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7 14:52:20
吴印祥 本报记者 吴文俊
近日,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19年贵阳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9年是贵阳市生态环境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一年,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贵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行动,紧紧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双赢的新路,持续加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就公报涉及的一些焦点问题专访了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波。
记者:公报显示,贵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亮点多多,具体情况如何?
杨波:经过努力,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19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58天,其中优214天,良144天,轻度污染7天,未出现中度污染及劣于中度污染天气,空气质量优良率98.1%,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8位,在省会城市中位列第4位。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2019年,贵阳市进一步优化饮用水源保护区,开展全市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划定及取消工作,涉及新增、调整、取消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33个。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3.81%,16个地表水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考核标准。2019年,贵阳市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时段均值为56.1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时段加权平均值为69.8分贝,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全市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2019年,全市环境中陆地伽马辐射剂量率、空气中氡浓度及水体、土壤、生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均处于正常水平,区域内电磁环境状况满足控制限值要求。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用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
记者: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规定,每10年开展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贵阳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自2017年9月正式启动,对标对表国家以及省相关工作要求,严格把握工作时间节点,全面统筹、有序推进,取得了哪些工作进展和成效?
杨波:清查阶段,全市近300专职人员参与工作。纳入普查的污染源对象数为5042个,据此数据形成了普查基本名录库。普查阶段,全市各区县共投入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共计658名,率先在全省完成污染源信息采集以及数据上网工作,任务按时完成率达到100%。全市污染源定库数为5920个。其中,工业源3367个,农业源745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174个,非工业源锅炉204个,市政入河(湖)排污口308个,移动源234个,行政村888个。顺利完成2018年度、2019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全市分别建立有污染源普查工作技术周例会制度、审核工作“三个及时”制度(及时审核、及时通知、及时整改)以及全市各部门各区县之间的对接制度等,这些都是高效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抓手。
贵阳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多次迎接国家、省两级普查机构下沉核查,贵阳市深化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开发和应用,推进生态环境数字化和现代化精准管理,得到充分肯定。2020年4月贵阳市接受贵州省普查办公室省级验收,最终评估98分,分值位居各地州市第一。
记者:根据生态环境部及省生态环境厅要求,贵阳市应在2020年4月30日前完成“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工作,2020年9月30日前完成“2020年排污许可发证和登记”工作,最终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目前工作推进到了什么程度,有哪些成果?
杨波:在“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阶段,贵阳市结合疫情防控的要求,委托技术单位采取线上教学、上门指导及微信公众号宣传引导等多种方式,免费为企业提供在线培训、指导和答疑服务。一是将“清理整顿工作”与健全机制体制相结合。按照生态环境部和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的要求,贵阳市印发《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排污许可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落实责任到人。组建排污许可工作专班,建立周调度机制,全面统筹调度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工作。二是将“清理整顿工作”与“放管服”改革相结合。疫情防控期间,为服务企业完成排污许可申领登记填报工作,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多措并举,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将“清理整顿工作”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相结合。及时将涉及“限期整改”的企业台账移交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部门,督促相关企业按照整改方案及整改计划,按时完成整改工作。接下来,贵阳市将全力推进“2020年排污许可发证和登记”工作,确保在9月30日前全面完成《名录》所列行业排污许可的核发、登记工作,最终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的目标。全市企事业单位应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并做到“持证排污,依证排污”,对于超过时限仍无证排污或不依证排污的,贵阳市生态环保局将依法予以查处。
2020-06-17 14:52:20
吴印祥 本报记者 吴文俊
近日,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19年贵阳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9年是贵阳市生态环境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一年,在贵州省生态环境厅,贵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行动,紧紧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双赢的新路,持续加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就公报涉及的一些焦点问题专访了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波。
记者:公报显示,贵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亮点多多,具体情况如何?
杨波:经过努力,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19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58天,其中优214天,良144天,轻度污染7天,未出现中度污染及劣于中度污染天气,空气质量优良率98.1%,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8位,在省会城市中位列第4位。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2019年,贵阳市进一步优化饮用水源保护区,开展全市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划定及取消工作,涉及新增、调整、取消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33个。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3.81%,16个地表水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考核标准。2019年,贵阳市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时段均值为56.1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时段加权平均值为69.8分贝,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全市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2019年,全市环境中陆地伽马辐射剂量率、空气中氡浓度及水体、土壤、生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均处于正常水平,区域内电磁环境状况满足控制限值要求。我们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用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
记者: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规定,每10年开展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贵阳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自2017年9月正式启动,对标对表国家以及省相关工作要求,严格把握工作时间节点,全面统筹、有序推进,取得了哪些工作进展和成效?
杨波:清查阶段,全市近300专职人员参与工作。纳入普查的污染源对象数为5042个,据此数据形成了普查基本名录库。普查阶段,全市各区县共投入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共计658名,率先在全省完成污染源信息采集以及数据上网工作,任务按时完成率达到100%。全市污染源定库数为5920个。其中,工业源3367个,农业源745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174个,非工业源锅炉204个,市政入河(湖)排污口308个,移动源234个,行政村888个。顺利完成2018年度、2019年度各项工作任务。
全市分别建立有污染源普查工作技术周例会制度、审核工作“三个及时”制度(及时审核、及时通知、及时整改)以及全市各部门各区县之间的对接制度等,这些都是高效顺利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抓手。
贵阳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多次迎接国家、省两级普查机构下沉核查,贵阳市深化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开发和应用,推进生态环境数字化和现代化精准管理,得到充分肯定。2020年4月贵阳市接受贵州省普查办公室省级验收,最终评估98分,分值位居各地州市第一。
记者:根据生态环境部及省生态环境厅要求,贵阳市应在2020年4月30日前完成“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工作,2020年9月30日前完成“2020年排污许可发证和登记”工作,最终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目前工作推进到了什么程度,有哪些成果?
杨波:在“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阶段,贵阳市结合疫情防控的要求,委托技术单位采取线上教学、上门指导及微信公众号宣传引导等多种方式,免费为企业提供在线培训、指导和答疑服务。一是将“清理整顿工作”与健全机制体制相结合。按照生态环境部和贵州省生态环境厅的要求,贵阳市印发《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排污许可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落实责任到人。组建排污许可工作专班,建立周调度机制,全面统筹调度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工作。二是将“清理整顿工作”与“放管服”改革相结合。疫情防控期间,为服务企业完成排污许可申领登记填报工作,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多措并举,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将“清理整顿工作”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相结合。及时将涉及“限期整改”的企业台账移交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部门,督促相关企业按照整改方案及整改计划,按时完成整改工作。接下来,贵阳市将全力推进“2020年排污许可发证和登记”工作,确保在9月30日前全面完成《名录》所列行业排污许可的核发、登记工作,最终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的目标。全市企事业单位应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并做到“持证排污,依证排污”,对于超过时限仍无证排污或不依证排污的,贵阳市生态环保局将依法予以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