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德阳市旌阳区:激活“文化+”活力 赋能城市发展

    2024-09-30 14:16:53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李鹏飞 通讯员 曾妮)9月29日,四川德阳市旌阳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百强进位迎华诞 深化改革再出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旌阳近年来在文化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传播、公共文化服务、文艺创作、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显著成就。

    加强保护传承 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2023年,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再一次为旌阳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发布会上,旌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社科联主席蔡亮说,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为此,旌阳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强化对文物的鲜活利用。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非遗保护发展机制,完善非遗保护‘两库两目录’,积极开展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鼓励和支持非遗项目采取以训带传的方式开展各种传习活动,解决非遗传承‘人走艺失’的困境。”旌阳区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德亮说。据悉,2021年以来,旌阳先后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机关、进景区、进农民夜校等活动150余场次,累计受益群众20余万人次。

    2024旌阳区非遗系列文化活动之“非遗旌阳正当潮”主题展陈列

    蔡亮说,近年来,旌阳深入挖掘德孝文化、三国文化、奋斗文化的内涵,建设多元一体文化宣传研究阵地。建成旌阳区第一家民间博物馆,编撰旌阳区第一本考古类单行本《德阳华强沟崖墓》,省保上庸长阙入选全国《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制作旌阳区首部文物资源宣传片《鉴古今》,有效提升了旌阳文物的知名度。

    “我们通过挖掘‘涌泉跃鲤’‘安安送米’典故,研发孝之道、廉之韵及和之美系列文创产品,评选‘德孝典范’,提供‘安安研学’定制型深度研学服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播效果。”孝泉镇副镇长侯云峰表示,利用上九会、城隍出巡、舞龙狮等民俗文化巡游和传统节庆展演,弘扬传统文化,深挖文化内涵和文化故事,加大对文物的活化利用,做好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

    孝泉上九会民俗活动龙狮表演

    近年来,旌阳新增德阳潮扇、染云山房、黄许鹿头皮蛋等7家非遗工坊,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元素相融合,进行“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跨界、跨域、跨行业探索,实现非遗保护传承与文旅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累计带动周边就业800余人,累计年销售额约5000万元。

    优化文化服务 文化惠民“润心”育民

    “公共文化服务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为此,旌阳以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以丰富文旅活动为支撑,以文化品牌创建为抓手,努力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任德亮说。

    近年来,旌阳全面建成以1个区文化馆、1个区图书馆为主体,12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补充,144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延伸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惠民服务能力得到大力提升。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精准化、均衡化,持续开展“炫动旌阳”“奋进新旌阳·文化惠民进万家”系列活动和“艺术旌阳”“蓝鲸音乐季”“阅享悦读”等特色品牌活动,年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讲座、培训、展览700余场次,惠及群众百余万人次。

    陕西馆旌城上书房

    当前,旌阳在全市率先建成旌韵高槐店、旌秀桂花店等4个旌城上书房。“阅享悦读”系列活动被评为“四个一批”优秀品牌和2022年四川省全民阅读“三个一百”示范工程优秀案例;孝泉镇综合文化站入选省级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案例、被评为全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优秀站点、入选文旅部文旅公共服务融合试点;孝感街道秦宓社区被评为“全国书香社区”。

    任德亮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区文旅局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顶层制度设计,抓好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丰富文化供给 “匠心”打造文化精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旌阳区文联常务副主席杨小慧说。

    文艺精品创作离不开人才培育,旌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制定实施《德阳市旌阳区 2023—2024 年繁荣文艺创作推进计划》,贯彻落实《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近年来,共扶持奖励各类文艺精品679件,奖励覆盖文艺人才536人次,持续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和文艺人才建设。摄影作品、原创歌曲、情景舞蹈、非遗舞蹈、歌曲MV、原创话剧、非遗短剧、编纂书籍等各类文艺精品迭出,大型原创话剧《大国重器·月上东山》成功在北京、成都、德阳等地巡演,组合唱《唱山》入围第三届四川艺术节四川群星奖比赛决赛,非遗短剧《薪火旌阳》上线央视短剧专栏并积极申报央视频“微短剧里看中国”专题……旌阳文艺事业呈现出文艺作品百花齐放、文艺人才百家争鸣的繁荣图景。

    四川省第四届乡村魅力竞演大赛(德阳旌阳)赛区

    壮大文化产业 跨界探索文化赋能

    “旌阳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坚持‘文化立区’以来,我们充分挖掘运用文化资源,坚持文化赋能、以文兴业,推动文化和经济交融互动、融合发展,为旌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增添活力。”蔡亮表示。

    近年来,旌阳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培育文旅新业态。依托东湖街道高槐村、孝感街道红伏村、双东镇金锣桥村等乡村旅游资源优势,着力培育田园观光、野奢度假、果蔬采摘、研学教育、会议会展、徒步健身、星空露营等新兴业态,不断丰富产品供给,满足群众特色化、多层次、分众化的旅游需求。2021年至2024上半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5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0余亿元。

    旌秀桂花研学活动

    “在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在强化传播跨界赋能,重建产业生态圈,实现品牌价值叠加转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四川旌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平说。

    据介绍,旌城文旅借助旌阳融媒品牌优势,叠加转化文旅资源价值,跨界探索“媒体+”“文化+”,打造以文旅产业和各种文化活动齐头并进的产业经营体系。先后打造运营了孝源里、旌秀桂花智慧农业创新中心、旌阳印象系列餐厅、黄河影院、孝泉影院、旌彩艺术培训学校、蓝鲸音乐节等多个重要文旅项目,构建起了宣传推广、影视制作、活动策划执行、文化创意、农文旅产业、城市会展运营、特色主题餐饮等12大产业矩阵,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2023年至今,旌城文旅实现营收超6000万元,带动当地就业近300人。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德阳市旌阳区:激活“文化+”活力 赋能城市发展

    2024-09-30 14:16:53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李鹏飞 通讯员 曾妮)9月29日,四川德阳市旌阳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百强进位迎华诞 深化改革再出发”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旌阳近年来在文化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传播、公共文化服务、文艺创作、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显著成就。

    加强保护传承 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2023年,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再一次为旌阳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发布会上,旌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社科联主席蔡亮说,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为此,旌阳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强化对文物的鲜活利用。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非遗保护发展机制,完善非遗保护‘两库两目录’,积极开展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鼓励和支持非遗项目采取以训带传的方式开展各种传习活动,解决非遗传承‘人走艺失’的困境。”旌阳区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德亮说。据悉,2021年以来,旌阳先后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机关、进景区、进农民夜校等活动150余场次,累计受益群众20余万人次。

    2024旌阳区非遗系列文化活动之“非遗旌阳正当潮”主题展陈列

    蔡亮说,近年来,旌阳深入挖掘德孝文化、三国文化、奋斗文化的内涵,建设多元一体文化宣传研究阵地。建成旌阳区第一家民间博物馆,编撰旌阳区第一本考古类单行本《德阳华强沟崖墓》,省保上庸长阙入选全国《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制作旌阳区首部文物资源宣传片《鉴古今》,有效提升了旌阳文物的知名度。

    “我们通过挖掘‘涌泉跃鲤’‘安安送米’典故,研发孝之道、廉之韵及和之美系列文创产品,评选‘德孝典范’,提供‘安安研学’定制型深度研学服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播效果。”孝泉镇副镇长侯云峰表示,利用上九会、城隍出巡、舞龙狮等民俗文化巡游和传统节庆展演,弘扬传统文化,深挖文化内涵和文化故事,加大对文物的活化利用,做好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

    孝泉上九会民俗活动龙狮表演

    近年来,旌阳新增德阳潮扇、染云山房、黄许鹿头皮蛋等7家非遗工坊,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元素相融合,进行“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跨界、跨域、跨行业探索,实现非遗保护传承与文旅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累计带动周边就业800余人,累计年销售额约5000万元。

    优化文化服务 文化惠民“润心”育民

    “公共文化服务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为此,旌阳以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以丰富文旅活动为支撑,以文化品牌创建为抓手,努力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任德亮说。

    近年来,旌阳全面建成以1个区文化馆、1个区图书馆为主体,12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补充,144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延伸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惠民服务能力得到大力提升。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精准化、均衡化,持续开展“炫动旌阳”“奋进新旌阳·文化惠民进万家”系列活动和“艺术旌阳”“蓝鲸音乐季”“阅享悦读”等特色品牌活动,年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讲座、培训、展览700余场次,惠及群众百余万人次。

    陕西馆旌城上书房

    当前,旌阳在全市率先建成旌韵高槐店、旌秀桂花店等4个旌城上书房。“阅享悦读”系列活动被评为“四个一批”优秀品牌和2022年四川省全民阅读“三个一百”示范工程优秀案例;孝泉镇综合文化站入选省级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案例、被评为全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优秀站点、入选文旅部文旅公共服务融合试点;孝感街道秦宓社区被评为“全国书香社区”。

    任德亮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区文旅局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顶层制度设计,抓好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丰富文化供给 “匠心”打造文化精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旌阳区文联常务副主席杨小慧说。

    文艺精品创作离不开人才培育,旌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制定实施《德阳市旌阳区 2023—2024 年繁荣文艺创作推进计划》,贯彻落实《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近年来,共扶持奖励各类文艺精品679件,奖励覆盖文艺人才536人次,持续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和文艺人才建设。摄影作品、原创歌曲、情景舞蹈、非遗舞蹈、歌曲MV、原创话剧、非遗短剧、编纂书籍等各类文艺精品迭出,大型原创话剧《大国重器·月上东山》成功在北京、成都、德阳等地巡演,组合唱《唱山》入围第三届四川艺术节四川群星奖比赛决赛,非遗短剧《薪火旌阳》上线央视短剧专栏并积极申报央视频“微短剧里看中国”专题……旌阳文艺事业呈现出文艺作品百花齐放、文艺人才百家争鸣的繁荣图景。

    四川省第四届乡村魅力竞演大赛(德阳旌阳)赛区

    壮大文化产业 跨界探索文化赋能

    “旌阳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坚持‘文化立区’以来,我们充分挖掘运用文化资源,坚持文化赋能、以文兴业,推动文化和经济交融互动、融合发展,为旌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增添活力。”蔡亮表示。

    近年来,旌阳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培育文旅新业态。依托东湖街道高槐村、孝感街道红伏村、双东镇金锣桥村等乡村旅游资源优势,着力培育田园观光、野奢度假、果蔬采摘、研学教育、会议会展、徒步健身、星空露营等新兴业态,不断丰富产品供给,满足群众特色化、多层次、分众化的旅游需求。2021年至2024上半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5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0余亿元。

    旌秀桂花研学活动

    “在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在强化传播跨界赋能,重建产业生态圈,实现品牌价值叠加转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四川旌城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平说。

    据介绍,旌城文旅借助旌阳融媒品牌优势,叠加转化文旅资源价值,跨界探索“媒体+”“文化+”,打造以文旅产业和各种文化活动齐头并进的产业经营体系。先后打造运营了孝源里、旌秀桂花智慧农业创新中心、旌阳印象系列餐厅、黄河影院、孝泉影院、旌彩艺术培训学校、蓝鲸音乐节等多个重要文旅项目,构建起了宣传推广、影视制作、活动策划执行、文化创意、农文旅产业、城市会展运营、特色主题餐饮等12大产业矩阵,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2023年至今,旌城文旅实现营收超6000万元,带动当地就业近3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