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8 21:34:18
谢平,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9月10日出生,大学文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任洪雅县原三宝镇党委书记,现任柳江古镇景区管委会主任。三宝镇幅员面积37.87平方千米,辖6村1社区,总人口1.7万人,全镇有市级贫困村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40户688人,易地搬迁任务42户136人。到任之初,正是全面打响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确保取得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谢平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在统筹抓好全镇脱贫攻坚的同时,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现了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为易地搬迁群众撑起了一片艳阳天。
用脚步丈量民情,让真情赢得民心!
他为易地搬迁群众奋勇前行!
他,用脚步丈量民情,走遍辖区每一户贫困户,尤其是对易地搬迁群众的需求最清楚。多年的乡镇工作经历让他明白,不了解清楚易地搬迁群众的真实想法,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就不会有易地搬迁群众的积极支持,就做不到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两年来,无论刮风下雨、周末晚上,谢平同志总会找到时间,与镇上干部一道,深入易地搬迁群众家中,与易地搬迁群众交心长谈,从家庭人口、务工情况、收入来源、子女入学、易地搬迁政策等,只要与这个家庭有关的信息,都会详细了解,所有易地搬迁群众的基本情况都装在了他的心里,无论提到哪户,他都能如数家珍,说得清清楚楚。一同前往的同志事后都说:“书记,你好像查户口的。”他总是笑笑说:“我是当过警察的,职业习惯。”两年来,每一户易地搬迁群众搬入新家,都会第一时间来到家中,看看习惯了新的生活没有,看看家里还有什么需要添置,看看后续帮扶措施落实了没有。每次来到李槽村易地搬迁到场镇生活的贫困户张安太家,老人总是拉着谢平同志的手,高兴地说:“感谢共产党的易地搬迁好政策,让我们一家人过上场镇的生活。”说到动情处,老人还会拿出笛子吹上一曲,表达由衷的喜悦之情。
两年来,谢平同志始终把易地搬迁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中,设身处地为易地搬迁群众排忧解难,用真情赢得了民心,易地搬迁群众积极响应,严格按照易地搬迁“三条红线”要求,圆满完成全镇42户136人易地搬迁任务,其中场镇购房23户89人,投亲靠友6户10人,分散自建13户37人。
李槽村搬迁户张安太吹起了幸福小曲
谢平夜访易地扶贫搬迁户了解其生产生活状况
用担当谱写忠诚,让实干诠释尽责!
他让易地搬迁群众养成好习惯!
穷窝好挪,习惯难养。2017年12月的一天,谢平同志来到川溪村易地搬迁群众周邦应新家,眼前的一幕让他不寒而栗,一大堆未清洗的碗筷随处乱放,一张床占据在厨房,显得拥挤不堪,杂物堆满整个新居,让人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这哪里是易地搬迁后的新景象。村主任一边厉声责问周邦应整的什么名堂,一边不好意思地解释到:“周邦应老婆有智障,周邦应又懒,下来马上整改。”从周邦应家出来,谢平同志随机走访了7户易地搬迁群众,尽管搬到了新家,但生活习惯还是老样子,全镇像周邦应一样的搬迁户还不在少数。不能让易地搬迁群众简单搬完了事,如何让易地搬迁群众舒心搬迁、放心入住、安心发展、暖心生活,养成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文明卫生的好习惯、好风气,成为了谢平同志心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扶贫先扶志,从此川溪村易地搬迁户周邦应家、联和村易地搬迁户白春明家、李槽村王朝林家、熊园村邓元炳家等易地搬迁户成了他的时刻牵挂的对象。每到一家,谢平同志总会与帮扶干部一道,不厌其烦告诉易地搬迁群众怎样养成好习惯。每次看到没有改变的周邦应,谢平同志虽然气不打一处来,但强烈的责任感告诫自己,脱贫攻坚重任在肩,没有引导教育好群众,就是失职,改变群众的陋习,只有实干。通过一次次语重心长的引导,不厌其烦的帮扶,终于让周邦应幡然醒悟,丢掉了“等、靠、要”思想,养起了100多只鸭子,家里也干净了。邻居周邦银说:“周邦应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懒了,还是谢书记有办法。”如今,三宝镇易地搬迁群众不仅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而且在易地搬迁中越来越有“获得感、幸福感”。
谢平在周仕成建房过程中化解其与施工方矛盾纠纷
用产业惠及百姓,让脱贫成为现实!
他让易地搬迁群众开启新生活!
易地搬迁,不只是简单“拔穷根”,而是要给搬迁群众铺好实现脱贫的“致富路”。在谢平同志的心里,始终清醒的认识到,易地搬迁并非“一搬就富”的灵丹妙药,“搬得出”只是易地扶贫搬迁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的任务无疑更为繁重。能否过上好日子,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是易地搬迁群众最迫切关心的。看到易地搬迁群众期盼的目光,谢平同志与党委班子成员、镇脱贫办同志一起,认真研究后续帮扶措施,确定了“产业扶持+就业扶持+技术支持”,强化后续脱贫发展的思路,得到了县级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县发改局、县扶贫开发局、县农业农村局现场办公,省级扶贫资金“抱团发展”项目迅速落地。
2018年6月,率先在保坪村启动实施藤椒种植抱团发展项目,成立保坪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52.2万元,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实施,建成抱团发展藤椒基地150亩,吸纳贫困户63户,其中易地搬迁户16户,以资金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每年定期分红,2018年贫困户基地务工收入最高达到了4000元,投产前每年每户定额分红300元。保坪村易地搬迁群众伍纪全在领到务工收入和分红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连连称谢:“这样的帮扶措施实在,我们越干越起劲。”保坪村贫困群众巩固脱贫成效有路子了,谢平同志又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其它村,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持项目,提出了在李槽村以“合作社+公司+贫困户”方式实施产业抱团发展,带动其它村一起加入,吸纳易地搬迁户15户。积极发动社会力量,依托在川溪村投资的致富带头人杨勇,成立新芽专业合作社,以订单农业与贫困户合作,贫困户负责种植蔬菜,合作社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回收贫困户种植的蔬菜进行加工远销日本,农业专家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为易地搬迁户进行产业指导,极大地增强了贫困群众种植信心。
“就近就业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大家要宣传好就业信息,务必把贫困户就业作为一项硬任务抓好抓实。”谢平同志在镇干部会上发出了动员令,全镇干部积极向贫困户提供就业信息,鼓励易地搬迁户中的年轻人外出务工,2018年、2019年,易地搬迁户外出务工稳定在43人,最低收入也在2万元以上,公益性岗位就业2人,年收入达9600元。在谢平同志的关心下,易地搬迁户胡帮芝、李广清、张安太在场镇落实了一份保洁工作,月收入达到了1000元,易地搬迁户邓元炳在镇污水处理厂务工,易地搬迁户王开银、王开红、罗安华在镇加工厂上班,看着易地搬迁群众都有了工作,开启了新生活,与谢平同志一道并肩战斗的同志们,心中更加充满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信心,在脱贫攻坚路上铿锵有力阔步前行。
(眉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供稿)
2020-03-18 21:34:18
谢平,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9月10日出生,大学文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任洪雅县原三宝镇党委书记,现任柳江古镇景区管委会主任。三宝镇幅员面积37.87平方千米,辖6村1社区,总人口1.7万人,全镇有市级贫困村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40户688人,易地搬迁任务42户136人。到任之初,正是全面打响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确保取得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谢平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在统筹抓好全镇脱贫攻坚的同时,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现了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为易地搬迁群众撑起了一片艳阳天。
用脚步丈量民情,让真情赢得民心!
他为易地搬迁群众奋勇前行!
他,用脚步丈量民情,走遍辖区每一户贫困户,尤其是对易地搬迁群众的需求最清楚。多年的乡镇工作经历让他明白,不了解清楚易地搬迁群众的真实想法,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就不会有易地搬迁群众的积极支持,就做不到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两年来,无论刮风下雨、周末晚上,谢平同志总会找到时间,与镇上干部一道,深入易地搬迁群众家中,与易地搬迁群众交心长谈,从家庭人口、务工情况、收入来源、子女入学、易地搬迁政策等,只要与这个家庭有关的信息,都会详细了解,所有易地搬迁群众的基本情况都装在了他的心里,无论提到哪户,他都能如数家珍,说得清清楚楚。一同前往的同志事后都说:“书记,你好像查户口的。”他总是笑笑说:“我是当过警察的,职业习惯。”两年来,每一户易地搬迁群众搬入新家,都会第一时间来到家中,看看习惯了新的生活没有,看看家里还有什么需要添置,看看后续帮扶措施落实了没有。每次来到李槽村易地搬迁到场镇生活的贫困户张安太家,老人总是拉着谢平同志的手,高兴地说:“感谢共产党的易地搬迁好政策,让我们一家人过上场镇的生活。”说到动情处,老人还会拿出笛子吹上一曲,表达由衷的喜悦之情。
两年来,谢平同志始终把易地搬迁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中,设身处地为易地搬迁群众排忧解难,用真情赢得了民心,易地搬迁群众积极响应,严格按照易地搬迁“三条红线”要求,圆满完成全镇42户136人易地搬迁任务,其中场镇购房23户89人,投亲靠友6户10人,分散自建13户37人。
李槽村搬迁户张安太吹起了幸福小曲
谢平夜访易地扶贫搬迁户了解其生产生活状况
用担当谱写忠诚,让实干诠释尽责!
他让易地搬迁群众养成好习惯!
穷窝好挪,习惯难养。2017年12月的一天,谢平同志来到川溪村易地搬迁群众周邦应新家,眼前的一幕让他不寒而栗,一大堆未清洗的碗筷随处乱放,一张床占据在厨房,显得拥挤不堪,杂物堆满整个新居,让人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这哪里是易地搬迁后的新景象。村主任一边厉声责问周邦应整的什么名堂,一边不好意思地解释到:“周邦应老婆有智障,周邦应又懒,下来马上整改。”从周邦应家出来,谢平同志随机走访了7户易地搬迁群众,尽管搬到了新家,但生活习惯还是老样子,全镇像周邦应一样的搬迁户还不在少数。不能让易地搬迁群众简单搬完了事,如何让易地搬迁群众舒心搬迁、放心入住、安心发展、暖心生活,养成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文明卫生的好习惯、好风气,成为了谢平同志心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扶贫先扶志,从此川溪村易地搬迁户周邦应家、联和村易地搬迁户白春明家、李槽村王朝林家、熊园村邓元炳家等易地搬迁户成了他的时刻牵挂的对象。每到一家,谢平同志总会与帮扶干部一道,不厌其烦告诉易地搬迁群众怎样养成好习惯。每次看到没有改变的周邦应,谢平同志虽然气不打一处来,但强烈的责任感告诫自己,脱贫攻坚重任在肩,没有引导教育好群众,就是失职,改变群众的陋习,只有实干。通过一次次语重心长的引导,不厌其烦的帮扶,终于让周邦应幡然醒悟,丢掉了“等、靠、要”思想,养起了100多只鸭子,家里也干净了。邻居周邦银说:“周邦应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懒了,还是谢书记有办法。”如今,三宝镇易地搬迁群众不仅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而且在易地搬迁中越来越有“获得感、幸福感”。
谢平在周仕成建房过程中化解其与施工方矛盾纠纷
用产业惠及百姓,让脱贫成为现实!
他让易地搬迁群众开启新生活!
易地搬迁,不只是简单“拔穷根”,而是要给搬迁群众铺好实现脱贫的“致富路”。在谢平同志的心里,始终清醒的认识到,易地搬迁并非“一搬就富”的灵丹妙药,“搬得出”只是易地扶贫搬迁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的任务无疑更为繁重。能否过上好日子,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是易地搬迁群众最迫切关心的。看到易地搬迁群众期盼的目光,谢平同志与党委班子成员、镇脱贫办同志一起,认真研究后续帮扶措施,确定了“产业扶持+就业扶持+技术支持”,强化后续脱贫发展的思路,得到了县级部门的认可和支持,县发改局、县扶贫开发局、县农业农村局现场办公,省级扶贫资金“抱团发展”项目迅速落地。
2018年6月,率先在保坪村启动实施藤椒种植抱团发展项目,成立保坪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投入资金52.2万元,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实施,建成抱团发展藤椒基地150亩,吸纳贫困户63户,其中易地搬迁户16户,以资金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每年定期分红,2018年贫困户基地务工收入最高达到了4000元,投产前每年每户定额分红300元。保坪村易地搬迁群众伍纪全在领到务工收入和分红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连连称谢:“这样的帮扶措施实在,我们越干越起劲。”保坪村贫困群众巩固脱贫成效有路子了,谢平同志又把工作重心放到了其它村,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持项目,提出了在李槽村以“合作社+公司+贫困户”方式实施产业抱团发展,带动其它村一起加入,吸纳易地搬迁户15户。积极发动社会力量,依托在川溪村投资的致富带头人杨勇,成立新芽专业合作社,以订单农业与贫困户合作,贫困户负责种植蔬菜,合作社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回收贫困户种植的蔬菜进行加工远销日本,农业专家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为易地搬迁户进行产业指导,极大地增强了贫困群众种植信心。
“就近就业能起到立竿见影效果,大家要宣传好就业信息,务必把贫困户就业作为一项硬任务抓好抓实。”谢平同志在镇干部会上发出了动员令,全镇干部积极向贫困户提供就业信息,鼓励易地搬迁户中的年轻人外出务工,2018年、2019年,易地搬迁户外出务工稳定在43人,最低收入也在2万元以上,公益性岗位就业2人,年收入达9600元。在谢平同志的关心下,易地搬迁户胡帮芝、李广清、张安太在场镇落实了一份保洁工作,月收入达到了1000元,易地搬迁户邓元炳在镇污水处理厂务工,易地搬迁户王开银、王开红、罗安华在镇加工厂上班,看着易地搬迁群众都有了工作,开启了新生活,与谢平同志一道并肩战斗的同志们,心中更加充满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信心,在脱贫攻坚路上铿锵有力阔步前行。
(眉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