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14:42:47 来源:西部经济网
在四川大凉山的群峰之间,有这样一位德阳市旌阳区音乐教师,她是旌阳区援彝帮扶工作队“编外”人士,但与工作队“彝”路同行,用旋律编织纽带,以歌声传递温暖,将德阳旌阳的文化火种播撒在越西的土地上。她是德阳市音乐家协会理事、旌阳区东街小学音乐教师钟徐玲,一位用音乐架起民族团结桥梁的援彝工作同路人。自2023年以来,她多次奔赴越西,在校园、课堂与舞台上,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音乐帮扶故事。
2023年11月,钟徐玲踏入越西县大花镇,群山环抱中的武警春蕾学校如同一朵倔强的春蕾,触动着她的心弦。在这里,她为学校创作了校歌《春蕾花开》。采风时,山路上无畏的野花、彝族孩子纯真的笑脸、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以及彝汉教师奉献的身影,都化作旋律灵感。“彝汉一家情谊长”的暖流与“党的光辉照耀下”的信念,在歌曲中自然流淌,成为学校精神的生动注脚。
时隔十月后的2024年9月,钟徐玲受邀再赴越西为丁山小学创作校歌《丁山谣》。零关古道的千年石痕、校门前“水观音”溪流的淙淙水声、校园里琅琅书声与鸟鸣的合唱,共同构成了歌曲的旋律底色。晨曦中丁山小学沐浴朝阳,屋檐光点化作“丁山学堂映朝阳,未来在闪光”的歌词意象。当童声唱响“良知如玉润心田”,品德教育随音乐扎根,实现以文化人的无声浸润。
钟徐玲受邀参加越西县中所镇丁山小学校校歌发布仪式
2024年7月,钟徐玲老师走进越西县特殊教育学校,面对盲童阿牛木乃姐弟的声乐教学,成为她援彝路上最艰难的“破壁”之旅。没有乐谱可依,没有眼神交流,她便和另外一名老师化身为“复读机”,一遍遍分声部教唱《明月清风和我》,握着孩子的手纠正音符、设计动作,助其形成肌肉记忆。当盲童姐弟脸上骤然绽放出如同穿透乌云的阳光般的笑容时,她深知:清风明月,真的能被触摸、被聆听。这份努力最终让孩子们在首届凉山州残疾人艺术节中斩获银奖。
2025年5月,钟徐玲老师再次来到越西县特殊教育学校,为盲童姐弟两人送教上门,指导盲童姐弟在凉山州第三届“体育复健进校园”校际联赛开幕式上,高质量完成声乐表演。在黑暗的世界里,她用声音为盲童点亮艺术之光,让音乐成为他们感知世界的眼睛,生动展现文化帮扶中“一个都不能少”的温情。
钟徐玲受邀到越西县特殊教育学校为盲童姐弟两人指导声乐练习
在旌阳区第四批援彝帮扶工作队来到越西一周年之际,钟徐玲老师受邀作曲并演唱的援彝主题歌曲《旌越情深》MV,于“旌阳区—越西县结对帮扶工作联席会”上正式发布,并在网络上获得上万次浏览与千余次转发,成为旌阳与越西情感联结的音乐见证。2025年6月,她受邀赶赴旌阳区援彝前方指挥部越西县驻地,为越西县庆祝“七一”建党节暨党课展播活动排练合唱版《旌越情深》,以歌声传递帮扶情谊。“最深情的目光”与“最坚定的目光”的双重凝望,道尽旌阳干部奔赴彝乡的炽热初心,以及彝族同胞回望帮扶者时的信任与感激。
当歌曲在“七一”建党节当天首次以合唱形式唱响,援彝干部眼中奔涌的热望与“山高水长永难忘”的共鸣,让她深刻体会到音乐架起的心桥力量。《旌越情深》这首歌早已超越了词曲本身,成为两地共同谱写的和声,在大凉山的群峰间回荡“纵有千重岭,心手永相连”的誓言,诠释着省内结对帮扶中精神共富的内涵。
钟徐玲受邀指导并参演越西县庆“七一”活动大合唱《旌越情深》
从春蕾绽放的校园到盲童触摸的旋律,从《丁山谣》的千年回响到《旌越情深》的山海共鸣,钟徐玲用音乐作为文化帮扶的钥匙,打开了越西孩子们的艺术世界,也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音符中生根。她的援彝故事,是一曲用热爱与坚持谱写的赞歌,让旌阳与越西的情谊,如同她创作的旋律般,在大凉山的土地上静静流淌。(黄奕 骆岗 高明山)
2025-07-10 14:42:47 来源:西部经济网
在四川大凉山的群峰之间,有这样一位德阳市旌阳区音乐教师,她是旌阳区援彝帮扶工作队“编外”人士,但与工作队“彝”路同行,用旋律编织纽带,以歌声传递温暖,将德阳旌阳的文化火种播撒在越西的土地上。她是德阳市音乐家协会理事、旌阳区东街小学音乐教师钟徐玲,一位用音乐架起民族团结桥梁的援彝工作同路人。自2023年以来,她多次奔赴越西,在校园、课堂与舞台上,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音乐帮扶故事。
2023年11月,钟徐玲踏入越西县大花镇,群山环抱中的武警春蕾学校如同一朵倔强的春蕾,触动着她的心弦。在这里,她为学校创作了校歌《春蕾花开》。采风时,山路上无畏的野花、彝族孩子纯真的笑脸、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以及彝汉教师奉献的身影,都化作旋律灵感。“彝汉一家情谊长”的暖流与“党的光辉照耀下”的信念,在歌曲中自然流淌,成为学校精神的生动注脚。
时隔十月后的2024年9月,钟徐玲受邀再赴越西为丁山小学创作校歌《丁山谣》。零关古道的千年石痕、校门前“水观音”溪流的淙淙水声、校园里琅琅书声与鸟鸣的合唱,共同构成了歌曲的旋律底色。晨曦中丁山小学沐浴朝阳,屋檐光点化作“丁山学堂映朝阳,未来在闪光”的歌词意象。当童声唱响“良知如玉润心田”,品德教育随音乐扎根,实现以文化人的无声浸润。
钟徐玲受邀参加越西县中所镇丁山小学校校歌发布仪式
2024年7月,钟徐玲老师走进越西县特殊教育学校,面对盲童阿牛木乃姐弟的声乐教学,成为她援彝路上最艰难的“破壁”之旅。没有乐谱可依,没有眼神交流,她便和另外一名老师化身为“复读机”,一遍遍分声部教唱《明月清风和我》,握着孩子的手纠正音符、设计动作,助其形成肌肉记忆。当盲童姐弟脸上骤然绽放出如同穿透乌云的阳光般的笑容时,她深知:清风明月,真的能被触摸、被聆听。这份努力最终让孩子们在首届凉山州残疾人艺术节中斩获银奖。
2025年5月,钟徐玲老师再次来到越西县特殊教育学校,为盲童姐弟两人送教上门,指导盲童姐弟在凉山州第三届“体育复健进校园”校际联赛开幕式上,高质量完成声乐表演。在黑暗的世界里,她用声音为盲童点亮艺术之光,让音乐成为他们感知世界的眼睛,生动展现文化帮扶中“一个都不能少”的温情。
钟徐玲受邀到越西县特殊教育学校为盲童姐弟两人指导声乐练习
在旌阳区第四批援彝帮扶工作队来到越西一周年之际,钟徐玲老师受邀作曲并演唱的援彝主题歌曲《旌越情深》MV,于“旌阳区—越西县结对帮扶工作联席会”上正式发布,并在网络上获得上万次浏览与千余次转发,成为旌阳与越西情感联结的音乐见证。2025年6月,她受邀赶赴旌阳区援彝前方指挥部越西县驻地,为越西县庆祝“七一”建党节暨党课展播活动排练合唱版《旌越情深》,以歌声传递帮扶情谊。“最深情的目光”与“最坚定的目光”的双重凝望,道尽旌阳干部奔赴彝乡的炽热初心,以及彝族同胞回望帮扶者时的信任与感激。
当歌曲在“七一”建党节当天首次以合唱形式唱响,援彝干部眼中奔涌的热望与“山高水长永难忘”的共鸣,让她深刻体会到音乐架起的心桥力量。《旌越情深》这首歌早已超越了词曲本身,成为两地共同谱写的和声,在大凉山的群峰间回荡“纵有千重岭,心手永相连”的誓言,诠释着省内结对帮扶中精神共富的内涵。
钟徐玲受邀指导并参演越西县庆“七一”活动大合唱《旌越情深》
从春蕾绽放的校园到盲童触摸的旋律,从《丁山谣》的千年回响到《旌越情深》的山海共鸣,钟徐玲用音乐作为文化帮扶的钥匙,打开了越西孩子们的艺术世界,也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音符中生根。她的援彝故事,是一曲用热爱与坚持谱写的赞歌,让旌阳与越西的情谊,如同她创作的旋律般,在大凉山的土地上静静流淌。(黄奕 骆岗 高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