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人物
  • /

    四川大竹县一片红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军 筑梦山野的“新农人”

    2022-08-16 14:27:53

      王晓林 本报记者 田怀江 文/图


      酷暑时节,希望无限。在四川省大竹县欧家镇境内的华蓥山脉中段山腰,有一个面积1200亩的水果种植园和一个占地2万平方米的生态养殖场。你也许很难想到,这是一名“80后”白领辞职返乡,用短短六年时间,使承包的荒山四季飘香,构建起良性循环的生态种养环境。

      在欧家镇,提起大竹县一片红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军的名字,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8月12日清晨,记者追寻足迹,近距离跟主人公进行了交流。“弱枝,病枝,初苗枝,成树枝要剪掉。”杨军正在现场指导工人修剪柑枝。只见连片的耙耙柑树上布满了鸡蛋大似的果实,预示着几个月之后的丰收图景。

      根土相连 毅然返乡创业

      今年37岁的杨军,是土生土长的欧家镇人。2008年从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一家公司从普通职员成长为销售骨干。按理说,理想的工作和不菲的待遇,已足以让全家生活无忧无虑。然而,不甘平凡的他总觉得缺了点什么。2016年,杨军作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辞去工作,返乡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事业。

      创业伊始,杨军便把目光投向了在高松村发展生猪养殖。从销售工作转向农业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骨子里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起初购回十几头猪崽,从打扫猪舍、给猪崽喂饲料,再到为猪崽打疫苗,给母猪接生,全是自己一手操办。然而,母猪产下的小猪,没过几天全部死掉。惨痛的教训使他明白:要想做好生猪产业,仅凭热情和蛮干是不够的,科学饲养迫在眉睫!

      就在这时,欧家镇党委政府和畜牧部门得知情况后,定期安排人员对他进行养猪技术培训。杨军还购买学习资料钻研养殖技术,到农家书屋掌握养猪知识。农民夜校有专家前来传授养殖技术时,他也抓住机会聆听并请教。他经常守在猪舍里,观察生猪饮食、生长情况,过上了与猪为伴的生活。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杨军收到了创业的第一捅金。加上银行贷款,“锅边弦养殖场”成立,规模也扩大到年出栏生猪3000头。

      种养结合 形成燎原之势

      为解决生态果园施无机肥的问题,2018年,杨军实行“果树+养殖”种养结合模式,引领发展绿色产业。他以养猪场为中心,在高松村租赁荒山荒地1200亩,采取“两分离三配套一消纳(干湿、雨污分离,沼气池、沉淀池、干粪堆积池配套,利用对果树施肥完成粪液消纳)方法,彻底解决了生猪粪便排放和果树肥料来源的问题,也大大缓解了投资回收期资金短缺不足的压力。如今,果园里已有耙耙柑、爱媛、砂糖橘等6个品种;养猪场建有种猪、繁育、育肥3个基地,预计今年可实现收入400余万元。

      先富带后富,大家共同富。杨军在自身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时时不忘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他通过流转土地、聘请务工等形式,让周边近100户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吃上了持续稳定增收“定心丸”。“在杨理事长的帮助下,我流转了1亩荒地,租期30年,分六次给租金;我还在这里长期务工,主要是除草、施肥、摘果等,一年下来纯收入有近8000块钱!”该镇高松村5组脱贫群众孙玉翠喜上眉梢。据悉,杨军每年用工2000余人次,固定用工60人左右,其中脱贫(困难)群众10余户,年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扎根山野,播种希望。回首走过的创业之路,杨军无怨无悔。面对父老乡亲渴求富裕的目光,他没有丝毫懈怠。“继续引入现代化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和销售技术,不断扩大果树种植面积,发展生态农业,走农旅结合之路。同时,购买农业无人机、修建水果冻库、添置全自动滴灌设备等,力争在5年内,做成全县最大的水果种植加工基地和生态循环养殖基地。”谈到未来的发展,杨军更是激情满怀。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人物
  • /

    四川大竹县一片红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军 筑梦山野的“新农人”

    2022-08-16 14:27:53

      王晓林 本报记者 田怀江 文/图


      酷暑时节,希望无限。在四川省大竹县欧家镇境内的华蓥山脉中段山腰,有一个面积1200亩的水果种植园和一个占地2万平方米的生态养殖场。你也许很难想到,这是一名“80后”白领辞职返乡,用短短六年时间,使承包的荒山四季飘香,构建起良性循环的生态种养环境。

      在欧家镇,提起大竹县一片红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军的名字,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8月12日清晨,记者追寻足迹,近距离跟主人公进行了交流。“弱枝,病枝,初苗枝,成树枝要剪掉。”杨军正在现场指导工人修剪柑枝。只见连片的耙耙柑树上布满了鸡蛋大似的果实,预示着几个月之后的丰收图景。

      根土相连 毅然返乡创业

      今年37岁的杨军,是土生土长的欧家镇人。2008年从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一家公司从普通职员成长为销售骨干。按理说,理想的工作和不菲的待遇,已足以让全家生活无忧无虑。然而,不甘平凡的他总觉得缺了点什么。2016年,杨军作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辞去工作,返乡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事业。

      创业伊始,杨军便把目光投向了在高松村发展生猪养殖。从销售工作转向农业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骨子里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起初购回十几头猪崽,从打扫猪舍、给猪崽喂饲料,再到为猪崽打疫苗,给母猪接生,全是自己一手操办。然而,母猪产下的小猪,没过几天全部死掉。惨痛的教训使他明白:要想做好生猪产业,仅凭热情和蛮干是不够的,科学饲养迫在眉睫!

      就在这时,欧家镇党委政府和畜牧部门得知情况后,定期安排人员对他进行养猪技术培训。杨军还购买学习资料钻研养殖技术,到农家书屋掌握养猪知识。农民夜校有专家前来传授养殖技术时,他也抓住机会聆听并请教。他经常守在猪舍里,观察生猪饮食、生长情况,过上了与猪为伴的生活。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杨军收到了创业的第一捅金。加上银行贷款,“锅边弦养殖场”成立,规模也扩大到年出栏生猪3000头。

      种养结合 形成燎原之势

      为解决生态果园施无机肥的问题,2018年,杨军实行“果树+养殖”种养结合模式,引领发展绿色产业。他以养猪场为中心,在高松村租赁荒山荒地1200亩,采取“两分离三配套一消纳(干湿、雨污分离,沼气池、沉淀池、干粪堆积池配套,利用对果树施肥完成粪液消纳)方法,彻底解决了生猪粪便排放和果树肥料来源的问题,也大大缓解了投资回收期资金短缺不足的压力。如今,果园里已有耙耙柑、爱媛、砂糖橘等6个品种;养猪场建有种猪、繁育、育肥3个基地,预计今年可实现收入400余万元。

      先富带后富,大家共同富。杨军在自身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时时不忘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他通过流转土地、聘请务工等形式,让周边近100户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吃上了持续稳定增收“定心丸”。“在杨理事长的帮助下,我流转了1亩荒地,租期30年,分六次给租金;我还在这里长期务工,主要是除草、施肥、摘果等,一年下来纯收入有近8000块钱!”该镇高松村5组脱贫群众孙玉翠喜上眉梢。据悉,杨军每年用工2000余人次,固定用工60人左右,其中脱贫(困难)群众10余户,年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扎根山野,播种希望。回首走过的创业之路,杨军无怨无悔。面对父老乡亲渴求富裕的目光,他没有丝毫懈怠。“继续引入现代化种植技术、加工技术和销售技术,不断扩大果树种植面积,发展生态农业,走农旅结合之路。同时,购买农业无人机、修建水果冻库、添置全自动滴灌设备等,力争在5年内,做成全县最大的水果种植加工基地和生态循环养殖基地。”谈到未来的发展,杨军更是激情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