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人物
  • /

    自强不息勤养牛——记2019年遂宁脱贫榜样、船山区老池镇盘龙村村民陶正禄

    2019-11-05 17:19:13

      10月31日上午,小雨伴随着略显凌冽的寒风,让人不由得有些凉意。在位于船山区老池镇盘龙村12组的坡地上,一群黄牛悠然地咀嚼着青草;另一旁,黄牛的“主人”陶正禄正和妻子熊亚群在地里挖红薯。

      “这些红薯藤是用来喂牛的。”陶正禄指着路边的红薯藤告诉记者,刚割下来的红薯藤确实是喂牛的好饲料。但是,不能用蔫掉的红薯藤喂牛,这样会造成牛消化不良,轻者掉膘,重者死亡。

      谈起养牛,陶正禄经验十足,脸上满是创业致富的喜悦。纯朴、憨厚的陶正禄面对记者说道:“谈不上什么‘正能量’,是政府的扶持让我创业致富的,还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谦逊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陶正禄心里的话。

      但是,就在2016年之前,陶正禄养牛却是毫无经验,甚至在养牛的道路上“栽了一个大跟头”。

      笔者了解到,2015年,陶正禄动员了在外务工的儿子陶定昆回家一同发展养牛,并在亲朋好友处借来40余万元,购买了20头黄牛和修建了700多平方米的牛棚。本以为靠20头黄牛可以过上富裕的日子,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牛一买回来就死了8头,老婆子又在使用农机的时候发生意外,导致右手高位截肢。加上欠了几十万元的外债,当时的日子实在难熬。”回忆起当时的经历,陶正禄记忆犹新。

      2015年,通过自己申请、民主评议,陶正禄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人穷志不穷。面对贫困现状的陶正禄没有退缩,一直奋发图强想要摆脱贫困的面貌。在精准扶贫政策的保障下及老池镇主要领导和村两委、挂片领导的帮助下,陶正禄看到了希望,又一次走上了养牛的道路。

      “帮扶的领导干部了解到我曾经养过牛,就利用各方资金和政策帮我买了10多头牛犊,还安排专业养牛技术人员跟踪指导,希望我能靠养牛脱贫致富。”陶正禄和妻子始终相信,好日子会越来越近。

      为了把牛养好,陶正禄和妻子每天起早贪黑围着牛转:打扫牛圈、宰料、搅拌饲料、喂水、割草……流满汗水的脸上总是挂着快乐满意的笑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日日夜夜的辛勤劳作下,夫妻俩养牛的成效和收益也渐增。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每年近3万元的利润,并于2016年成功脱贫“摘帽”。

      “陶正禄一家人都能吃苦耐劳,2016年他养的牛有收益后,便主动申请脱贫,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村上所有贫困户学习。”老池镇盘龙村支部书记邓先春说道。

      日益变好的生活让陶正禄常怀感恩之心。他说:“我家能够有今天的生活,与党委政府的帮扶支持分不开。我决不放弃,将为自己的幸福生活继续努力!”在老池镇党委政府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时,陶正禄考虑到农作物秸秆的燃烧对空气质量有着严重污染,便开始自发驾驶家中三轮车在乡村大小路间奔跑收玉米秆、菜籽秆,阻拦了多户农户焚烧秸秆。见到老乡,陶正禄便留下自己的电话,并笑着说道:“我们合作共赢,保护环境,下次你打电话,我就来收秸秆。”

      真正的强者,不是努力奔跑的人,而是流着泪却还在奔跑的人,陶正禄就是这样的人。在专注于养牛之时,村上若需求人手或者需要务工时,陶正禄也会积极参加,虽是零零散散的小工,但他也十分重视,在朴实、淳朴的性格和扎实过硬的劳动能力下,陶正禄的生活越过越好。

      “今年,我又卖了4头小牛,收入大概在14000-15000元。现在政策好,水电气全通,扶贫产业路也修到了家门口。下一步,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把牛的数量逐渐增加到20—30头。”谈起下一步打算,陶正禄信心满满。

      如今,陶正禄携手残疾妻子,用穷则思变、勤劳朴实、自立自强的坚强行动书写着他们的“牛”日子。

      (文/梁惠)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人物
  • /

    自强不息勤养牛——记2019年遂宁脱贫榜样、船山区老池镇盘龙村村民陶正禄

    2019-11-05 17:19:13

      10月31日上午,小雨伴随着略显凌冽的寒风,让人不由得有些凉意。在位于船山区老池镇盘龙村12组的坡地上,一群黄牛悠然地咀嚼着青草;另一旁,黄牛的“主人”陶正禄正和妻子熊亚群在地里挖红薯。

      “这些红薯藤是用来喂牛的。”陶正禄指着路边的红薯藤告诉记者,刚割下来的红薯藤确实是喂牛的好饲料。但是,不能用蔫掉的红薯藤喂牛,这样会造成牛消化不良,轻者掉膘,重者死亡。

      谈起养牛,陶正禄经验十足,脸上满是创业致富的喜悦。纯朴、憨厚的陶正禄面对记者说道:“谈不上什么‘正能量’,是政府的扶持让我创业致富的,还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谦逊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陶正禄心里的话。

      但是,就在2016年之前,陶正禄养牛却是毫无经验,甚至在养牛的道路上“栽了一个大跟头”。

      笔者了解到,2015年,陶正禄动员了在外务工的儿子陶定昆回家一同发展养牛,并在亲朋好友处借来40余万元,购买了20头黄牛和修建了700多平方米的牛棚。本以为靠20头黄牛可以过上富裕的日子,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牛一买回来就死了8头,老婆子又在使用农机的时候发生意外,导致右手高位截肢。加上欠了几十万元的外债,当时的日子实在难熬。”回忆起当时的经历,陶正禄记忆犹新。

      2015年,通过自己申请、民主评议,陶正禄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人穷志不穷。面对贫困现状的陶正禄没有退缩,一直奋发图强想要摆脱贫困的面貌。在精准扶贫政策的保障下及老池镇主要领导和村两委、挂片领导的帮助下,陶正禄看到了希望,又一次走上了养牛的道路。

      “帮扶的领导干部了解到我曾经养过牛,就利用各方资金和政策帮我买了10多头牛犊,还安排专业养牛技术人员跟踪指导,希望我能靠养牛脱贫致富。”陶正禄和妻子始终相信,好日子会越来越近。

      为了把牛养好,陶正禄和妻子每天起早贪黑围着牛转:打扫牛圈、宰料、搅拌饲料、喂水、割草……流满汗水的脸上总是挂着快乐满意的笑容。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日日夜夜的辛勤劳作下,夫妻俩养牛的成效和收益也渐增。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每年近3万元的利润,并于2016年成功脱贫“摘帽”。

      “陶正禄一家人都能吃苦耐劳,2016年他养的牛有收益后,便主动申请脱贫,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村上所有贫困户学习。”老池镇盘龙村支部书记邓先春说道。

      日益变好的生活让陶正禄常怀感恩之心。他说:“我家能够有今天的生活,与党委政府的帮扶支持分不开。我决不放弃,将为自己的幸福生活继续努力!”在老池镇党委政府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时,陶正禄考虑到农作物秸秆的燃烧对空气质量有着严重污染,便开始自发驾驶家中三轮车在乡村大小路间奔跑收玉米秆、菜籽秆,阻拦了多户农户焚烧秸秆。见到老乡,陶正禄便留下自己的电话,并笑着说道:“我们合作共赢,保护环境,下次你打电话,我就来收秸秆。”

      真正的强者,不是努力奔跑的人,而是流着泪却还在奔跑的人,陶正禄就是这样的人。在专注于养牛之时,村上若需求人手或者需要务工时,陶正禄也会积极参加,虽是零零散散的小工,但他也十分重视,在朴实、淳朴的性格和扎实过硬的劳动能力下,陶正禄的生活越过越好。

      “今年,我又卖了4头小牛,收入大概在14000-15000元。现在政策好,水电气全通,扶贫产业路也修到了家门口。下一步,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把牛的数量逐渐增加到20—30头。”谈起下一步打算,陶正禄信心满满。

      如今,陶正禄携手残疾妻子,用穷则思变、勤劳朴实、自立自强的坚强行动书写着他们的“牛”日子。

      (文/梁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