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6 13:59:55
他的右手患先天性残疾,只有拇指和弯曲的食指,在外打工经常遭遇冷眼;他的左眼幼时在摇篮中被竹纤刺伤,因无钱医治导致失明。
虽然是残疾人,但他身残志坚,不等不靠,积极发展中蜂养殖业,一举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创业达人”。他,就是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彭家乡古佛村8组村民刘益方。
身体残疾让他的生活陷入困境
现年56岁的刘益方,虽然先天身带残疾,但他自幼勤奋学习,1979年以实际行动考入高中。在那个年代,高中生是令人羡慕的“文化人”。因为身体残疾和家庭贫困,他高中毕业后回到老家,帮父母种田养家。
2011年春,48岁的刘益方在广州找到一份当保安的工作。正当他认为这是老天眷顾自己的时候,却查出患上了胸膜炎,不得不回到老家治病。“父亲去世得早,家里就母亲一个人,实在太贫穷了。”刘益方坦言道。
从小受父亲的教育和影响,刘益方养成了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习惯,即使家里再困难,他从不向国家伸手。平时,他除了种好田土外,还尽可能在附近工地打小工,维持家里的日常支出。
脱贫攻坚让他看到生活的希望
2014年,广安区彭家乡古佛村启动脱贫攻坚工作,刘益方家被评为贫困户。驻村帮扶干部来到他家里,了解贫困原因,为他谋划脱贫致富路子,并从思想上鼓励他想办法摆脱贫困,过上新生活。
2017年5月的一天,赶场回家的刘益方发现自己窗台上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中蜂。喜出望外的他,请来古佛2组的养蜂专业户毛明全帮忙将中蜂收进蜂箱内,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养蜂之路。
得知刘益方养起了中蜂,彭家乡政府帮扶干部吕吉勇和广安区旅游部门帮扶干部刘刚为他出谋划策,建议他扩大养殖规模。村干部李光兵从村图书室找出3本中蜂养殖的书籍送到他手里。2018年4月,乡村干部为刘益方争取到1万元扶贫产业周转金。利用这笔宝贵的资金,刘益方新购买了8箱中蜂,一举成为了村里的养蜂大户。
“是脱贫攻坚好政策和党员干部的大力帮扶,才让我有机会走上了规模养蜂的道路。”刘益方感慨地说道。
养殖中蜂让他摘掉“贫困帽”
6月14日,笔者在广安区彭家乡古佛村8组刘益方家看到,大门两边的石头墙壁上,依次挂着8个蜂箱,一只只中蜂扇动着翅膀飞进飞出,发出“嗡嗡”的声音。戴着防护面罩的刘益方,熟练地从蜂箱中取出蜂脾,仔细查看中蜂的生长情况。“这些小家伙要精心管护,只有像孩子一样照顾好它们,才会给你带来‘甜蜜生活’。”刘益方说道。
中蜂养殖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儿,平时要细心观察中蜂的生活习性,注意防虫治病,才能享受到“甜蜜产业”的幸福滋味。
每天,他都会打开蜂箱,用左手抓住蜂脾的一端,将另一端抵在残疾右手的拇指和食指间,取出蜂脾观察中蜂的状态。“如果中蜂精神不振,就应该是患病了,必须抓紧时间用药物治疗!”“平时看到蜜蜂从蜂箱进出量少,可能是中蜂口渴了,就要向蜂箱内的水槽加水。”说起管理技术,刘益方滔滔不绝。
经过精心饲养,今年春季,刘益方第一次迎来了满满的收获。“3月份产菜花蜜50来斤,4月份产槐花蜜40多斤,除去成本,纯收入有6000多元。”刘益方高兴地说道,“6月底产杂花蜜,下年还能产菊花蜜,再纯收入6000元莫得问题。”
说到未来,刘益方满怀期待:“我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到明年达到养殖20箱中蜂的目标,让收入再翻一番,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熊玩刚 陈勇军
特约记者 张国盛 文/图
2019-06-26 13:59:55
他的右手患先天性残疾,只有拇指和弯曲的食指,在外打工经常遭遇冷眼;他的左眼幼时在摇篮中被竹纤刺伤,因无钱医治导致失明。
虽然是残疾人,但他身残志坚,不等不靠,积极发展中蜂养殖业,一举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创业达人”。他,就是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彭家乡古佛村8组村民刘益方。
身体残疾让他的生活陷入困境
现年56岁的刘益方,虽然先天身带残疾,但他自幼勤奋学习,1979年以实际行动考入高中。在那个年代,高中生是令人羡慕的“文化人”。因为身体残疾和家庭贫困,他高中毕业后回到老家,帮父母种田养家。
2011年春,48岁的刘益方在广州找到一份当保安的工作。正当他认为这是老天眷顾自己的时候,却查出患上了胸膜炎,不得不回到老家治病。“父亲去世得早,家里就母亲一个人,实在太贫穷了。”刘益方坦言道。
从小受父亲的教育和影响,刘益方养成了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习惯,即使家里再困难,他从不向国家伸手。平时,他除了种好田土外,还尽可能在附近工地打小工,维持家里的日常支出。
脱贫攻坚让他看到生活的希望
2014年,广安区彭家乡古佛村启动脱贫攻坚工作,刘益方家被评为贫困户。驻村帮扶干部来到他家里,了解贫困原因,为他谋划脱贫致富路子,并从思想上鼓励他想办法摆脱贫困,过上新生活。
2017年5月的一天,赶场回家的刘益方发现自己窗台上来了一群“不速之客”——中蜂。喜出望外的他,请来古佛2组的养蜂专业户毛明全帮忙将中蜂收进蜂箱内,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养蜂之路。
得知刘益方养起了中蜂,彭家乡政府帮扶干部吕吉勇和广安区旅游部门帮扶干部刘刚为他出谋划策,建议他扩大养殖规模。村干部李光兵从村图书室找出3本中蜂养殖的书籍送到他手里。2018年4月,乡村干部为刘益方争取到1万元扶贫产业周转金。利用这笔宝贵的资金,刘益方新购买了8箱中蜂,一举成为了村里的养蜂大户。
“是脱贫攻坚好政策和党员干部的大力帮扶,才让我有机会走上了规模养蜂的道路。”刘益方感慨地说道。
养殖中蜂让他摘掉“贫困帽”
6月14日,笔者在广安区彭家乡古佛村8组刘益方家看到,大门两边的石头墙壁上,依次挂着8个蜂箱,一只只中蜂扇动着翅膀飞进飞出,发出“嗡嗡”的声音。戴着防护面罩的刘益方,熟练地从蜂箱中取出蜂脾,仔细查看中蜂的生长情况。“这些小家伙要精心管护,只有像孩子一样照顾好它们,才会给你带来‘甜蜜生活’。”刘益方说道。
中蜂养殖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儿,平时要细心观察中蜂的生活习性,注意防虫治病,才能享受到“甜蜜产业”的幸福滋味。
每天,他都会打开蜂箱,用左手抓住蜂脾的一端,将另一端抵在残疾右手的拇指和食指间,取出蜂脾观察中蜂的状态。“如果中蜂精神不振,就应该是患病了,必须抓紧时间用药物治疗!”“平时看到蜜蜂从蜂箱进出量少,可能是中蜂口渴了,就要向蜂箱内的水槽加水。”说起管理技术,刘益方滔滔不绝。
经过精心饲养,今年春季,刘益方第一次迎来了满满的收获。“3月份产菜花蜜50来斤,4月份产槐花蜜40多斤,除去成本,纯收入有6000多元。”刘益方高兴地说道,“6月底产杂花蜜,下年还能产菊花蜜,再纯收入6000元莫得问题。”
说到未来,刘益方满怀期待:“我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到明年达到养殖20箱中蜂的目标,让收入再翻一番,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熊玩刚 陈勇军
特约记者 张国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