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文体
  • /

    山水承文脉 扬帆谱新篇 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加速崛起

    2024-10-28 10:26:31 来源:西部经济网

    都江堰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构建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如同那号角声一般,让曾经的远山淡影在新时代、新使命、新定位下,成为文化遗产赋能城市发展的新路径。

    三年来,在全力推动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建设从战略图变为实景图过程中,都江堰市始终围绕“传承天府文脉”这一主题,用文化遗产价值这把钥匙,不断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文化底蕴,守护城市的“根”与“魂”。当广阔蓝图逐步具象化,古老的文化遗产开始在这里焕发新生,绿水青山逐渐转化为金山银山……

    图据:折耳兔

    以文塑旅

    文物活态绽放新光彩

    走进去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的都江堰市博物馆,序厅灵动的主图瞬间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你看,我们序厅的这幅主图,是通过投影融合技术让人物和故事‘活’起来。展厅进门右侧的灵岩石经,则是通过万经垂落景观打造来给观众营造一个沉浸式的观览体验。除了这些,在展厅内,通过互动触摸,还会给观众呈现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场景……”细数市博物馆改造提升后的变化,都江堰市文保中心文博馆员付三云深感振奋,在他看来,借助高科技手段,不仅文物能得到有效保护,也能让更多人轻松叩响都江堰文博世界的大门,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在与这些古迹文物‘对话’的过程中,大家能更清楚地看到都江堰市以往的样子,看到这片土地上文明和文化生长的历程,相信这能吸引更多人用心去品读都江堰市的历史。”

    付三云告诉记者,自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每一个来到都江堰市博物馆的人都会对“磐石有灵”石刻精品展留下深刻印象。其展陈的92件石质文物为汉代至民国时期的可移动文物,是都江堰市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它们从不同角度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透过它们,人们对都江堰历史的“来龙去脉”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些文物遗址里的故事不仅诉说着都江堰市的过去,也将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当下和未来,感谢它们带我们认清了来路,也让我们找到了文化自信。”游客李晓琴说道。

    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三遗之城”,目前,都江堰市拥有不可移动文物312处和可移动文物10920件(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近年来,紧紧围绕传承天府文脉这一主题,都江堰市在“三遗”价值上强保护担作为,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思维,通过大力实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有效盘活沉睡商标、积极搭建活态展示平台等举措,更好地实现在活化中保护、在发展中传承。

    图据:折耳兔

    然而,对于像付三云这样的文博人而言,活化中保护远不止于展陈与讲述。在市文保中心,通过对文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数据采集,借力科技,将一件件文物编织起了属于它们的数字生命网。如果说,不可移动文物“一张图”综合管理系统的构建,是让历史的脉络更加清晰可触,那么,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的如火如荼,玉堂窑址、芒城遗址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则是将历史的记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世人。而花蕊夫人Cosplay、秦风汉韵文化旅拍等互动体验场景的打造,更是让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世遗”的温度与活力,让游客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深度领略“三遗之城”的独特魅力。

    据都江堰市文广体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光杰介绍,目前,青城山古建筑群圆明宫修缮工程完成约95%,灵岩寺及千佛塔维修工程项目、上皇观文物维修工程(一期)均已竣工并完成初验。都江堰市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陈列馆展陈提升项目加快推进。成功申报首批四川省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县域试点。“古迹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开展,让更多人感知历史,探索新知。”

    世遗添韵

    城市好礼蕴含文博味

    人们眼中的都江堰,其实远不止文物出彩。在茶溪谷的展厅内,除了茶香萦绕,还有装点着室内空间的各种精致茶文创产品,件件都饱含着都江堰的文化底蕴。“这是我们获得第十三届四川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的产品青城玉茗。”站在陈列展架前,四川川茶金花、成都工匠、茶溪谷家庭农场总经理王小琴向记者介绍起产品研发背后的故事。“我们的产品同名于张大千创作的《青城玉茗》,外包装引用了大师这幅画作。这幅画是当年大师以都江堰的茶为主题创作。茶叶的绿色、茶水的清澈、茶香的飘逸,都被巧妙融入画中,人们在欣赏画作时,也能感受到都江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实,早在2022年春茶上市前,都江堰青城贡品堂茶业有限公司就在都江堰市文广体旅局指导下,开始深度挖掘灵岩寺的文物历史,研发推广城市历史文化IP的文创产品和城市好礼。“曾当过灵岩寺主持的传西法师精通文学、佛学、茶学,他相信灵岩山有天赐灵物,便带弟子醉心寻觅,寻得婆娑林中灵岩山茶。后通过传西法师的制茶绝技,成功制作了‘珍眉绿茶’。我们的研发团队通过拜访科研院所,走访民间制茶艺人,在传统技艺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研发出‘灵岩珍眉’系列产品。”

    据王小琴介绍,“灵岩珍眉”包含了绿茶、白茶、红茶等几大类产品,开发了灵岩珍眉“远山、观山、悦山、见山”等系列城市IP文创好礼,产品推出一经亮相便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我们一直致力于都江堰青城山历史名茶文化的挖掘和失传茶品的研制。未来,还将继续把都江堰山、水、道、大熊猫文化元素融入我们的茶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独特的山水灵气。”

    事实上,灵岩珍眉和青城玉茗产品推出的背后是都江堰市借助研发推广城市历史文化IP的文创产品和城市好礼,迈出在活化中保护的探索步伐的生动实践。三年来,聚焦“在活化中保护、在发展中传承”,都江堰市多措并举,有效盘活“沉睡”商标,以创意化方式讲好都江堰故事,不断创新推进“大遗产、大青城、大灌区、大熊猫、大冰雪”文化旅游场景化、产品化、项目化。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时尚化、国际化转变,孵化更多体现都江堰元素、彰显都江堰魅力的文化旅游产品。接下来,我们还将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推陈出新,让精品文化复原与旅游产品创新相结合。真正让都江堰的山、都江堰的水、都江堰的历史展现它的与众不同,厚重深远的文化底蕴,古今交融的城市气质,开放创新的文化自信,能通过更多渠道和载体进行展示。”郑光杰说道。

    聚焦转换

    天府文化丰厚底蕴足

    构建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都江堰是有底气的。如果说“世界遗产地”这块金字招牌,是给予都江堰市文旅融合发展以充足的底气,那扎实有效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则是都江堰市在保护与传承中砥砺前行的生动实践。

    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城市,三年来,都江堰市一直立足于“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积极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让文化因传承而存续,让古迹因保护而守住历史根脉。

    “我们搭建了都江堰—青城山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智库、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共建培育基地,‘一院一库一基地’文化遗产研究平台,编制了文旅专项规划,并对外发布了‘3+1’文旅产业扶持政策。”据郑光杰介绍,都江堰市还先后整理出版了《都江堰市文物志》《都江堰市考古资料集》等10余部学术专著,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文章30余篇,同时,不断深化与故宫博物院、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机构的战略合作。

    ▲都江堰—青城山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都江堰市以“活态传承”为出发点,启动了非遗陈列展示数字化提升项目。传统金铜制作技艺和青城传统制茶入选第六批省级代表性项目,4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成功入选成都市级第七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青城乳酒和青城传统制茶分别入选成都市第一批非遗工坊目录;都江堰市青城龙跷武术馆、都江堰市山人古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入选成都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推荐名单;皮影、青城武术等2个项目纳入大运村互动体验项目;成都皮影博物馆入选成都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美学场景推荐名单……

    “我们还组织安龙川派盆景、聚源竹雕、青城马椅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参与世园会展陈活动,推介都江堰文旅资源、文创产品、非遗项目参加成都文化旅游(巴黎)专场推介会和主题文化艺术展、2024年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深度展示‘三遗之城’文化底蕴。”郑光杰说道。

    此外,都江堰市还和中国文物学会、浙江卫视联合制作大型文化遗产真人秀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中的都江堰篇,以此扩大文化遗产传播力影响力。从“治”水到“智”水,从古老到现代,都江堰市的文化遗产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传下去”“活起来”路径,都江堰市还将继续瞄准“传承天府文脉”这一主题,更好地在活化中保护、在发展中传承,塑造新时代的古堰人文和青城气韵,让文物在活态中绽放新光彩,让文化在传承中生生不息,让游客们在这里的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每一眼都饱含着文化的深情。(供稿: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文体
  • /

    山水承文脉 扬帆谱新篇 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加速崛起

    2024-10-28 10:26:31 来源:西部经济网

    都江堰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构建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如同那号角声一般,让曾经的远山淡影在新时代、新使命、新定位下,成为文化遗产赋能城市发展的新路径。

    三年来,在全力推动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建设从战略图变为实景图过程中,都江堰市始终围绕“传承天府文脉”这一主题,用文化遗产价值这把钥匙,不断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文化底蕴,守护城市的“根”与“魂”。当广阔蓝图逐步具象化,古老的文化遗产开始在这里焕发新生,绿水青山逐渐转化为金山银山……

    图据:折耳兔

    以文塑旅

    文物活态绽放新光彩

    走进去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的都江堰市博物馆,序厅灵动的主图瞬间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你看,我们序厅的这幅主图,是通过投影融合技术让人物和故事‘活’起来。展厅进门右侧的灵岩石经,则是通过万经垂落景观打造来给观众营造一个沉浸式的观览体验。除了这些,在展厅内,通过互动触摸,还会给观众呈现民间故事白蛇传的场景……”细数市博物馆改造提升后的变化,都江堰市文保中心文博馆员付三云深感振奋,在他看来,借助高科技手段,不仅文物能得到有效保护,也能让更多人轻松叩响都江堰文博世界的大门,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在与这些古迹文物‘对话’的过程中,大家能更清楚地看到都江堰市以往的样子,看到这片土地上文明和文化生长的历程,相信这能吸引更多人用心去品读都江堰市的历史。”

    付三云告诉记者,自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每一个来到都江堰市博物馆的人都会对“磐石有灵”石刻精品展留下深刻印象。其展陈的92件石质文物为汉代至民国时期的可移动文物,是都江堰市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它们从不同角度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透过它们,人们对都江堰历史的“来龙去脉”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些文物遗址里的故事不仅诉说着都江堰市的过去,也将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当下和未来,感谢它们带我们认清了来路,也让我们找到了文化自信。”游客李晓琴说道。

    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三遗之城”,目前,都江堰市拥有不可移动文物312处和可移动文物10920件(套)。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近年来,紧紧围绕传承天府文脉这一主题,都江堰市在“三遗”价值上强保护担作为,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思维,通过大力实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有效盘活沉睡商标、积极搭建活态展示平台等举措,更好地实现在活化中保护、在发展中传承。

    图据:折耳兔

    然而,对于像付三云这样的文博人而言,活化中保护远不止于展陈与讲述。在市文保中心,通过对文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数据采集,借力科技,将一件件文物编织起了属于它们的数字生命网。如果说,不可移动文物“一张图”综合管理系统的构建,是让历史的脉络更加清晰可触,那么,文物保护修缮工程的如火如荼,玉堂窑址、芒城遗址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则是将历史的记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世人。而花蕊夫人Cosplay、秦风汉韵文化旅拍等互动体验场景的打造,更是让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世遗”的温度与活力,让游客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深度领略“三遗之城”的独特魅力。

    据都江堰市文广体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光杰介绍,目前,青城山古建筑群圆明宫修缮工程完成约95%,灵岩寺及千佛塔维修工程项目、上皇观文物维修工程(一期)均已竣工并完成初验。都江堰市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陈列馆展陈提升项目加快推进。成功申报首批四川省历史文化遗产综合保护利用县域试点。“古迹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开展,让更多人感知历史,探索新知。”

    世遗添韵

    城市好礼蕴含文博味

    人们眼中的都江堰,其实远不止文物出彩。在茶溪谷的展厅内,除了茶香萦绕,还有装点着室内空间的各种精致茶文创产品,件件都饱含着都江堰的文化底蕴。“这是我们获得第十三届四川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的产品青城玉茗。”站在陈列展架前,四川川茶金花、成都工匠、茶溪谷家庭农场总经理王小琴向记者介绍起产品研发背后的故事。“我们的产品同名于张大千创作的《青城玉茗》,外包装引用了大师这幅画作。这幅画是当年大师以都江堰的茶为主题创作。茶叶的绿色、茶水的清澈、茶香的飘逸,都被巧妙融入画中,人们在欣赏画作时,也能感受到都江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实,早在2022年春茶上市前,都江堰青城贡品堂茶业有限公司就在都江堰市文广体旅局指导下,开始深度挖掘灵岩寺的文物历史,研发推广城市历史文化IP的文创产品和城市好礼。“曾当过灵岩寺主持的传西法师精通文学、佛学、茶学,他相信灵岩山有天赐灵物,便带弟子醉心寻觅,寻得婆娑林中灵岩山茶。后通过传西法师的制茶绝技,成功制作了‘珍眉绿茶’。我们的研发团队通过拜访科研院所,走访民间制茶艺人,在传统技艺基础上结合现代工艺研发出‘灵岩珍眉’系列产品。”

    据王小琴介绍,“灵岩珍眉”包含了绿茶、白茶、红茶等几大类产品,开发了灵岩珍眉“远山、观山、悦山、见山”等系列城市IP文创好礼,产品推出一经亮相便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我们一直致力于都江堰青城山历史名茶文化的挖掘和失传茶品的研制。未来,还将继续把都江堰山、水、道、大熊猫文化元素融入我们的茶品,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独特的山水灵气。”

    事实上,灵岩珍眉和青城玉茗产品推出的背后是都江堰市借助研发推广城市历史文化IP的文创产品和城市好礼,迈出在活化中保护的探索步伐的生动实践。三年来,聚焦“在活化中保护、在发展中传承”,都江堰市多措并举,有效盘活“沉睡”商标,以创意化方式讲好都江堰故事,不断创新推进“大遗产、大青城、大灌区、大熊猫、大冰雪”文化旅游场景化、产品化、项目化。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时尚化、国际化转变,孵化更多体现都江堰元素、彰显都江堰魅力的文化旅游产品。接下来,我们还将充分利用优质资源推陈出新,让精品文化复原与旅游产品创新相结合。真正让都江堰的山、都江堰的水、都江堰的历史展现它的与众不同,厚重深远的文化底蕴,古今交融的城市气质,开放创新的文化自信,能通过更多渠道和载体进行展示。”郑光杰说道。

    聚焦转换

    天府文化丰厚底蕴足

    构建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都江堰是有底气的。如果说“世界遗产地”这块金字招牌,是给予都江堰市文旅融合发展以充足的底气,那扎实有效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则是都江堰市在保护与传承中砥砺前行的生动实践。

    作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城市,三年来,都江堰市一直立足于“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积极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让文化因传承而存续,让古迹因保护而守住历史根脉。

    “我们搭建了都江堰—青城山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智库、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共建培育基地,‘一院一库一基地’文化遗产研究平台,编制了文旅专项规划,并对外发布了‘3+1’文旅产业扶持政策。”据郑光杰介绍,都江堰市还先后整理出版了《都江堰市文物志》《都江堰市考古资料集》等10余部学术专著,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研究文章30余篇,同时,不断深化与故宫博物院、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机构的战略合作。

    ▲都江堰—青城山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都江堰市以“活态传承”为出发点,启动了非遗陈列展示数字化提升项目。传统金铜制作技艺和青城传统制茶入选第六批省级代表性项目,4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成功入选成都市级第七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青城乳酒和青城传统制茶分别入选成都市第一批非遗工坊目录;都江堰市青城龙跷武术馆、都江堰市山人古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入选成都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推荐名单;皮影、青城武术等2个项目纳入大运村互动体验项目;成都皮影博物馆入选成都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活美学场景推荐名单……

    “我们还组织安龙川派盆景、聚源竹雕、青城马椅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参与世园会展陈活动,推介都江堰文旅资源、文创产品、非遗项目参加成都文化旅游(巴黎)专场推介会和主题文化艺术展、2024年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深度展示‘三遗之城’文化底蕴。”郑光杰说道。

    此外,都江堰市还和中国文物学会、浙江卫视联合制作大型文化遗产真人秀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中的都江堰篇,以此扩大文化遗产传播力影响力。从“治”水到“智”水,从古老到现代,都江堰市的文化遗产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传下去”“活起来”路径,都江堰市还将继续瞄准“传承天府文脉”这一主题,更好地在活化中保护、在发展中传承,塑造新时代的古堰人文和青城气韵,让文物在活态中绽放新光彩,让文化在传承中生生不息,让游客们在这里的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每一眼都饱含着文化的深情。(供稿:都江堰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