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文体
  • /

    中医药考古重磅发现 首次齐聚成都博物馆

    2021-09-14 20:06:42

      本报记者 胡斌

      多个中医药考古重磅发现,首次齐聚蓉城;30余家相关单位的中医药文化精品文物,精彩荟萃……9月17日,全国首个中医药文物展“发现中医之美——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将在成都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殷墟甲骨、马王堆帛书、天回医简、何家村窖藏、敦煌遗书……300余件(套)珍贵展品,是美的创造,更是智慧的结晶,将在本次展览中悉数亮相。


    《玄感脉经》卷纸(复制品)成都博物馆藏

      一块“龙骨”、一场病

      不少传奇重见天日,往往出于偶然。1899年,晚清金石学家王懿荣身体抱恙,通晓医术的他从药店抓回来的中药里,他发现有一味名为“龙骨”的药材上刻画着奇怪的符号。对古文字颇有研究的王懿荣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就是早期的文字,自此展开了对这类甲骨的大量收购,首次发现了甲骨文,并将这种文字的年代断定为商代。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源自王懿荣的一场病;在他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中,“疾”“病”的偏旁——“疒”(nè)出现在很多地方。甲骨文中的“疒”被刻写成,将字形横过来看,左边是“爿”(pán),一张床板,右边是人的侧面形象,有的还要在旁边加上小点,表示人生病卧床出虚汗——多么的形象。

      诸如此类的甲骨,在本次展览中也将呈现在我们面前。“疒”“疒首”“心疒”等龟甲上的字样,时隔千年依然清晰可辨。它们来自被誉为“中国考古学摇篮”的商都殷墟;出土于此的十多万片龟甲兽骨中,有不少关于“疾病”的刻写,被视作中国最早的医药文字记录。

      十四种古医书、一种生命理想

      它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它完整地呈现了汉代生活方式、丧葬观念,展现了汉代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就是马王堆汉墓。

      通过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我们知道了汉代贵族们研习的哲学与文化,梦想中的身后彼岸,了解到他们在此生的生命里如何获取体健与安康。

      此次“发现中医之美”展,也将展出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有关医疗与养生的珍贵帛书。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依靠食疗让自己四肢康健,通过经络诊断病情,采用方剂、针灸祛除病患,也相信向鬼神祈祷能恢复健康。我们也看到了一种一以贯之的生命理想:通过人体顺应天地自然运行之道,远离痛苦,达臻幸福。

      九百医简、一尊漆人

      继马王堆医书之后,在成都出土的天回医简和经穴漆人强势翻开了中国医学史上新的一页。2012年老官山汉墓出土的920枚天回医简中分属九部医书,与记录巫术的木牍截然分开,是中医专门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医学已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天回医简是中国目前一次性出土医学竹简数量最多的考古发现,同时被认为极可能是古代神医扁鹊医派的失传医书。更重要的是,此发现打通了汉代医学传承的一大关键环节,扁鹊经脉医学由齐入蜀,对中国医学作出过重要贡献。

      与医简同时发现的经穴漆人,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年代最早、最完整的人体经穴模型。这尊仅14厘米高的“小人偶”,一直被珍藏、展示在成都博物馆二层的“花重锦官城”展厅内。若将医简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与经穴漆人放在一处,它们将像医学教授的教材和教具那样,更加立体、形象地解决教学和实践问题。作为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天回医简和经穴漆人也将在此次展览中,向大家呈现2200年前秦汉之际的医疗发展水平。

      丹砂药盒、敦煌遗卷

      在开放、灿烂的唐代,为后世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在唐都长安,何家村窖藏的主人为后世留下了上千稀世遗宝,其中有多件完整的药具及残留药物。在本次展览上,我们也将看到素面提梁银罐,以及盛装“红光丹砂”的银药盒等珍贵文物,更可以从药盒内的清晰墨书,一窥中国医药与化学的交融。

      而敦煌,这座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作为世界文明之要津,也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医史文献和科学文化遗产。在举世瞩目的敦煌文书中,有世界上最早的食疗专著《食疗本草》、张仲景所撰名著《伤寒论》的同书异名本《金匮玉函经》、脉诊著作《玄感脉经》等中医药文献资料,它们在上世纪初流失海外,此次展览将展出十余件珍贵医药文献写本复制件。

      本次展览除了汇聚众多中医药考古重磅发现,还有更多兼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审美情趣的文物:

      包山楚简用十二枚医简,记录了一个鲜活的生命面对疾病的强力时的无奈;中山靖王墓中的长流银匜设计巧妙,可以撬开患者紧闭的口唇以灌服汤药;吐鲁番火焰山下,一个人为了重新行走而用杨树做了世界最早的假肢;而在甘肃武威出土的西夏文医方抄本中,将看到国内罕见的西夏文医学材料……

      9月17日-12月13日,这场集知识性与美学价值为一身的展览,将向世人展示中国古代中医药文化数千年的纵深与汪洋,也将展示人们如何直面疾病、并从中生发出的智慧与力量。在本次展览中,游客可以走进中医药的世界,从文物里唤醒历史记忆,从历史里读懂中华文明,从文化里获得民族自信。(图片由成都博物馆提供)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文体
  • /

    中医药考古重磅发现 首次齐聚成都博物馆

    2021-09-14 20:06:42

      本报记者 胡斌

      多个中医药考古重磅发现,首次齐聚蓉城;30余家相关单位的中医药文化精品文物,精彩荟萃……9月17日,全国首个中医药文物展“发现中医之美——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将在成都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殷墟甲骨、马王堆帛书、天回医简、何家村窖藏、敦煌遗书……300余件(套)珍贵展品,是美的创造,更是智慧的结晶,将在本次展览中悉数亮相。


    《玄感脉经》卷纸(复制品)成都博物馆藏

      一块“龙骨”、一场病

      不少传奇重见天日,往往出于偶然。1899年,晚清金石学家王懿荣身体抱恙,通晓医术的他从药店抓回来的中药里,他发现有一味名为“龙骨”的药材上刻画着奇怪的符号。对古文字颇有研究的王懿荣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就是早期的文字,自此展开了对这类甲骨的大量收购,首次发现了甲骨文,并将这种文字的年代断定为商代。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源自王懿荣的一场病;在他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中,“疾”“病”的偏旁——“疒”(nè)出现在很多地方。甲骨文中的“疒”被刻写成,将字形横过来看,左边是“爿”(pán),一张床板,右边是人的侧面形象,有的还要在旁边加上小点,表示人生病卧床出虚汗——多么的形象。

      诸如此类的甲骨,在本次展览中也将呈现在我们面前。“疒”“疒首”“心疒”等龟甲上的字样,时隔千年依然清晰可辨。它们来自被誉为“中国考古学摇篮”的商都殷墟;出土于此的十多万片龟甲兽骨中,有不少关于“疾病”的刻写,被视作中国最早的医药文字记录。

      十四种古医书、一种生命理想

      它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它完整地呈现了汉代生活方式、丧葬观念,展现了汉代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就是马王堆汉墓。

      通过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我们知道了汉代贵族们研习的哲学与文化,梦想中的身后彼岸,了解到他们在此生的生命里如何获取体健与安康。

      此次“发现中医之美”展,也将展出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有关医疗与养生的珍贵帛书。通过它们,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依靠食疗让自己四肢康健,通过经络诊断病情,采用方剂、针灸祛除病患,也相信向鬼神祈祷能恢复健康。我们也看到了一种一以贯之的生命理想:通过人体顺应天地自然运行之道,远离痛苦,达臻幸福。

      九百医简、一尊漆人

      继马王堆医书之后,在成都出土的天回医简和经穴漆人强势翻开了中国医学史上新的一页。2012年老官山汉墓出土的920枚天回医简中分属九部医书,与记录巫术的木牍截然分开,是中医专门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医学已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天回医简是中国目前一次性出土医学竹简数量最多的考古发现,同时被认为极可能是古代神医扁鹊医派的失传医书。更重要的是,此发现打通了汉代医学传承的一大关键环节,扁鹊经脉医学由齐入蜀,对中国医学作出过重要贡献。

      与医简同时发现的经穴漆人,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年代最早、最完整的人体经穴模型。这尊仅14厘米高的“小人偶”,一直被珍藏、展示在成都博物馆二层的“花重锦官城”展厅内。若将医简记载的经脉循行路线与经穴漆人放在一处,它们将像医学教授的教材和教具那样,更加立体、形象地解决教学和实践问题。作为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天回医简和经穴漆人也将在此次展览中,向大家呈现2200年前秦汉之际的医疗发展水平。

      丹砂药盒、敦煌遗卷

      在开放、灿烂的唐代,为后世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在唐都长安,何家村窖藏的主人为后世留下了上千稀世遗宝,其中有多件完整的药具及残留药物。在本次展览上,我们也将看到素面提梁银罐,以及盛装“红光丹砂”的银药盒等珍贵文物,更可以从药盒内的清晰墨书,一窥中国医药与化学的交融。

      而敦煌,这座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作为世界文明之要津,也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医史文献和科学文化遗产。在举世瞩目的敦煌文书中,有世界上最早的食疗专著《食疗本草》、张仲景所撰名著《伤寒论》的同书异名本《金匮玉函经》、脉诊著作《玄感脉经》等中医药文献资料,它们在上世纪初流失海外,此次展览将展出十余件珍贵医药文献写本复制件。

      本次展览除了汇聚众多中医药考古重磅发现,还有更多兼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审美情趣的文物:

      包山楚简用十二枚医简,记录了一个鲜活的生命面对疾病的强力时的无奈;中山靖王墓中的长流银匜设计巧妙,可以撬开患者紧闭的口唇以灌服汤药;吐鲁番火焰山下,一个人为了重新行走而用杨树做了世界最早的假肢;而在甘肃武威出土的西夏文医方抄本中,将看到国内罕见的西夏文医学材料……

      9月17日-12月13日,这场集知识性与美学价值为一身的展览,将向世人展示中国古代中医药文化数千年的纵深与汪洋,也将展示人们如何直面疾病、并从中生发出的智慧与力量。在本次展览中,游客可以走进中医药的世界,从文物里唤醒历史记忆,从历史里读懂中华文明,从文化里获得民族自信。(图片由成都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