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四川省第三届自然教育周成都公众体验活动暨首届自然文创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在植物园启幕

    2023-03-20 10:38:46 来源:西部经济网 作者:赵蝶

      本网讯(记者 赵蝶)“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蒙蒙春雨亲临大地,伴着一丝凉意袭人,但也没有阻止住市民对大自然的挚爱与热情。3月19日上午9时,由中国林学会、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指导,四川省林学会主办,成都市植物园、四川省林学会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康养)专委会、四川省自然教育国际合作创新联盟、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文化创意创新联盟、成都智然小房子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具体承办,四川天府农博园投资有限公司、全球共享自然中国区成都工作站、成都市新都区金苹果保利城幼儿园大力协助,四川省第三届自然教育周成都公众体验活动暨四川省首届自然文创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在成都市植物园正式拉开序幕。


      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副秘书长刘合胜,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专职副局长陈宗迁、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副局长谢玉常等领导和四川省林草局科研教育处等部门负责人亲临活动现场,与正在体验活动的小朋友们进行了亲密、欢乐的互动。来自成都和重庆的300余名市民家庭代表参加活动。


      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充分发挥各类保护地社会功能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等8部门《关于推进全民自然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把每年3月第二周作为四川省自然教育周”,强化自然教育宣传推广的工作要求,四川省林学会主办了此次四川省第三届自然教育周成都公众体验活动。


      本次公众体验活动以“2023 全民向自然”为主题,按照年龄分为6个自然体验小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自然体验活动。其中,0-3岁项目组徒步到大草坪附近开展课程,包括自然五感亲子活动、森林捉迷藏、彩虹伞、自然物品采集、松果接力赛、亲子创作等;4-6岁项目组分组到珍稀植物园、海棠园,开展了珍稀植物课程和共享自然课程;小学组徒步并导赏了春天里的植物园,在沙生植物馆现场写生,举行植物戏剧活动等;四年级到九年级组在科普馆进行了植物文学赏析、植物导赏及自然笔记等活动;成年组导赏了梅花园、海棠园、樱花园、百卉园、荚蒾园、温室花园;老年组导赏了科普馆、温室花园、荚蒾园、百卉园。活动现场,老年组奉献了精彩的全民向自然公众活动舞蹈。


      同日启动了“四川省首届自然文创设计大赛”。大赛旨在增强公众对自然的观察力、认知力以及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能力,提升“全民向自然”活动社会号召力、影响力,吸引更多市民走进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


      体验活动在全体人员共同高唱《全国自然学校校歌》中落下帷幕。活动虽落幕,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大自然的保护,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与行动永远在路上!


      据成都市植物园相关负责人介绍,1983年3月28日,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原成都天回山林场移交成都市园林管理局并改建为成都市植物园。历经数个寒暑,1985年7月,“成都市植物园”正式开门迎客。作为公园城市绿色地标、自然生态科普胜地、有氧社交线下场景,它已陪伴我们走过4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宏图舒展。
      成都市植物园以“缔造生命的绿色,营造优美的景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是市民度假休闲、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理想场所。同时作为国家、四川省、成都市和金牛区四级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研学基地及四川省首批中小学研学基地,是青少年走进自然,参加科普互动体验的理想之地。科普教育工作实现了多个突破,现在已经派生出跨学科、成体系、有专题的各类型科普活动,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年开展科普活动突破140场。受众面不断扩大,进学校、进社区,与社会组织和企业合作,关爱特殊人群,关注乡村留守儿童,科普初心恒久不变。40年来斩获科普相关奖项30余项,获得10余项基地命名,荣耀激励着植物园的科普工作不断进步,为成为国内国际一流的科普研学基地持续奋斗。
      作为成都市的植物科普“天花板”,近十年来,成都市植物园购票人数及入园人数均实现大幅提升。其中,购票人数从2012年的26.1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68.3万人,入园人数从2012年的47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37万人。十年时间共吸引了近千万人来到这座“植物宝库”领略生态之美、探索科学奥秘。成都市青少年植物科普馆自2017年12月中旬开馆至今,接待游客约16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64万人。(编辑 周志程 审核 马君悦)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四川省第三届自然教育周成都公众体验活动暨首届自然文创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在植物园启幕

    2023-03-20 10:38:46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赵蝶)“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蒙蒙春雨亲临大地,伴着一丝凉意袭人,但也没有阻止住市民对大自然的挚爱与热情。3月19日上午9时,由中国林学会、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指导,四川省林学会主办,成都市植物园、四川省林学会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康养)专委会、四川省自然教育国际合作创新联盟、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文化创意创新联盟、成都智然小房子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具体承办,四川天府农博园投资有限公司、全球共享自然中国区成都工作站、成都市新都区金苹果保利城幼儿园大力协助,四川省第三届自然教育周成都公众体验活动暨四川省首届自然文创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在成都市植物园正式拉开序幕。


      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副秘书长刘合胜,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专职副局长陈宗迁、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副局长谢玉常等领导和四川省林草局科研教育处等部门负责人亲临活动现场,与正在体验活动的小朋友们进行了亲密、欢乐的互动。来自成都和重庆的300余名市民家庭代表参加活动。


      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按照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充分发挥各类保护地社会功能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等8部门《关于推进全民自然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把每年3月第二周作为四川省自然教育周”,强化自然教育宣传推广的工作要求,四川省林学会主办了此次四川省第三届自然教育周成都公众体验活动。


      本次公众体验活动以“2023 全民向自然”为主题,按照年龄分为6个自然体验小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自然体验活动。其中,0-3岁项目组徒步到大草坪附近开展课程,包括自然五感亲子活动、森林捉迷藏、彩虹伞、自然物品采集、松果接力赛、亲子创作等;4-6岁项目组分组到珍稀植物园、海棠园,开展了珍稀植物课程和共享自然课程;小学组徒步并导赏了春天里的植物园,在沙生植物馆现场写生,举行植物戏剧活动等;四年级到九年级组在科普馆进行了植物文学赏析、植物导赏及自然笔记等活动;成年组导赏了梅花园、海棠园、樱花园、百卉园、荚蒾园、温室花园;老年组导赏了科普馆、温室花园、荚蒾园、百卉园。活动现场,老年组奉献了精彩的全民向自然公众活动舞蹈。


      同日启动了“四川省首届自然文创设计大赛”。大赛旨在增强公众对自然的观察力、认知力以及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能力,提升“全民向自然”活动社会号召力、影响力,吸引更多市民走进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


      体验活动在全体人员共同高唱《全国自然学校校歌》中落下帷幕。活动虽落幕,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大自然的保护,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与行动永远在路上!


      据成都市植物园相关负责人介绍,1983年3月28日,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原成都天回山林场移交成都市园林管理局并改建为成都市植物园。历经数个寒暑,1985年7月,“成都市植物园”正式开门迎客。作为公园城市绿色地标、自然生态科普胜地、有氧社交线下场景,它已陪伴我们走过4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宏图舒展。
      成都市植物园以“缔造生命的绿色,营造优美的景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是市民度假休闲、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理想场所。同时作为国家、四川省、成都市和金牛区四级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研学基地及四川省首批中小学研学基地,是青少年走进自然,参加科普互动体验的理想之地。科普教育工作实现了多个突破,现在已经派生出跨学科、成体系、有专题的各类型科普活动,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年开展科普活动突破140场。受众面不断扩大,进学校、进社区,与社会组织和企业合作,关爱特殊人群,关注乡村留守儿童,科普初心恒久不变。40年来斩获科普相关奖项30余项,获得10余项基地命名,荣耀激励着植物园的科普工作不断进步,为成为国内国际一流的科普研学基地持续奋斗。
      作为成都市的植物科普“天花板”,近十年来,成都市植物园购票人数及入园人数均实现大幅提升。其中,购票人数从2012年的26.1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68.3万人,入园人数从2012年的47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37万人。十年时间共吸引了近千万人来到这座“植物宝库”领略生态之美、探索科学奥秘。成都市青少年植物科普馆自2017年12月中旬开馆至今,接待游客约16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64万人。(编辑 周志程 审核 马君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