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文体
  • /

    民间斫琴师饶份友 通过琴声与古人“交流”的现代匠人

    2021-05-11 14:45:53


    本报记者 王金虎 文/图

      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绵阳市安州花荄长沟村饶份友的制琴工坊,了解古琴这个乐器的相关知识。

      走进饶份友的制琴工坊,制作古琴的几十种工具排列齐整,刨刀、木锉刀、锯子等等一应俱全。墙上整齐地挂着八张已经上漆的琴坯,地上还散放着十来张粗加工的琴坯,整个制琴工坊简单而不失高雅。很难想象这个制琴工坊的坊主饶份友居然不懂乐理,而且执著于古琴制作已经有七年之久。

      据了解,饶份友1979年高中毕业就外出务工,做了一个月没有挣到钱,就返乡回家。在返乡经过昆明时,偶然间听到一小巷传来琴声,就深深地被其悦耳的声音吸引,并驻脚倾听观望。后1996年左右,在海口一家商店看到,才知道那个叫古琴。那时经济条件有限,只有把想买琴的想法藏在心里。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开幕式是古琴开场,更让他对古琴产生了痴迷。2013年,饶份友在成都川音附近一家琴行里再次看到了古琴,想要购买,却被六万元一张的价格吓跑。因为学过个木匠,自然学习了制作传统木质家具的技艺,学习了一些漆艺的制作方法。木匠活的先天优势,加上懂一些漆艺制作,于是就萌生了自己做一张古琴的想法。

      饶份友告诉记者,他从2014年开始制作第一张古琴。他说光会做琴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的还是对音色的调控。因为自己不懂乐理,在这七年间只好对通过买书籍、看视频、查资料、四处学习,不断地思考、调整、摸索、完善自己的制作工艺,很多时候带着制好的古琴四处请教专业人士指点。这一做从此便与古琴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他手工制作的古琴,无论从音色还是外观质量也得到了琴友认可。到现在为止,古琴已经被很多乐器培训机构、古琴爱好者收藏或者购买,国内著名的古琴培训机构伏羲琴院更是一次性购买了十张。

      “制作一张好的古琴,首先是材料,历史上古琴用材是‘梧桐’。何种材质底板匹配,底板开孔位置、大小、形状,琴体的样式,灰胎的厚薄,重心位置的改变,灰胎的成分差异,甚至表漆是刷漆还是擦漆,都会影响一张琴的共鸣与音色好坏。从斫木坯至披灰、上漆等几十道工序里,全部手工制作。一张古琴上百道工序,从选料到完工要两年以上,光是擦漆就需要三四十遍,每一道工序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与古琴接触久了,对这门古老艺术又有了新的感悟。古琴可以长久地保留下去,这正是传统文化隽永而又生机勃勃的原因所在。”说话间,饶份友端起一张已做好的古琴,详细地介绍起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古琴的身上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古琴走过一个又一个年代,留下了一曲曲经典琴音,也留下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精髓。古琴上的七根丝弦,穿越了无数春秋,连接着古代与今夕。孔子抚琴吟唱邵乐,竟三月不知肉滋味;司马相如弹唱《凤求凰》,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被世人传为佳话……

      现在,饶份友痴迷于古琴制作,同时也在努力学习弹奏。“每首古琴曲有一个美丽、神奇的故事。其空灵的声乐让人沉醉,抚慰人的心灵。”饶份友说,“现代人可通过琴声与古人‘交流’,触摸历史的脉搏。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古琴认识古琴,希望古琴像古筝、二胡甚至于西洋乐器一样,走向普通大众。”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文体
  • /

    民间斫琴师饶份友 通过琴声与古人“交流”的现代匠人

    2021-05-11 14:45:53


    本报记者 王金虎 文/图

      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绵阳市安州花荄长沟村饶份友的制琴工坊,了解古琴这个乐器的相关知识。

      走进饶份友的制琴工坊,制作古琴的几十种工具排列齐整,刨刀、木锉刀、锯子等等一应俱全。墙上整齐地挂着八张已经上漆的琴坯,地上还散放着十来张粗加工的琴坯,整个制琴工坊简单而不失高雅。很难想象这个制琴工坊的坊主饶份友居然不懂乐理,而且执著于古琴制作已经有七年之久。

      据了解,饶份友1979年高中毕业就外出务工,做了一个月没有挣到钱,就返乡回家。在返乡经过昆明时,偶然间听到一小巷传来琴声,就深深地被其悦耳的声音吸引,并驻脚倾听观望。后1996年左右,在海口一家商店看到,才知道那个叫古琴。那时经济条件有限,只有把想买琴的想法藏在心里。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开幕式是古琴开场,更让他对古琴产生了痴迷。2013年,饶份友在成都川音附近一家琴行里再次看到了古琴,想要购买,却被六万元一张的价格吓跑。因为学过个木匠,自然学习了制作传统木质家具的技艺,学习了一些漆艺的制作方法。木匠活的先天优势,加上懂一些漆艺制作,于是就萌生了自己做一张古琴的想法。

      饶份友告诉记者,他从2014年开始制作第一张古琴。他说光会做琴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的还是对音色的调控。因为自己不懂乐理,在这七年间只好对通过买书籍、看视频、查资料、四处学习,不断地思考、调整、摸索、完善自己的制作工艺,很多时候带着制好的古琴四处请教专业人士指点。这一做从此便与古琴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他手工制作的古琴,无论从音色还是外观质量也得到了琴友认可。到现在为止,古琴已经被很多乐器培训机构、古琴爱好者收藏或者购买,国内著名的古琴培训机构伏羲琴院更是一次性购买了十张。

      “制作一张好的古琴,首先是材料,历史上古琴用材是‘梧桐’。何种材质底板匹配,底板开孔位置、大小、形状,琴体的样式,灰胎的厚薄,重心位置的改变,灰胎的成分差异,甚至表漆是刷漆还是擦漆,都会影响一张琴的共鸣与音色好坏。从斫木坯至披灰、上漆等几十道工序里,全部手工制作。一张古琴上百道工序,从选料到完工要两年以上,光是擦漆就需要三四十遍,每一道工序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与古琴接触久了,对这门古老艺术又有了新的感悟。古琴可以长久地保留下去,这正是传统文化隽永而又生机勃勃的原因所在。”说话间,饶份友端起一张已做好的古琴,详细地介绍起来。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在古琴的身上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古琴走过一个又一个年代,留下了一曲曲经典琴音,也留下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精髓。古琴上的七根丝弦,穿越了无数春秋,连接着古代与今夕。孔子抚琴吟唱邵乐,竟三月不知肉滋味;司马相如弹唱《凤求凰》,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被世人传为佳话……

      现在,饶份友痴迷于古琴制作,同时也在努力学习弹奏。“每首古琴曲有一个美丽、神奇的故事。其空灵的声乐让人沉醉,抚慰人的心灵。”饶份友说,“现代人可通过琴声与古人‘交流’,触摸历史的脉搏。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古琴认识古琴,希望古琴像古筝、二胡甚至于西洋乐器一样,走向普通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