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6 14:46:14
本报讯(记者 赵蝶)记者昨日从四川省统计局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四川企业发展所需的经济社会环境更加优化,四川企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企业数量高速增长。2021年,四川拥有企业法人单位共计70.80万个,较2012年增加47.71万个,增长206.6%,年均增长13.3%。其中,非公有制企业达69.58万个,占企业总数量的98.3%,比2012年增加47.78万个,增长219.2%,年均增长13.8%。企业数量的高速增长为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为组合配置生产要素、实现生产力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产业结构更为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四川企业法人单位数高速增长的同时,其产业结构调整也日趋合理。2012年到2021年,三次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比重由4.733.761.6演变为5.620.973.5。其中,第二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比重下降 1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比重上升1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快速增长,为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由工业社会阶段向后工业社会阶段发展提供了强力的微观支撑。
现代服务业企业迅速增加。2021年,四川企业法人数量排前三位的行业门类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分别占企业总数的29.2%、14.1%和10.1%,合计数量占企业总数量的53.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四个行业的企业法人数量分别比2012年增长711.1%、690.5%、18.9%、634.4%,显示出技术、资金等要素密集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不断发展。
区域市场主体竞相发展。2021年,作为四川区域发展“主干”的成都拥有企业30.97万个,比2012年增加22.21万个,占全省新增总量的46.6%;较2012年增长253.7%,增幅高于全省47.1个百分点。从经济区来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市场主体分别比2012年增长215.1%、152.0%、272.8%、105.1%、313.8%,均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民营企业不断壮大。2021年,四川民营企业达63.36万个,占企业总数量的89.5%,比重较2012年提高25.8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四川企业总数量的0.2%,较2012年增长41.6%;外商投资企业占0.3%,较2012年增长32.2%。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创造了全省50%以上的经济总量,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收入,提供了9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非公企业成为就业主渠道。非公企业的不断发展显著增强了四川的人口承载能力,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积累了充足的关键要素。2021年,四川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为1341.57万人,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88.5%,比2012年增加了408.23万人,增长43.7%。在非公企业中,尤以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员最多,达1021.80万人,较2012年增长119.3%,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67.4%,成为2012-2021这九年间稳就业的重要民间力量。
中小企业快速扩张。2021年,四川拥有中型企业法人1.40万个,小型企业法人13.20万个,与2012年比分别增加0.54万个和7.80万个,分别增长62.8%和144.4%,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0.2%和19.6%。2021年,中小企业法人数量占全部企业法人数量的比重为20.6%,所占比重为大型企业法人数量的103倍。
四川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GDP总量大幅提升,交通、能源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四川内循环体系不断健全,消费潜力十分巨大,具备了足够的市场容量;四川人力资源丰富,且对人才资源的吸引力较强,具备了充足的资源要素;四川区域发展愈发协调,产业结构愈发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四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对内对外开放愈加深化;四川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更为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家对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此外,四川还善加运用统计监督对经济形势进行定量分析和预研预判,基于省情省力实际规划了适合四川的长远发展之路。
2021-07-06 14:46:14
本报讯(记者 赵蝶)记者昨日从四川省统计局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四川企业发展所需的经济社会环境更加优化,四川企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企业数量高速增长。2021年,四川拥有企业法人单位共计70.80万个,较2012年增加47.71万个,增长206.6%,年均增长13.3%。其中,非公有制企业达69.58万个,占企业总数量的98.3%,比2012年增加47.78万个,增长219.2%,年均增长13.8%。企业数量的高速增长为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为组合配置生产要素、实现生产力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产业结构更为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四川企业法人单位数高速增长的同时,其产业结构调整也日趋合理。2012年到2021年,三次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比重由4.733.761.6演变为5.620.973.5。其中,第二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比重下降 1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比重上升1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快速增长,为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由工业社会阶段向后工业社会阶段发展提供了强力的微观支撑。
现代服务业企业迅速增加。2021年,四川企业法人数量排前三位的行业门类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分别占企业总数的29.2%、14.1%和10.1%,合计数量占企业总数量的53.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教育四个行业的企业法人数量分别比2012年增长711.1%、690.5%、18.9%、634.4%,显示出技术、资金等要素密集的现代服务业企业不断发展。
区域市场主体竞相发展。2021年,作为四川区域发展“主干”的成都拥有企业30.97万个,比2012年增加22.21万个,占全省新增总量的46.6%;较2012年增长253.7%,增幅高于全省47.1个百分点。从经济区来看,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市场主体分别比2012年增长215.1%、152.0%、272.8%、105.1%、313.8%,均呈现显著增长态势。
民营企业不断壮大。2021年,四川民营企业达63.36万个,占企业总数量的89.5%,比重较2012年提高25.8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四川企业总数量的0.2%,较2012年增长41.6%;外商投资企业占0.3%,较2012年增长32.2%。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创造了全省50%以上的经济总量,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收入,提供了90%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非公企业成为就业主渠道。非公企业的不断发展显著增强了四川的人口承载能力,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积累了充足的关键要素。2021年,四川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为1341.57万人,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88.5%,比2012年增加了408.23万人,增长43.7%。在非公企业中,尤以民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员最多,达1021.80万人,较2012年增长119.3%,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67.4%,成为2012-2021这九年间稳就业的重要民间力量。
中小企业快速扩张。2021年,四川拥有中型企业法人1.40万个,小型企业法人13.20万个,与2012年比分别增加0.54万个和7.80万个,分别增长62.8%和144.4%,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0.2%和19.6%。2021年,中小企业法人数量占全部企业法人数量的比重为20.6%,所占比重为大型企业法人数量的103倍。
四川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GDP总量大幅提升,交通、能源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四川内循环体系不断健全,消费潜力十分巨大,具备了足够的市场容量;四川人力资源丰富,且对人才资源的吸引力较强,具备了充足的资源要素;四川区域发展愈发协调,产业结构愈发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四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对内对外开放愈加深化;四川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更为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家对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此外,四川还善加运用统计监督对经济形势进行定量分析和预研预判,基于省情省力实际规划了适合四川的长远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