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文体
  • /

    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 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川渝地区主场城市活动成功举行

    2022-06-14 15:10:50

      本报讯(记者 赵蝶 文/图)时代共进,人民共享。6月11日,是2022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为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展示川渝两地文物保护利用成果,营造文物保护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展望川渝两地文旅融合发展的远大前景,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等主办,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川渝地区主场城市活动在世界遗产大足石刻所在地成功举行。


      共同建设

      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

      近年来,川渝两地文物部门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共同签订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召开川渝石窟保护利用专家座谈会,共同推进乐山大佛、安岳石窟等石窟寺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取得初步成效。

      活动现场,重庆市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签署《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川渝两地将全面加强川渝石窟寺保护利用合作,共同编制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共同组建专家团队,共同推动石窟寺保护关键技术攻关,共同开展石窟寺相关学术研究,共同实施川渝石窟寺考古行动,共同推进石窟寺综合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共同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共同打造以石窟寺为载体的精品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共同推出一批体现川渝特色的石窟寺外展精品,更好地统筹整合川渝石窟寺资源,深入挖掘川渝石窟寺突出价值和丰富内涵,携手打造中国南方石窟寺保护利用高地。

      共同构建

      川渝石窟寺保护创新体系

      川渝地区共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850处,约占全国总量二分之一。自6世纪起,川渝石窟1400年刊凿不绝,造像序列延续完整、造像数量浩瀚、题刻内容丰富,是中国晚期石窟发展的集大成者,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艺术鉴赏价值和文化交流价值。

      活动现场,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川渝石窟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室、川渝石窟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基地成立揭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市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将共同建设川渝石窟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室及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围绕石窟寺病害机理、水文地质、生物病害防治、保护修复材料、保存环境监测预警、数字化和展示利用、专项修复技术等领域,全面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实现基地共建、资源共享、课题共研、项目共推、人才共育、成果共赢,共同构建石窟寺保护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强化石窟寺科技创新能力,为川渝地区乃至中国南方石窟保护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共同讲好巴蜀文化故事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出席活动并分别致辞,向辛勤付出的广大文博工作者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希望川渝两地文物部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携手同心、踔厉奋发,共绘“一张图”、共下“一盘棋”、共建“一张网”,共同讲好巴蜀文化故事,为川渝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川渝两地2022年文物保护利用优秀项目·文物科技创新项目等获奖代表颁奖仪式、四川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与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大足石刻保护与传播专项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重庆市打击文物犯罪文物移交仪式、《圆融之境—李耘燕川渝石窟绘画作品展》开展仪式和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启用仪式。与会人员参观了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医院,考察了大足中小石窟保护工作。川渝地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机构、部分文博单位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等参加活动。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文体
  • /

    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 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川渝地区主场城市活动成功举行

    2022-06-14 15:10:50

      本报讯(记者 赵蝶 文/图)时代共进,人民共享。6月11日,是2022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为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展示川渝两地文物保护利用成果,营造文物保护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展望川渝两地文旅融合发展的远大前景,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等主办,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川渝地区主场城市活动在世界遗产大足石刻所在地成功举行。


      共同建设

      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

      近年来,川渝两地文物部门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共同签订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召开川渝石窟保护利用专家座谈会,共同推进乐山大佛、安岳石窟等石窟寺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取得初步成效。

      活动现场,重庆市文物局和四川省文物局签署《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川渝两地将全面加强川渝石窟寺保护利用合作,共同编制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共同组建专家团队,共同推动石窟寺保护关键技术攻关,共同开展石窟寺相关学术研究,共同实施川渝石窟寺考古行动,共同推进石窟寺综合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共同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共同打造以石窟寺为载体的精品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共同推出一批体现川渝特色的石窟寺外展精品,更好地统筹整合川渝石窟寺资源,深入挖掘川渝石窟寺突出价值和丰富内涵,携手打造中国南方石窟寺保护利用高地。

      共同构建

      川渝石窟寺保护创新体系

      川渝地区共有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850处,约占全国总量二分之一。自6世纪起,川渝石窟1400年刊凿不绝,造像序列延续完整、造像数量浩瀚、题刻内容丰富,是中国晚期石窟发展的集大成者,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艺术鉴赏价值和文化交流价值。

      活动现场,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川渝石窟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室、川渝石窟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基地成立揭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市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将共同建设川渝石窟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室及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围绕石窟寺病害机理、水文地质、生物病害防治、保护修复材料、保存环境监测预警、数字化和展示利用、专项修复技术等领域,全面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实现基地共建、资源共享、课题共研、项目共推、人才共育、成果共赢,共同构建石窟寺保护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强化石窟寺科技创新能力,为川渝地区乃至中国南方石窟保护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共同讲好巴蜀文化故事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出席活动并分别致辞,向辛勤付出的广大文博工作者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希望川渝两地文物部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携手同心、踔厉奋发,共绘“一张图”、共下“一盘棋”、共建“一张网”,共同讲好巴蜀文化故事,为川渝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川渝两地2022年文物保护利用优秀项目·文物科技创新项目等获奖代表颁奖仪式、四川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与重庆大足石刻研究院合作协议签订仪式、《大足石刻保护与传播专项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重庆市打击文物犯罪文物移交仪式、《圆融之境—李耘燕川渝石窟绘画作品展》开展仪式和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启用仪式。与会人员参观了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医院,考察了大足中小石窟保护工作。川渝地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机构、部分文博单位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等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