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6 15:42:19
“你有一个很美妙的世界,而声音让这个世界里的虚幻变得真实。”——这句话来自《星球大战》中的著名声音设计师BenBurtt。诚然,强大的视觉特效是科幻片立足之本,但若少了逼真的音效设计,那么观众也不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记者采访到了好莱坞华人声音设计师逄博,请她分享了自己在第66届金卷轴奖提名科幻短片《TheBeacon》中的创作经历。
逄博携影片《The Beacon》受邀出席于洛杉矶举办的第66届金卷轴奖颁奖典礼
确定风格
科幻片因其无边际的想象力以及突破传统的世界观给予了创作者广阔的发挥空间,当然,与之相伴的是远多过剧情片的、成百上千的不确定因素,需要不断摸索,然后做出决定。为了保证影片有一个连贯的情节与情绪发展,在投入声音设计前,逄博不厌其烦地与导演多次交流故事以确定影片声音设计的基调——《The Beacon》围绕男主角马克的寻妻之旅展开,随着他克服重重困难,我们逐渐了解其妻子的死因——夫妻俩在环境恶劣的工业区生活,为了改变生活现状,妻子毅然接受危险任务,以期早日搬离贫困的环境。整部影片始终危机四伏,为配合这种黑暗压抑的基调,逄博专门选用了低频率的音效去烘托氛围,为此,她进行了大量的拟音和实录工作。拟音棚内,从低音鼓的敲击声到打雷板的颤栗声,拟音棚外,从滚石的碰撞声到木板的摩擦声,她大胆尝试了十数种她能想到的声音元素。在此基础上,她还利用了声音合成的原理,进行了底层音效的搭建与设计工作,创造了很多低频氛围音。正是这些音效的组合,为电影增加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戏剧色彩。
用声音将飞船人格化
飞船,是《The Beacon》这部影片中最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为它进行声音设计是一大挑战。“之前我没怎么做过科幻类型的片子,更不用说给飞船设计‘性格’,这对我而言是个全新的挑战,必须从零摸索,但正是这种未知让我充满兴奋。” 飞船是想象之物,无从在现实中找寻参照物,但若想创造逼真的音效,还是免不了要从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中找寻灵感。逄博与特效总监对照着飞船的结构图,了解到其动力源,进而根据飞船的结构,确立不同部位的发声特点,这对于用声音表现飞船的运动状态尤为重要。例如,飞船的头部以发动机为主,逄博就要挑选最合适的发动机类型。机身是主人公的活动区,要表现其体积感,逄博采用了滚石的共振声、雷的轰隆声、以及沉重的金属体共鸣声;而机尾部分是燃料燃烧的区域,涉及到气体排放,逄博则选用了以火为主动力源的声音以及高压气体与空气的摩擦声音。
马克的飞船看起来破旧不堪,“我当时便联想起坐火车时,两节车厢连接处的车轮与铁轨的摩擦碰撞声”,逄博回忆道。她于是拿起了录音机,亲自收录了这种富有特点的声音,并在后期进行了频率均衡、混响等艺术加工。在影片中,飞船的设定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陪伴马克的伴侣,这就要求声音设计不仅要逼真,还要赋予飞船拟人化的性格。对此,逄博选取了动物的低吟声和人的呼吸声,对其进行了音调变化和失真处理后叠加到飞船的基础声音设计上,这样就有了飞船战斗状态时的愤怒低吟以及加速后逐渐平稳的呼吸等拟人效果。
逄博在火车上进行声音收录工作
独属于反派的神秘信号
“在《大白鲨》中,每当大白鲨逼近时,就会响起固定的旋律,导致后来即使大白鲨没出现,但观众只要听到那个旋律,也会立刻紧张起来。这种靠重复旋律操控观众心理的方法被称为‘音乐动机’ ”。《The Beacon》里反派的声音设计也采用了类似的技巧,逄博为反派角色设计了特殊信号,这信号有种幽灵般的紧张与神秘感,前后可以拆分为三层——在节奏上,每个重复的小节都包括一个重音和紧跟其后的颤抖尾音,让人听了有种不祥的预感,汗毛倒竖;音色方面,除了电子信号传播的声音,逄博还添加了经过特殊处理的风铃、水滴和水鼓的声音,营造出了一种空灵的质感;在此之上,还能隐约听到中年女人的尖叫声,它暗示了信号发出者拟人化的一面。
《The Beacon》中前后共有近250个特效镜头,它们共同支撑起了一个大胆的幻想世界。这世界中的每个元素都成为了声音设计师的灵感来源,同时,每一个声音元素又反过来给予了这个世界可知可感的生命。正是二者间的相辅相成,得以带给观众一场沉浸式的视听盛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0-05-26 15:42:19
“你有一个很美妙的世界,而声音让这个世界里的虚幻变得真实。”——这句话来自《星球大战》中的著名声音设计师BenBurtt。诚然,强大的视觉特效是科幻片立足之本,但若少了逼真的音效设计,那么观众也不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记者采访到了好莱坞华人声音设计师逄博,请她分享了自己在第66届金卷轴奖提名科幻短片《TheBeacon》中的创作经历。
逄博携影片《The Beacon》受邀出席于洛杉矶举办的第66届金卷轴奖颁奖典礼
确定风格
科幻片因其无边际的想象力以及突破传统的世界观给予了创作者广阔的发挥空间,当然,与之相伴的是远多过剧情片的、成百上千的不确定因素,需要不断摸索,然后做出决定。为了保证影片有一个连贯的情节与情绪发展,在投入声音设计前,逄博不厌其烦地与导演多次交流故事以确定影片声音设计的基调——《The Beacon》围绕男主角马克的寻妻之旅展开,随着他克服重重困难,我们逐渐了解其妻子的死因——夫妻俩在环境恶劣的工业区生活,为了改变生活现状,妻子毅然接受危险任务,以期早日搬离贫困的环境。整部影片始终危机四伏,为配合这种黑暗压抑的基调,逄博专门选用了低频率的音效去烘托氛围,为此,她进行了大量的拟音和实录工作。拟音棚内,从低音鼓的敲击声到打雷板的颤栗声,拟音棚外,从滚石的碰撞声到木板的摩擦声,她大胆尝试了十数种她能想到的声音元素。在此基础上,她还利用了声音合成的原理,进行了底层音效的搭建与设计工作,创造了很多低频氛围音。正是这些音效的组合,为电影增加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戏剧色彩。
用声音将飞船人格化
飞船,是《The Beacon》这部影片中最重要的视觉元素之一,为它进行声音设计是一大挑战。“之前我没怎么做过科幻类型的片子,更不用说给飞船设计‘性格’,这对我而言是个全新的挑战,必须从零摸索,但正是这种未知让我充满兴奋。” 飞船是想象之物,无从在现实中找寻参照物,但若想创造逼真的音效,还是免不了要从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中找寻灵感。逄博与特效总监对照着飞船的结构图,了解到其动力源,进而根据飞船的结构,确立不同部位的发声特点,这对于用声音表现飞船的运动状态尤为重要。例如,飞船的头部以发动机为主,逄博就要挑选最合适的发动机类型。机身是主人公的活动区,要表现其体积感,逄博采用了滚石的共振声、雷的轰隆声、以及沉重的金属体共鸣声;而机尾部分是燃料燃烧的区域,涉及到气体排放,逄博则选用了以火为主动力源的声音以及高压气体与空气的摩擦声音。
马克的飞船看起来破旧不堪,“我当时便联想起坐火车时,两节车厢连接处的车轮与铁轨的摩擦碰撞声”,逄博回忆道。她于是拿起了录音机,亲自收录了这种富有特点的声音,并在后期进行了频率均衡、混响等艺术加工。在影片中,飞船的设定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陪伴马克的伴侣,这就要求声音设计不仅要逼真,还要赋予飞船拟人化的性格。对此,逄博选取了动物的低吟声和人的呼吸声,对其进行了音调变化和失真处理后叠加到飞船的基础声音设计上,这样就有了飞船战斗状态时的愤怒低吟以及加速后逐渐平稳的呼吸等拟人效果。
逄博在火车上进行声音收录工作
独属于反派的神秘信号
“在《大白鲨》中,每当大白鲨逼近时,就会响起固定的旋律,导致后来即使大白鲨没出现,但观众只要听到那个旋律,也会立刻紧张起来。这种靠重复旋律操控观众心理的方法被称为‘音乐动机’ ”。《The Beacon》里反派的声音设计也采用了类似的技巧,逄博为反派角色设计了特殊信号,这信号有种幽灵般的紧张与神秘感,前后可以拆分为三层——在节奏上,每个重复的小节都包括一个重音和紧跟其后的颤抖尾音,让人听了有种不祥的预感,汗毛倒竖;音色方面,除了电子信号传播的声音,逄博还添加了经过特殊处理的风铃、水滴和水鼓的声音,营造出了一种空灵的质感;在此之上,还能隐约听到中年女人的尖叫声,它暗示了信号发出者拟人化的一面。
《The Beacon》中前后共有近250个特效镜头,它们共同支撑起了一个大胆的幻想世界。这世界中的每个元素都成为了声音设计师的灵感来源,同时,每一个声音元素又反过来给予了这个世界可知可感的生命。正是二者间的相辅相成,得以带给观众一场沉浸式的视听盛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