫言语间满满都是感激之情,“那时我就立志,要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冷芝鑫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无论是在武警甘孜支队、武警达州支队,还是武警成都支队,他勇于担当,事事在前,成为领导和战友口中的“好战士”。

      每每说起自己在部队的贡献,冷芝鑫总是说:“没什么特别的,我做的就是一个兵应该做的。”

      然而,冷芝鑫的荣誉簿却讲述着,这个兵绝不简单:一次“集体三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多次被获评“红旗车驾驶员”“优秀士兵”。

      自主创业 诚信是最好的标签

      2007年,冷芝鑫退役,本着“不给组织添麻烦”的想法,在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镇从事个体经营。凭着“祖传”的手艺,冷芝鑫在黄龙溪古镇开起了自己的“开胃菜”小店。

      “做生意,诚信经营最重要!”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冷芝鑫同样言简意赅,“萝卜要选圆根萝卜,辣椒要选二荆条,盐巴、味精都用最好的。”

      有“诚信”做基础,再加上勤劳肯干,不到两年时间,冷芝鑫的“开胃菜”便成为了远近驰名的畅销品。

      “全国各地都有客人打电话来订购,一年要卖几万斤。”冷芝鑫的创业路走得很顺。但他并没有就此满足,“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志愿一直在脑海中回荡。

      扎根农村 和群众打成一片

      2010年,正当“开胃菜”做得风生水起时,冷芝鑫做出了一个很多人都不理解的决定:放弃“开胃菜”生意,回到太和村任副书记。

      说起这个决定,冷芝鑫的话依旧简单:“没想那么多,就是看到当时村里的条件相对落后,村民的日子过得不易,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改善村上的条件。”

      村里的工作,并不像冷芝鑫想象的那么简单。作为行政区划的最基层,村里的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团结村民、发展产业、改造风貌……各种工作的服务终端都落在这里。而在面对群众时,又是“上面一根针,底下千条线”。如果没有透彻地理解宏观政策,执行时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冷芝鑫出生于农村,带有农村人的淳朴。扎根于农村,他在两难之间把宽广无私的情爱都献给了村民,把愧疚都留给了自己。如果说牵系了他一生的农村情感应有止境,他的回答却是此情绵绵无绝期。

      万事开头难,冷芝鑫知道,要做好工作,就必须先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上任第二天,他便开始走访,他的身影穿梭在每一户村民家中,他的足迹踏遍了村中每一个角落。经过一个多月走访,冷芝鑫摸清了村里情况。

      村里人痴,讲究的是以心换心。谁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群众就把心掏给他,用口给他树碑。冷芝鑫“用双脚丈量全村”的行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很快便把这个外来的“女婿”当成了自家人。

      带村民致富 用行动践行乡村振兴

      2012年7月,冷芝鑫主持太和村支部工作。那一天,他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组织和乡亲们的信任。

      村里条件差,没有集体议事区域。冷芝鑫便从村里党员入手,找他们谈话,统一思想,带领大家一起建设村阵地,让村里有了集体开会议事的地方。

      此后,他又带领大家建设村文化礼堂和党群服务中心,党的声音在太和村越响越大。

      村里路不好,交通出行不方便。

      冷芝鑫便通过多方争取协调,加上村集体自筹资金,开始修建村里的第一条硬化路。如今,太和村已完成太港路全长2.1公里拓宽及风貌改造工程,完成村域内社道、入户道路全覆盖,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村里没产业,村民收入上不去。

      冷芝鑫到处拜访请教专家,带着村民们到先进地区学习,发展猕猴桃和柑柚产业。最终建起了300余亩猕猴桃产业基地和200余亩柑柚产业基地,让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

      村里没项目,发展转型遇瓶颈。

      冷芝鑫牵头建设沙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引进春天花乐园项目,2018年至今,为村集体创收2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上百个。

      如今,走进太和村。党旗飘飘,其乐融融,民居错落有致,道路阡陌交通。农副市场里,村民们热火朝天忙生产;活动广场上,老人们跳起了广场舞,村民聚居点,孩童们嬉笑打闹……一幅乡村振兴的画面映入眼帘。

      谈起冷芝鑫,大家都翘起大拇指:“这个干部忍得住气、耐得住烦、吃得了亏、打得拢堆。”

      “都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更离不开团结街道和郫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党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看着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冷芝鑫依旧言语不多,“我只是一个兵。”(李华)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人物
  • /

    我只是一个兵——记成都市郫都区团结街道太和村村党委书记冷芝鑫

    2022-03-03 21:52:36

      初次见面,他正在跟村民解决问题:“张大爷,您放心,您们家今年的补贴一分也不会少。我们正在帮您申报,估计很快就会下来了。”

      简单的几句话,让人倍感亲切。温暖的目光,憨厚的笑容,敦实的身材,唯一“违和”的是,满头的银发似乎与“四十出头”的年龄不太匹配,格外醒目。

      他便是成都市郫都区团结街道太和村村党委书记冷芝鑫,一名退役士兵。

      军旅十二年 只为“当好一个兵”

      冷芝鑫是一个兵,在部队里是最基层的一个武警战士,他当兵的目的很简单——“当好一个兵”。

      19岁入伍,冷芝鑫被分配到武警甘孜支队。新兵训练时,从小就爱舞刀弄棒的冷芝鑫,因为身体底子好,面对“上坡脚杆软,下坡脚打闪”的跑马山,冷芝鑫永远冲在队伍最前面。

      “事事冲在前”的精气神和过硬的军事素质,让他很快从新兵连中脱颖而出,入伍第二年便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党的教育深深扎根在他的心中。

      “部队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塑造了我的筋骨。让我与党结缘,改变了我的一生。”回忆起自己军旅生涯,冷芝鑫言语间满满都是感激之情,“那时我就立志,要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冷芝鑫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无论是在武警甘孜支队、武警达州支队,还是武警成都支队,他勇于担当,事事在前,成为领导和战友口中的“好战士”。

      每每说起自己在部队的贡献,冷芝鑫总是说:“没什么特别的,我做的就是一个兵应该做的。”

      然而,冷芝鑫的荣誉簿却讲述着,这个兵绝不简单:一次“集体三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多次被获评“红旗车驾驶员”“优秀士兵”。

      自主创业 诚信是最好的标签

      2007年,冷芝鑫退役,本着“不给组织添麻烦”的想法,在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镇从事个体经营。凭着“祖传”的手艺,冷芝鑫在黄龙溪古镇开起了自己的“开胃菜”小店。

      “做生意,诚信经营最重要!”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冷芝鑫同样言简意赅,“萝卜要选圆根萝卜,辣椒要选二荆条,盐巴、味精都用最好的。”

      有“诚信”做基础,再加上勤劳肯干,不到两年时间,冷芝鑫的“开胃菜”便成为了远近驰名的畅销品。

      “全国各地都有客人打电话来订购,一年要卖几万斤。”冷芝鑫的创业路走得很顺。但他并没有就此满足,“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志愿一直在脑海中回荡。

      扎根农村 和群众打成一片

      2010年,正当“开胃菜”做得风生水起时,冷芝鑫做出了一个很多人都不理解的决定:放弃“开胃菜”生意,回到太和村任副书记。

      说起这个决定,冷芝鑫的话依旧简单:“没想那么多,就是看到当时村里的条件相对落后,村民的日子过得不易,想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改善村上的条件。”

      村里的工作,并不像冷芝鑫想象的那么简单。作为行政区划的最基层,村里的工作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团结村民、发展产业、改造风貌……各种工作的服务终端都落在这里。而在面对群众时,又是“上面一根针,底下千条线”。如果没有透彻地理解宏观政策,执行时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冷芝鑫出生于农村,带有农村人的淳朴。扎根于农村,他在两难之间把宽广无私的情爱都献给了村民,把愧疚都留给了自己。如果说牵系了他一生的农村情感应有止境,他的回答却是此情绵绵无绝期。

      万事开头难,冷芝鑫知道,要做好工作,就必须先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上任第二天,他便开始走访,他的身影穿梭在每一户村民家中,他的足迹踏遍了村中每一个角落。经过一个多月走访,冷芝鑫摸清了村里情况。

      村里人痴,讲究的是以心换心。谁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群众就把心掏给他,用口给他树碑。冷芝鑫“用双脚丈量全村”的行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很快便把这个外来的“女婿”当成了自家人。

      带村民致富 用行动践行乡村振兴

      2012年7月,冷芝鑫主持太和村支部工作。那一天,他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组织和乡亲们的信任。

      村里条件差,没有集体议事区域。冷芝鑫便从村里党员入手,找他们谈话,统一思想,带领大家一起建设村阵地,让村里有了集体开会议事的地方。

      此后,他又带领大家建设村文化礼堂和党群服务中心,党的声音在太和村越响越大。

      村里路不好,交通出行不方便。

      冷芝鑫便通过多方争取协调,加上村集体自筹资金,开始修建村里的第一条硬化路。如今,太和村已完成太港路全长2.1公里拓宽及风貌改造工程,完成村域内社道、入户道路全覆盖,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

      村里没产业,村民收入上不去。

      冷芝鑫到处拜访请教专家,带着村民们到先进地区学习,发展猕猴桃和柑柚产业。最终建起了300余亩猕猴桃产业基地和200余亩柑柚产业基地,让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

      村里没项目,发展转型遇瓶颈。

      冷芝鑫牵头建设沙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引进春天花乐园项目,2018年至今,为村集体创收2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上百个。

      如今,走进太和村。党旗飘飘,其乐融融,民居错落有致,道路阡陌交通。农副市场里,村民们热火朝天忙生产;活动广场上,老人们跳起了广场舞,村民聚居点,孩童们嬉笑打闹……一幅乡村振兴的画面映入眼帘。

      谈起冷芝鑫,大家都翘起大拇指:“这个干部忍得住气、耐得住烦、吃得了亏、打得拢堆。”

      “都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更离不开团结街道和郫都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党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看着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冷芝鑫依旧言语不多,“我只是一个兵。”(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