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22:50:55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李鹏飞 通讯员 周韵)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举行了“大熊猫生态廊道建设科考”自然教育夏令营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新生力量。来自德阳市域内的30名青少年学生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通过5天的沉浸式科考实践,系统学习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知识,增强了生态保护意识。
开营首日,营员们在绵竹市委党校完成庄严的入营仪式后,开启了精彩的生态探索之旅。专业导师指导学员们通过“大熊猫伴生植物图谱绘制”实践课学习植物分类,并在“SDGS可持续发展导入课”中建立生态保护认知体系。
随着课程的深入,这场科学探险越发引人入胜。课堂上,孩子们化身"熊猫侦探",通过青团分析解码大熊猫的进化密码;亲手调配营养餐,了解国宝的饮食奥秘。训练场上,学习专业巡护员的绳结技巧和攀树本领。夜幕降临后,又带着头灯开启森林夜探,发现鲜为人知的夜间生态系统。夏令营的每个课程模块都巧妙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让生态保护理念变得可触可感。营员们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还在亲身体验中建立起与自然的深度联结,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悟。
夏令营还特别设计了野外实践课程,营员们前往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玄郎村,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生态保护实践活动。在这里,大家化身“科考小专家”,通过大熊猫栖息地物种调查、巡护员技能训练两项核心活动,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这次实践让我明白,保护大熊猫光有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必须掌握实用的野外技能。”活动结束时,营员们纷纷表示,这场生态实践课,不仅教会了他们专业技能,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守护自然的种子。
值得一提的是,营员们分组开展了“生态廊道建设”设计活动。在导师指导下,各小组综合运用前期学到的生态廊道功能、物种分布及人为干扰等知识,共同绘制了大熊猫生态廊道建设思维导图。从功能定位到关键节点规划,从物种需求分析到修复技术应用,大家通过文字、图示和符号系统梳理了生态廊道建设的核心要素,创意灵感在白板上跃然呈现。更令人惊喜的是,营员们还利用黏土、树枝等自然材料,将平面设计转化为立体沙盘模型。经过团队协作,四个独具特色的生态廊道沙盘作品精彩呈现,充分展现了年轻一代对生态修复的独到见解,也是大熊猫小种群复壮之路的深入思考。
闭营仪式上,各小组营员依次展示了他们的科考研究成果,分享了“从实地观察到深度思考,从亲身实践到责任担当”的心路历程。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还为每位营员颁发了“生态可持续发展志愿者”认证证书,激励他们既要成为生态文明的传播者,更要成为保护行动的践行者。
近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依托龙门山生态价值实现先行区的区位优势,全面推进自然教育体系建设。通过成立专家工作站、深化校地合作,系统推进入口社区自然教育课程研发与实践活动开展。截至目前,已吸纳入口社区自然教育实践教学点6个,并开发完成20套特色自然教育课程体系。成功举办全市自然笔记大赛,征集作品逾千件。创新开展的大熊猫科考夏令营,为社区高质量自然研学提供了示范样板。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生态教育内涵,更为入口社区产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路径。(图片由绵竹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2025-07-11 22:50:55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李鹏飞 通讯员 周韵)近日,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举行了“大熊猫生态廊道建设科考”自然教育夏令营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新生力量。来自德阳市域内的30名青少年学生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通过5天的沉浸式科考实践,系统学习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知识,增强了生态保护意识。
开营首日,营员们在绵竹市委党校完成庄严的入营仪式后,开启了精彩的生态探索之旅。专业导师指导学员们通过“大熊猫伴生植物图谱绘制”实践课学习植物分类,并在“SDGS可持续发展导入课”中建立生态保护认知体系。
随着课程的深入,这场科学探险越发引人入胜。课堂上,孩子们化身"熊猫侦探",通过青团分析解码大熊猫的进化密码;亲手调配营养餐,了解国宝的饮食奥秘。训练场上,学习专业巡护员的绳结技巧和攀树本领。夜幕降临后,又带着头灯开启森林夜探,发现鲜为人知的夜间生态系统。夏令营的每个课程模块都巧妙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让生态保护理念变得可触可感。营员们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还在亲身体验中建立起与自然的深度联结,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悟。
夏令营还特别设计了野外实践课程,营员们前往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玄郎村,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生态保护实践活动。在这里,大家化身“科考小专家”,通过大熊猫栖息地物种调查、巡护员技能训练两项核心活动,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这次实践让我明白,保护大熊猫光有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必须掌握实用的野外技能。”活动结束时,营员们纷纷表示,这场生态实践课,不仅教会了他们专业技能,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守护自然的种子。
值得一提的是,营员们分组开展了“生态廊道建设”设计活动。在导师指导下,各小组综合运用前期学到的生态廊道功能、物种分布及人为干扰等知识,共同绘制了大熊猫生态廊道建设思维导图。从功能定位到关键节点规划,从物种需求分析到修复技术应用,大家通过文字、图示和符号系统梳理了生态廊道建设的核心要素,创意灵感在白板上跃然呈现。更令人惊喜的是,营员们还利用黏土、树枝等自然材料,将平面设计转化为立体沙盘模型。经过团队协作,四个独具特色的生态廊道沙盘作品精彩呈现,充分展现了年轻一代对生态修复的独到见解,也是大熊猫小种群复壮之路的深入思考。
闭营仪式上,各小组营员依次展示了他们的科考研究成果,分享了“从实地观察到深度思考,从亲身实践到责任担当”的心路历程。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管理总站还为每位营员颁发了“生态可持续发展志愿者”认证证书,激励他们既要成为生态文明的传播者,更要成为保护行动的践行者。
近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绵竹片区依托龙门山生态价值实现先行区的区位优势,全面推进自然教育体系建设。通过成立专家工作站、深化校地合作,系统推进入口社区自然教育课程研发与实践活动开展。截至目前,已吸纳入口社区自然教育实践教学点6个,并开发完成20套特色自然教育课程体系。成功举办全市自然笔记大赛,征集作品逾千件。创新开展的大熊猫科考夏令营,为社区高质量自然研学提供了示范样板。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生态教育内涵,更为入口社区产业转型升级开辟了新路径。(图片由绵竹市自然资源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