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四川商界
  • /

    从一个园区见自强

    2023-06-08 11:16:27 来源:四川日报


    成都天府软件园聚集了大量科技企业。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传明 摄(资料图片)

      5月最后一天,一条来自成都天府软件园的消息激起行业热议——投影行业龙头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极米科技”)透露,未来5年极米科技拟在成都投资15亿元,强化公司在基础光学研发、精密光学元件等方向的技术能力。成都以南,天府软件园,这里不仅是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区,更是科技创新企业的聚集地。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一年来,四川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聚焦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体集群。

      6月初,记者走进成都天府软件园,从一个个初创型高科技民企中感受川企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看园区
      已集聚1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天府软件园A区内,坐落着投影行业龙头企业极米科技。记者走进极米科技的研发部门,和一年前相比,这里多了不少新面孔。产品总监唐传奇笑着说:“一年来,我们吸引了不少‘海归’的加盟。”
      研发团队的扩张,源自创新战略的调整。“应用创新让极米做到了国内行业第一,而基础研究将支撑我们开启‘做世界第一投影品牌’的新征程。”极米科技首席营销官田峰说。
      技术基础研究需要人才支撑。“过去,我们的研发人才大多来自成都本地。今年3月,极米启动了全球博士招募计划,组成博士团队,优化人才的金字塔结构,在垂直领域持续创新突破。”唐传奇说。
      2022年,这家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3.77亿元,占收入比重从2021年的6.51%提升至8.93%,当年取得授权发明专利72项。
      一街之隔的“邻居”成都飞英思特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邹珂一下午接待不断。自从今年2月发布国内首款环境微能量采集与管理芯片以来,到访者络绎不绝。因为,他们的手中握着万物互联数据采集的技术“密码”。
      万物互联,需要布局海量的数据采集节点,物联网的未来是节点的无源化。能否让传感器不用电池供电或布线供电,而是从环境中采集获取能量,转化为电能供其自身工作使用?
      2018年,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旧金山分校的几个中国留学生成立了研发团队。次年,考察国内几个城市后,几个年轻人带着他们攻克核心技术的样机落户成都,成立飞英思特。
      经过持续技术攻坚,飞英思特成功完成了对环境中多种微能量的采集和应用,彻底改变了物联网低功耗设备布线或者电池供能的方式。
      2021年,他们在川发布国内首款环境微能管理模组,2023年发布了国内首款环境微能量采集与管理芯片。结合了环境能量采集、超低功耗电源管理、边缘智能设备、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络等核心技术的产品,已在工业监测、农业监测、资产风险管理等领域落地应用。
      不论是先占领市场,再走向底层技术,还是手握底层技术,再持续开拓市场,天府软件园始终是硬科技创业的热土。据了解,这里每年吸引超过5000名研发人才加入,目前已集聚1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近百家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看四川
      三个“90%+”,民营企业成创新“大户”
      中关村论坛、世界光子产业发展大会……最近,来自天府软件园AI创新中心的成都玖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玖锦科技”)在各大展会上频频亮相。
      这家2012年创立在居民楼里的企业,主打高端仪器仪表。他们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关,掌握了数百项关键核心技术,在实现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方面,为国产高端仪器行业崛起贡献力量。
      市场部负责人张莹颖介绍,目前公司研发人才占比66%,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数十项,部分技术已达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四川,民营经济日益成为创新的“大户”,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舞台上越来越活跃的角色。
      科技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共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8693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达98.34%;全省有效高新技术企业在2022年总数达14668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97.59%;2022年全省瞪羚企业总数达214家,民营科技企业占比93.46%。
      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楠分析,近年来我省民营企业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对既有产品进行改良升级,开拓创造全新的尖端产品。这个过程不仅逐步增强了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填补了国内许多领域的技术空白并获得技术话语权,也直接推动了一些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据科技厅厅长吴群刚介绍,全省科技系统坚持企业培优提质、科技创新政策、创新园区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体集群。
      梯次培育强聚集。针对科技型民营企业“小散弱”问题,科技厅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行动、高新技术企业“扩容倍增”行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行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起技术护城河。
      整合行业创新资源,由龙头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同时,四川的巧劲还在于建好企业集聚载体。背后的逻辑,是推动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生态圈的发展格局。去年以来,四川着力推动企业向高新区集聚,全省高新区已集聚全省50%的高新技术企业、43%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63%的瞪羚企业。全省高新区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今年一季度达到2786.8亿元、同比增长5.4%。(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莉莎 肖莹佩
      数据·科技
      全省高新区已集聚全省50%的高新技术企业、43%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63%的瞪羚企业。全省高新区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今年一季度达到2786.8亿元、同比增长5.4%
      ●拥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0个、居全国第3位
      ●在川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95个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6万家、同比增长42.3%
      ●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87万家、同比增长26.2%
      ●瞪羚企业总数达214家,民营科技企业占比93.46%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8家、居西部第1位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
      ●组建动力电池、先进水电装备、氢能、钒钛产业等创新联合体4个
      ●省级科技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科研经费7.5亿元、同比增长38.9%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3551.4亿元、同比增长40.1%
      ●“天府科创贷”累计向1324家科技企业发放贷款77.4亿元
      (数据来源:科技厅;截止时间:2022年底)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四川商界
  • /

    从一个园区见自强

    2023-06-08 11:16:27 来源:四川日报


    成都天府软件园聚集了大量科技企业。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传明 摄(资料图片)

      5月最后一天,一条来自成都天府软件园的消息激起行业热议——投影行业龙头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极米科技”)透露,未来5年极米科技拟在成都投资15亿元,强化公司在基础光学研发、精密光学元件等方向的技术能力。成都以南,天府软件园,这里不仅是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区,更是科技创新企业的聚集地。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推进科技创新,要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一年来,四川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聚焦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体集群。

      6月初,记者走进成都天府软件园,从一个个初创型高科技民企中感受川企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看园区
      已集聚1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天府软件园A区内,坐落着投影行业龙头企业极米科技。记者走进极米科技的研发部门,和一年前相比,这里多了不少新面孔。产品总监唐传奇笑着说:“一年来,我们吸引了不少‘海归’的加盟。”
      研发团队的扩张,源自创新战略的调整。“应用创新让极米做到了国内行业第一,而基础研究将支撑我们开启‘做世界第一投影品牌’的新征程。”极米科技首席营销官田峰说。
      技术基础研究需要人才支撑。“过去,我们的研发人才大多来自成都本地。今年3月,极米启动了全球博士招募计划,组成博士团队,优化人才的金字塔结构,在垂直领域持续创新突破。”唐传奇说。
      2022年,这家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3.77亿元,占收入比重从2021年的6.51%提升至8.93%,当年取得授权发明专利72项。
      一街之隔的“邻居”成都飞英思特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邹珂一下午接待不断。自从今年2月发布国内首款环境微能量采集与管理芯片以来,到访者络绎不绝。因为,他们的手中握着万物互联数据采集的技术“密码”。
      万物互联,需要布局海量的数据采集节点,物联网的未来是节点的无源化。能否让传感器不用电池供电或布线供电,而是从环境中采集获取能量,转化为电能供其自身工作使用?
      2018年,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旧金山分校的几个中国留学生成立了研发团队。次年,考察国内几个城市后,几个年轻人带着他们攻克核心技术的样机落户成都,成立飞英思特。
      经过持续技术攻坚,飞英思特成功完成了对环境中多种微能量的采集和应用,彻底改变了物联网低功耗设备布线或者电池供能的方式。
      2021年,他们在川发布国内首款环境微能管理模组,2023年发布了国内首款环境微能量采集与管理芯片。结合了环境能量采集、超低功耗电源管理、边缘智能设备、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络等核心技术的产品,已在工业监测、农业监测、资产风险管理等领域落地应用。
      不论是先占领市场,再走向底层技术,还是手握底层技术,再持续开拓市场,天府软件园始终是硬科技创业的热土。据了解,这里每年吸引超过5000名研发人才加入,目前已集聚1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近百家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看四川
      三个“90%+”,民营企业成创新“大户”
      中关村论坛、世界光子产业发展大会……最近,来自天府软件园AI创新中心的成都玖锦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玖锦科技”)在各大展会上频频亮相。
      这家2012年创立在居民楼里的企业,主打高端仪器仪表。他们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关,掌握了数百项关键核心技术,在实现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方面,为国产高端仪器行业崛起贡献力量。
      市场部负责人张莹颖介绍,目前公司研发人才占比66%,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数十项,部分技术已达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在四川,民营经济日益成为创新的“大户”,民营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舞台上越来越活跃的角色。
      科技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共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8693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达98.34%;全省有效高新技术企业在2022年总数达14668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97.59%;2022年全省瞪羚企业总数达214家,民营科技企业占比93.46%。
      四川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楠分析,近年来我省民营企业不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对既有产品进行改良升级,开拓创造全新的尖端产品。这个过程不仅逐步增强了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填补了国内许多领域的技术空白并获得技术话语权,也直接推动了一些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据科技厅厅长吴群刚介绍,全省科技系统坚持企业培优提质、科技创新政策、创新园区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体集群。
      梯次培育强聚集。针对科技型民营企业“小散弱”问题,科技厅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行动、高新技术企业“扩容倍增”行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行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起技术护城河。
      整合行业创新资源,由龙头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同时,四川的巧劲还在于建好企业集聚载体。背后的逻辑,是推动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生态圈的发展格局。去年以来,四川着力推动企业向高新区集聚,全省高新区已集聚全省50%的高新技术企业、43%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63%的瞪羚企业。全省高新区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今年一季度达到2786.8亿元、同比增长5.4%。(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莉莎 肖莹佩
      数据·科技
      全省高新区已集聚全省50%的高新技术企业、43%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63%的瞪羚企业。全省高新区去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今年一季度达到2786.8亿元、同比增长5.4%
      ●拥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0个、居全国第3位
      ●在川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95个
      ●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6万家、同比增长42.3%
      ●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87万家、同比增长26.2%
      ●瞪羚企业总数达214家,民营科技企业占比93.46%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8家、居西部第1位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
      ●组建动力电池、先进水电装备、氢能、钒钛产业等创新联合体4个
      ●省级科技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科研经费7.5亿元、同比增长38.9%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3551.4亿元、同比增长40.1%
      ●“天府科创贷”累计向1324家科技企业发放贷款77.4亿元
      (数据来源:科技厅;截止时间:2022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