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9 09:51:54
记者 李艳 文/图
开春以来,四川主要茶叶产区陆续进入春茶采销旺季。今年春茶的上市情况如何?市场供应情况如何?
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今年前期受低温天气影响,茶芽发得迟,春茶采摘推迟将近20天,名优茶产量减少约3/4。但目前适宜的气温快速催生了茶芽生长,产量稳步上升,主要以独芽、一芽一叶为主,鲜叶价格均高于往年同期。当下,茶农、茶商和茶企正瞄准时机让春茶变现。
名优茶产量减少约3/4
鲜叶价格上涨30%-40%
日前,雅安市名山区的40余万亩茶园进入采摘期,漫山遍野的茶树迎着春光吐露新芽。茶农穿梭于茶树间,熟练地采摘新茶,到处洋溢着春茶收获的喜悦。
在雅安市名山区中峰镇四岗村蒙顶山皇茗园茶叶种植基地内,茶树层层叠叠,生机盎然。“目前正在采的是春茶,采摘一般都会持续到清明节。”对于今年四川春茶的采销情况,四川省蒙顶山皇茗园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杨大伟称,受低温影响,今年名优茶产量比往年有所减少,雅安多个茶区从2月底3月初才开始陆续进入采摘生产。同时受突然陡升的气温影响,使得茶叶生长期短,产量减少了约3/4。
“茶叶在春天刚刚发芽时,长得很快,今天是芽头,明天可能就是一芽一叶,所以最好的嫩芽头就要抢采。”四川省蒙顶山皇茗园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今年种植了4100亩茶树,为了抢抓时节采春茶,该公司聘请了大量当地有着丰富经验的茶农前来采摘。目前,茶农一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左右。“预计今年春茶产量在60万斤左右。”杨大伟告诉记者,由于采摘期时间推迟,今年清明前后或将进入销售旺季。
“春茶上市。”细心的市民可能早已发现,在成都大街小巷的茶叶店门口看到这样一块牌子,各品牌畅销的春茶总是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近日,记者走访成都多家茶叶店了解到,受鲜叶价格上涨影响,市场各成品春茶价格虽普遍上涨,但涨幅并不大。
“您这边一共消费1878元。”在成都红庙子街一家茶店内,消费者张先生最终选购了春竹“1878”该款茶叶,零售价为1878元,净含量210g。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能够在十几秒成功抓住消费者眼球的,必定是包装。包装也是消费者对品牌形象最直观的印象,但价格往往偏贵。“一般买礼盒装主要还是送人,毕竟有设计感的包装会更显档次。”该门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大部分进店的消费者还是以买散装茶为主。
记者在该店散装茶价格表上看到,甘露价格从78—238元/50g不等,春竹价格从58—248元/50g不等。据销售人员介绍,以售价为188元/50g的玉清峨眉山甘露为例,价格较去年上涨了10%左右。
在文殊院竹叶青专卖店门口,摆放着竹叶青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共同出品的联名春茶,精美的包装足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以文化融入产品,用艺术赋能品牌。”竹叶青的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品牌携手,将碰撞出茶文化发展的更多可能。
记者在店内看到,售价2280元的“论道”礼盒120g,合计9500元一斤,而这并不是竹叶青最贵的单品,“特级论道”礼盒288g售价12000元,折合将近21000元一斤。“今年的春茶卖得挺好,需求量大的时候甚至还要提前预订。”竹叶青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为何春茶如此受到追捧?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因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时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
“明前茶即清明前采制的茶叶,属茶中佳品。”杨大伟告诉记者,由于明前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加之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一直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价格比稍晚时节采摘的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消费者的采购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到茶叶原产地直接购买;二是通过朋友推荐购买;三是在线上购买。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茶企已经将直播间放到了田间地头,无论是从茶叶的渠道、价格还是消费场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直播带货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更直观地进行品牌信息透出、产品、品鉴体验展示,但网络上品质参差不齐,我还是更喜欢到线下购买,看得见、尝得到。”作为资深的茶友,每年春节后,马女士就会密切关注各地春茶开采和上市时间。对于春茶的辨别,她也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明前茶如何辩新旧?
首先看外形,春茶的叶子一般裹得较紧,显得肥壮厚实,有的还有较多毫毛,色泽鲜润,香气浓郁而新鲜。夏茶和秋茶则叶子松散,颜色暗,香气平和,与春茶有很大区别。其次看汤色,茶叶在贮藏过程中,构成茶叶色泽的一些物质,会被缓慢分解或氧化,使绿茶的色泽变得枯灰无光。而隔年茶,则会使绿茶汤色变得黄褐不清,失去原有的新鲜色泽。此外,春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
以品质打造品牌
助力川茶出川
茶产业是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骨干支柱产业。四川作为茶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是产茶大省。“川茶”作为四川向全球展示的文化名片,近年来,川茶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产茶历史悠久、茶区自然条件适宜、茶树品种丰富、茶叶产品种类丰富、茶叶生产成本低等都是川茶发展的优势。
“中低档茶产量过大,而品质好的高档茶和适销对路的特种茶产量还不大。茶叶产品多是以散茶形式低价卖给省外商贩,而缺乏自己的品牌和包装。”杨大伟告诉记者,目前川茶的发展短板中最突出的还是“区域品牌叫不响”,不善于培育茶叶品牌,大多企业往往只重视一般产品的销售活动,导致市场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低。此外,茶叶利用率低,其附加值不高也是川茶发展所急需破解的难题。
如何推进川茶高质量发展,怎样让川茶能在市场上保持强劲的优势和竞争力?
“只要品质稳定有保证,茶叶作为一种快销产品,有望通过提高复购率和口碑积累来增加竞争力。”杨大伟认为调整发展思路很关键,要把扩大茶园面积转到提质增效上来,持续在基地改造、主体培育上下足功夫,进而做强做大川茶产业,变产茶大省为茶业强省。其次是打造品牌,增加茶叶附加值,提高川茶的知名度,促进川茶消费。
对未来川茶发展和市场需求,杨大伟认为茶叶品质将逐年提升,中高端茶叶将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
深入推动四川由茶叶大省向茶业强省和农业强省跨越,做双线运行机制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我们以打造‘茶业投资平台,茶叶贸易平台’两个平台为战略定位,把茶产业、茶科技和茶文化作为着力点,着力打造四川茶叶产业航母、茶叶品牌旗舰。”四川蜀茶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致力于川茶品牌孵化、“茶+”科技创新、新式茶饮开发等手段,助推川茶产业发展、打造新川茶品牌、提高茶农收入水平,让小小的一片茶叶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据了解,公司共拥有3万多亩优质茶叶基地,鲜叶采收覆盖20多万亩茶叶基地,自有品牌产品60余种,运营10家体验网点,并代销全省名优茶叶品牌110多种,研发“茶+”科技产品10余种。
助农增收
小茶叶有“大作为”
据《2021年中国茶叶市场消费报告》指出,中国茶产业经济保持了二十余年的持续稳定增长,不仅为中国消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在各地的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远处丘陵起伏,近处茶林青翠。雨后的雅安市名山区中峰镇海棠村,不时飘来的茶叶清香沁人心脾。
茶园里,一行行茶树抽芽吐绿,生机盎然。随处可见茶农身挎茶篓,手指不停翻飞,将嫩绿新芽采摘下来。“我们每年会收春夏秋三个季节的茶,每个季节以及每种茶的收购价格都不同。这几天我们采摘的春茶主要是叶尖部分,价格120-130元不等,虽然产量比往年少一些,但鲜叶价格上去了,总体与去年差不太多。”雅安市名山区中峰镇海棠村茶农张训家今年种植了7余亩茶叶,他告诉记者,如今,茶叶种植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种茶叶好哟!”茶农张训正在采茶,速度快但也很仔细,确保了每一颗茶尖都近乎完美。“以前没人来收茶叶的时候,就经常担心怕卖不出去,烂了可惜了,现在专门有人来收,我们也种得放心。而且我们这里的茶品质好,都是手摘的,价格卖得也好,自然日子越过越得意。”
茶农张训不仅自己种植茶叶,同时也是皇茗园茶叶种植基地的一名采摘工。“我每年都来这里采茶叶,还带动了村里的村民们一起,一年下来的收入也不少 。”茶农张训告诉记者。如今,茶叶产业的发展,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川茶种植区域分布广,在巴中邱家镇秦巴茗兰茶叶基地,茶农们同样忙碌着采摘春茶。“以前每年春耕前,基本没有什么活干,年纪大了又不能出远门打工,想挣钱很难。现在村里发展茶叶种植,基地就建在家门口,让我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正在基地锄草的燕山村村民杨大爷笑着说。
在今年春天,将有更多的茶农因茶增收。
编辑 马君悦
2022-03-29 09:51:54
记者 李艳 文/图
开春以来,四川主要茶叶产区陆续进入春茶采销旺季。今年春茶的上市情况如何?市场供应情况如何?
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今年前期受低温天气影响,茶芽发得迟,春茶采摘推迟将近20天,名优茶产量减少约3/4。但目前适宜的气温快速催生了茶芽生长,产量稳步上升,主要以独芽、一芽一叶为主,鲜叶价格均高于往年同期。当下,茶农、茶商和茶企正瞄准时机让春茶变现。
名优茶产量减少约3/4
鲜叶价格上涨30%-40%
日前,雅安市名山区的40余万亩茶园进入采摘期,漫山遍野的茶树迎着春光吐露新芽。茶农穿梭于茶树间,熟练地采摘新茶,到处洋溢着春茶收获的喜悦。
在雅安市名山区中峰镇四岗村蒙顶山皇茗园茶叶种植基地内,茶树层层叠叠,生机盎然。“目前正在采的是春茶,采摘一般都会持续到清明节。”对于今年四川春茶的采销情况,四川省蒙顶山皇茗园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杨大伟称,受低温影响,今年名优茶产量比往年有所减少,雅安多个茶区从2月底3月初才开始陆续进入采摘生产。同时受突然陡升的气温影响,使得茶叶生长期短,产量减少了约3/4。
“茶叶在春天刚刚发芽时,长得很快,今天是芽头,明天可能就是一芽一叶,所以最好的嫩芽头就要抢采。”四川省蒙顶山皇茗园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今年种植了4100亩茶树,为了抢抓时节采春茶,该公司聘请了大量当地有着丰富经验的茶农前来采摘。目前,茶农一天工作时间在10小时左右。“预计今年春茶产量在60万斤左右。”杨大伟告诉记者,由于采摘期时间推迟,今年清明前后或将进入销售旺季。
“春茶上市。”细心的市民可能早已发现,在成都大街小巷的茶叶店门口看到这样一块牌子,各品牌畅销的春茶总是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近日,记者走访成都多家茶叶店了解到,受鲜叶价格上涨影响,市场各成品春茶价格虽普遍上涨,但涨幅并不大。
“您这边一共消费1878元。”在成都红庙子街一家茶店内,消费者张先生最终选购了春竹“1878”该款茶叶,零售价为1878元,净含量210g。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能够在十几秒成功抓住消费者眼球的,必定是包装。包装也是消费者对品牌形象最直观的印象,但价格往往偏贵。“一般买礼盒装主要还是送人,毕竟有设计感的包装会更显档次。”该门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大部分进店的消费者还是以买散装茶为主。
记者在该店散装茶价格表上看到,甘露价格从78—238元/50g不等,春竹价格从58—248元/50g不等。据销售人员介绍,以售价为188元/50g的玉清峨眉山甘露为例,价格较去年上涨了10%左右。
在文殊院竹叶青专卖店门口,摆放着竹叶青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共同出品的联名春茶,精美的包装足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以文化融入产品,用艺术赋能品牌。”竹叶青的工作人员表示,此次品牌携手,将碰撞出茶文化发展的更多可能。
记者在店内看到,售价2280元的“论道”礼盒120g,合计9500元一斤,而这并不是竹叶青最贵的单品,“特级论道”礼盒288g售价12000元,折合将近21000元一斤。“今年的春茶卖得挺好,需求量大的时候甚至还要提前预订。”竹叶青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为何春茶如此受到追捧?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因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时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
“明前茶即清明前采制的茶叶,属茶中佳品。”杨大伟告诉记者,由于明前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加之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一直有“明前茶贵如金”的说法,价格比稍晚时节采摘的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消费者的采购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到茶叶原产地直接购买;二是通过朋友推荐购买;三是在线上购买。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茶企已经将直播间放到了田间地头,无论是从茶叶的渠道、价格还是消费场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直播带货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更直观地进行品牌信息透出、产品、品鉴体验展示,但网络上品质参差不齐,我还是更喜欢到线下购买,看得见、尝得到。”作为资深的茶友,每年春节后,马女士就会密切关注各地春茶开采和上市时间。对于春茶的辨别,她也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明前茶如何辩新旧?
首先看外形,春茶的叶子一般裹得较紧,显得肥壮厚实,有的还有较多毫毛,色泽鲜润,香气浓郁而新鲜。夏茶和秋茶则叶子松散,颜色暗,香气平和,与春茶有很大区别。其次看汤色,茶叶在贮藏过程中,构成茶叶色泽的一些物质,会被缓慢分解或氧化,使绿茶的色泽变得枯灰无光。而隔年茶,则会使绿茶汤色变得黄褐不清,失去原有的新鲜色泽。此外,春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
以品质打造品牌
助力川茶出川
茶产业是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骨干支柱产业。四川作为茶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是产茶大省。“川茶”作为四川向全球展示的文化名片,近年来,川茶在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产茶历史悠久、茶区自然条件适宜、茶树品种丰富、茶叶产品种类丰富、茶叶生产成本低等都是川茶发展的优势。
“中低档茶产量过大,而品质好的高档茶和适销对路的特种茶产量还不大。茶叶产品多是以散茶形式低价卖给省外商贩,而缺乏自己的品牌和包装。”杨大伟告诉记者,目前川茶的发展短板中最突出的还是“区域品牌叫不响”,不善于培育茶叶品牌,大多企业往往只重视一般产品的销售活动,导致市场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低。此外,茶叶利用率低,其附加值不高也是川茶发展所急需破解的难题。
如何推进川茶高质量发展,怎样让川茶能在市场上保持强劲的优势和竞争力?
“只要品质稳定有保证,茶叶作为一种快销产品,有望通过提高复购率和口碑积累来增加竞争力。”杨大伟认为调整发展思路很关键,要把扩大茶园面积转到提质增效上来,持续在基地改造、主体培育上下足功夫,进而做强做大川茶产业,变产茶大省为茶业强省。其次是打造品牌,增加茶叶附加值,提高川茶的知名度,促进川茶消费。
对未来川茶发展和市场需求,杨大伟认为茶叶品质将逐年提升,中高端茶叶将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
深入推动四川由茶叶大省向茶业强省和农业强省跨越,做双线运行机制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我们以打造‘茶业投资平台,茶叶贸易平台’两个平台为战略定位,把茶产业、茶科技和茶文化作为着力点,着力打造四川茶叶产业航母、茶叶品牌旗舰。”四川蜀茶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致力于川茶品牌孵化、“茶+”科技创新、新式茶饮开发等手段,助推川茶产业发展、打造新川茶品牌、提高茶农收入水平,让小小的一片茶叶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据了解,公司共拥有3万多亩优质茶叶基地,鲜叶采收覆盖20多万亩茶叶基地,自有品牌产品60余种,运营10家体验网点,并代销全省名优茶叶品牌110多种,研发“茶+”科技产品10余种。
助农增收
小茶叶有“大作为”
据《2021年中国茶叶市场消费报告》指出,中国茶产业经济保持了二十余年的持续稳定增长,不仅为中国消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在各地的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远处丘陵起伏,近处茶林青翠。雨后的雅安市名山区中峰镇海棠村,不时飘来的茶叶清香沁人心脾。
茶园里,一行行茶树抽芽吐绿,生机盎然。随处可见茶农身挎茶篓,手指不停翻飞,将嫩绿新芽采摘下来。“我们每年会收春夏秋三个季节的茶,每个季节以及每种茶的收购价格都不同。这几天我们采摘的春茶主要是叶尖部分,价格120-130元不等,虽然产量比往年少一些,但鲜叶价格上去了,总体与去年差不太多。”雅安市名山区中峰镇海棠村茶农张训家今年种植了7余亩茶叶,他告诉记者,如今,茶叶种植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种茶叶好哟!”茶农张训正在采茶,速度快但也很仔细,确保了每一颗茶尖都近乎完美。“以前没人来收茶叶的时候,就经常担心怕卖不出去,烂了可惜了,现在专门有人来收,我们也种得放心。而且我们这里的茶品质好,都是手摘的,价格卖得也好,自然日子越过越得意。”
茶农张训不仅自己种植茶叶,同时也是皇茗园茶叶种植基地的一名采摘工。“我每年都来这里采茶叶,还带动了村里的村民们一起,一年下来的收入也不少 。”茶农张训告诉记者。如今,茶叶产业的发展,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川茶种植区域分布广,在巴中邱家镇秦巴茗兰茶叶基地,茶农们同样忙碌着采摘春茶。“以前每年春耕前,基本没有什么活干,年纪大了又不能出远门打工,想挣钱很难。现在村里发展茶叶种植,基地就建在家门口,让我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正在基地锄草的燕山村村民杨大爷笑着说。
在今年春天,将有更多的茶农因茶增收。
编辑 马君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