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人物
  • /

    德阳公安排爆专家于丹从警18年零失误、零伤亡 于无声处拆“惊雷” 智勇双全护安宁

    2022-07-28 16:43:56

      张磊 魏伟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排爆,一份与死神较量的高危职业;拆弹,也绝非只判断剪哪根线那么简单。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只是银幕上一瞬的光影;而对于德阳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二大队教导员于丹来说,这是他最真实的人生。

      从警18年,他接处警1500余次,安检排爆400余次,成功排除爆炸装置20余个,成功处置爆炸警情40余起,销毁废旧炮弹1100多枚,创造零失误、零伤亡的奇迹。

      从“橄榄绿”到“公安蓝”

      献身排爆无悔

      “我原来在部队就是爆破手,转业之后还是从事这个工作。”一说起让人胆战心惊的爆炸物,和爆炸物打交道33年的于丹却表示,也没什么可怕。

      3月19日,在四川省德阳市区某拆建工地发现大量战争遗留爆炸物,由于现场是居民区,如果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接到指令后,于丹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按照安检排爆应急预案,组织排爆队员全力开展处置工作。

      20天连续奋战,于丹和队友们克服了爆炸物埋藏深、数量大、种类多、风险高等不利因素,成功将294枚历史遗留爆炸物安全销毁。这批遗留爆炸物的成功处置,实现了群众生活零影响、弹药销毁零隐患、处置人员零伤亡的工作目标。

      在排爆手的世界里,机会永远只有一次。“失败是成功之母,但这句话对我们排爆工作不适用,我们绝不容许有任何失误,必须要100%的成功”。于丹时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和队员。为了万无一失,于丹拿出工匠精神,确保了100%的成功率。

      为破案保留证据

      人工零距离拆弹

      20年如一日,于丹一直坚守在排爆一线。 灼灼烈日下,70斤重的防爆服压不垮他;关键时刻,急难险重吓不退他。于丹直言正是自己身上这身警服和肩上的使命,让自己有了继续在与死神共舞岗位上的坚守。

      2008年8月24日,德阳市中江县一居民报警称家中发现一枚爆炸装置。接到警情后,于丹迅速带领队员赶赴现场,经勘查发现,爆炸装置处于居民聚集区,危险性极高。

      为了固定证据,于丹耗时近2小时,以人工方式将其成功拆除。后经检验鉴定发现,该装置由2.4公斤的黑火药制作而成且专业性高,进而分析出嫌疑人可能从事的职业,缩小排查嫌疑人的范围,为破案打开了关键突破口,最后成功将嫌疑人抓获。

      带队施教

      培养骨干近300人

      昔日部队爆破手,如今公安排爆人。与爆炸物打交道33年的于丹深知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时刻想着提升自身和全队的专业素养和硬核技能。

      于丹多渠道收集与排爆有关的资料、案例,多途径了解国内外有关爆炸物的情况,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平时不仅看成功的案例,也看失败的案例,于丹越学习越感觉自己知识匮乏。这些年,于丹整理的学习资料达30余册。2017年12月,公安部刑侦局物证鉴定中心在德阳广汉进行为期一周的“1220”爆炸、放火实验,于丹全力组织保障实验所需的人员、场地和各种爆炸装置,并全程参与多项实验数据的分析,确保了实验安全有序地进行,有力推动四川省刑侦物证鉴定水平再上新台阶。

      苦心耕耘、甘为人梯。于丹扎根公安排爆事业18年,为德阳市排爆队伍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实现了排爆队伍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突破;于丹带队施教、匠心传承,把专业技能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年轻队员,先后在全省授课50余次,培养业务骨干近300人。

      如今,52岁的于丹依然战斗在排爆一线。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于丹先后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被评为“全省公安系统排爆专家人才”,如今又被推荐为全省公安机关“最美基层民警”。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人物
  • /

    德阳公安排爆专家于丹从警18年零失误、零伤亡 于无声处拆“惊雷” 智勇双全护安宁

    2022-07-28 16:43:56

      张磊 魏伟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排爆,一份与死神较量的高危职业;拆弹,也绝非只判断剪哪根线那么简单。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只是银幕上一瞬的光影;而对于德阳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二大队教导员于丹来说,这是他最真实的人生。

      从警18年,他接处警1500余次,安检排爆400余次,成功排除爆炸装置20余个,成功处置爆炸警情40余起,销毁废旧炮弹1100多枚,创造零失误、零伤亡的奇迹。

      从“橄榄绿”到“公安蓝”

      献身排爆无悔

      “我原来在部队就是爆破手,转业之后还是从事这个工作。”一说起让人胆战心惊的爆炸物,和爆炸物打交道33年的于丹却表示,也没什么可怕。

      3月19日,在四川省德阳市区某拆建工地发现大量战争遗留爆炸物,由于现场是居民区,如果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接到指令后,于丹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迅速按照安检排爆应急预案,组织排爆队员全力开展处置工作。

      20天连续奋战,于丹和队友们克服了爆炸物埋藏深、数量大、种类多、风险高等不利因素,成功将294枚历史遗留爆炸物安全销毁。这批遗留爆炸物的成功处置,实现了群众生活零影响、弹药销毁零隐患、处置人员零伤亡的工作目标。

      在排爆手的世界里,机会永远只有一次。“失败是成功之母,但这句话对我们排爆工作不适用,我们绝不容许有任何失误,必须要100%的成功”。于丹时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和队员。为了万无一失,于丹拿出工匠精神,确保了100%的成功率。

      为破案保留证据

      人工零距离拆弹

      20年如一日,于丹一直坚守在排爆一线。 灼灼烈日下,70斤重的防爆服压不垮他;关键时刻,急难险重吓不退他。于丹直言正是自己身上这身警服和肩上的使命,让自己有了继续在与死神共舞岗位上的坚守。

      2008年8月24日,德阳市中江县一居民报警称家中发现一枚爆炸装置。接到警情后,于丹迅速带领队员赶赴现场,经勘查发现,爆炸装置处于居民聚集区,危险性极高。

      为了固定证据,于丹耗时近2小时,以人工方式将其成功拆除。后经检验鉴定发现,该装置由2.4公斤的黑火药制作而成且专业性高,进而分析出嫌疑人可能从事的职业,缩小排查嫌疑人的范围,为破案打开了关键突破口,最后成功将嫌疑人抓获。

      带队施教

      培养骨干近300人

      昔日部队爆破手,如今公安排爆人。与爆炸物打交道33年的于丹深知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时刻想着提升自身和全队的专业素养和硬核技能。

      于丹多渠道收集与排爆有关的资料、案例,多途径了解国内外有关爆炸物的情况,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平时不仅看成功的案例,也看失败的案例,于丹越学习越感觉自己知识匮乏。这些年,于丹整理的学习资料达30余册。2017年12月,公安部刑侦局物证鉴定中心在德阳广汉进行为期一周的“1220”爆炸、放火实验,于丹全力组织保障实验所需的人员、场地和各种爆炸装置,并全程参与多项实验数据的分析,确保了实验安全有序地进行,有力推动四川省刑侦物证鉴定水平再上新台阶。

      苦心耕耘、甘为人梯。于丹扎根公安排爆事业18年,为德阳市排爆队伍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实现了排爆队伍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突破;于丹带队施教、匠心传承,把专业技能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年轻队员,先后在全省授课50余次,培养业务骨干近300人。

      如今,52岁的于丹依然战斗在排爆一线。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于丹先后5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被评为“全省公安系统排爆专家人才”,如今又被推荐为全省公安机关“最美基层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