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人物
  • /

    三代从教育桃李 薪火相传写芬芳——记德阳市首批教育世家米文欣家庭

    2024-09-11 18:52:14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李鹏飞 通讯员 王虹 蒋丽萍)三寸粉笔,三尺讲台育桃李;一颗丹心,传承秉烛铸师魂。在绵竹市的教师队伍中,城东(第四)幼儿园教师米文欣一家十分特别,他们一家三代为师,薪火相传,为绵竹教育事业倾注了满腔的挚爱和热情,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今年教师节前夕,米文欣家庭被命名为德阳市首批教育世家。

    外祖母杨登会:绵竹基础教育发展的先行者

    1961年,米文欣的外祖母杨登会从绵竹中学毕业,后进入绵阳市军分区幼儿园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当她得知家乡绵竹的师资紧缺,很多孩子因为贫困上不起学时,便毅然决然地回到当时的绵竹县东北乡玉马村小学任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里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摆脱文盲和贫困的困境。

    那些年的办学条件极其艰苦,没有专门的校舍,学生缺桌子、少凳子,挤在借来的农家院子里上课,杨登会带着申请报告四处奔走,修缮破教室,建设新教室,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那时,杨登会的丈夫在部队保家卫国,家里的活都是她一个人干。当时实行包班制教学,杨登会一直在村小担任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工作和村小主任教师管理工作。除了用心教书外,她对学校的管理工作也事无巨细。有的家庭在读书问题上重男轻女,她便挨家挨户上门劝说;有的家庭子女多负担不起学费,她便用自己的工资为他们垫付课本费。

    杨登会辛勤拓荒,在绵竹教育大地上躬耕32个春秋,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敬重,被评为“绵竹县教育局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获“光荣在党50年”荣誉纪念章。杨登会把光和热融进了对乡村孩子的教育里,映射出老一辈绵竹教育人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的时代画像。

    母亲张兴会:用教育情怀温润了一代又一代农村娃

    在外婆的影响下,米文欣的母亲张兴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孝泉师范学校,开启了她作为家庭第二代教育人的征程。

    米文欣说,记得自己小时候,母亲总是在台灯下备课,经常骑着自行车带她穿梭在泥泞小路。有一次开学报名时,母亲发现班里有一个学生迟迟没有来报到,那时通讯不发达,放学后母亲便骑车带着年幼的她到学生家里了解情况。原来那位学生父亲体弱多病,其母亲不堪贫穷抛下父女俩,因为家里实在太困难而放弃读书。那时,张兴会家并不富裕,却拿出微薄的工资帮那名学生交了学费。在多年的从教经历中,张兴会多次向贫困学生捐钱捐物,鼓励他们再苦也要坚持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张兴会也曾多次放弃到城里条件更好的学校工作,一直扎根乡村,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绵竹市清道学校,所带班级成绩多年位居全市前茅,她用自己的教学技艺和教育情怀温润了一代又一代农村娃。

    三十四载坚守,创造出不平凡的佳绩。张兴会曾先后获评“德阳市优秀教师”“绵竹市骨干教师”“绵竹市优秀教师”“绵竹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绵竹市未成年人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作为四川省级课题《绵竹年画特色育人的实践研究》负责人、主研人员,其负责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甘守乡村教农娃,乐为人梯绽芳华。清心明志育桃李,年画育人传天下。”这首诗是对张兴会从教生涯最好的诠释。

    米文欣:为绵竹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深受家族教育精神的熏陶与感染,米文欣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这是一条传承之路,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路的一头是坚守,另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2017年,在绵竹市城东(第四)幼儿园建园时,米文欣便来到该园任职。建园初,幼儿园人员流动性大,米文欣需要到多个岗位历练,因为太年轻而受到过质疑。那时候她也很迷茫,但在外婆和母亲的鼓励下,还有幼儿园前辈们的指导下,米文欣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渐成长为一名孩子和家长都信赖的老师。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米文欣潜心钻研,勤练教育教学基本功,积极参与各项比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呵护幼儿,获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主动到甘洛县参加对口帮扶交流活动,为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先后荣获“绵竹市优秀青年教师”“绵竹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我将继续把外婆和母亲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精神延续到工作中,走好自己教育教学路上的每一步,为绵竹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米文欣说。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人物
  • /

    三代从教育桃李 薪火相传写芬芳——记德阳市首批教育世家米文欣家庭

    2024-09-11 18:52:14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李鹏飞 通讯员 王虹 蒋丽萍)三寸粉笔,三尺讲台育桃李;一颗丹心,传承秉烛铸师魂。在绵竹市的教师队伍中,城东(第四)幼儿园教师米文欣一家十分特别,他们一家三代为师,薪火相传,为绵竹教育事业倾注了满腔的挚爱和热情,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今年教师节前夕,米文欣家庭被命名为德阳市首批教育世家。

    外祖母杨登会:绵竹基础教育发展的先行者

    1961年,米文欣的外祖母杨登会从绵竹中学毕业,后进入绵阳市军分区幼儿园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当她得知家乡绵竹的师资紧缺,很多孩子因为贫困上不起学时,便毅然决然地回到当时的绵竹县东北乡玉马村小学任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村里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摆脱文盲和贫困的困境。

    那些年的办学条件极其艰苦,没有专门的校舍,学生缺桌子、少凳子,挤在借来的农家院子里上课,杨登会带着申请报告四处奔走,修缮破教室,建设新教室,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那时,杨登会的丈夫在部队保家卫国,家里的活都是她一个人干。当时实行包班制教学,杨登会一直在村小担任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工作和村小主任教师管理工作。除了用心教书外,她对学校的管理工作也事无巨细。有的家庭在读书问题上重男轻女,她便挨家挨户上门劝说;有的家庭子女多负担不起学费,她便用自己的工资为他们垫付课本费。

    杨登会辛勤拓荒,在绵竹教育大地上躬耕32个春秋,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敬重,被评为“绵竹县教育局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获“光荣在党50年”荣誉纪念章。杨登会把光和热融进了对乡村孩子的教育里,映射出老一辈绵竹教育人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的时代画像。

    母亲张兴会:用教育情怀温润了一代又一代农村娃

    在外婆的影响下,米文欣的母亲张兴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孝泉师范学校,开启了她作为家庭第二代教育人的征程。

    米文欣说,记得自己小时候,母亲总是在台灯下备课,经常骑着自行车带她穿梭在泥泞小路。有一次开学报名时,母亲发现班里有一个学生迟迟没有来报到,那时通讯不发达,放学后母亲便骑车带着年幼的她到学生家里了解情况。原来那位学生父亲体弱多病,其母亲不堪贫穷抛下父女俩,因为家里实在太困难而放弃读书。那时,张兴会家并不富裕,却拿出微薄的工资帮那名学生交了学费。在多年的从教经历中,张兴会多次向贫困学生捐钱捐物,鼓励他们再苦也要坚持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张兴会也曾多次放弃到城里条件更好的学校工作,一直扎根乡村,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绵竹市清道学校,所带班级成绩多年位居全市前茅,她用自己的教学技艺和教育情怀温润了一代又一代农村娃。

    三十四载坚守,创造出不平凡的佳绩。张兴会曾先后获评“德阳市优秀教师”“绵竹市骨干教师”“绵竹市优秀教师”“绵竹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绵竹市未成年人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作为四川省级课题《绵竹年画特色育人的实践研究》负责人、主研人员,其负责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甘守乡村教农娃,乐为人梯绽芳华。清心明志育桃李,年画育人传天下。”这首诗是对张兴会从教生涯最好的诠释。

    米文欣:为绵竹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深受家族教育精神的熏陶与感染,米文欣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这是一条传承之路,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路的一头是坚守,另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2017年,在绵竹市城东(第四)幼儿园建园时,米文欣便来到该园任职。建园初,幼儿园人员流动性大,米文欣需要到多个岗位历练,因为太年轻而受到过质疑。那时候她也很迷茫,但在外婆和母亲的鼓励下,还有幼儿园前辈们的指导下,米文欣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渐成长为一名孩子和家长都信赖的老师。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米文欣潜心钻研,勤练教育教学基本功,积极参与各项比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呵护幼儿,获得了家长的一致好评。主动到甘洛县参加对口帮扶交流活动,为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先后荣获“绵竹市优秀青年教师”“绵竹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我将继续把外婆和母亲无私奉献、默默付出的精神延续到工作中,走好自己教育教学路上的每一步,为绵竹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米文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