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文体
  • /

    水母影业活跃在西宁影展板砖论坛

    2020-08-10 16:15:48

      一年一度的first青年电影展在西宁狂野开幕,水母影业创始人谢昀菲和陈学良在电影展板砖论坛崭露头角,其中谢昀菲与论坛嘉宾文牧野、刘露以及魏书钧就疫情下的电影产业投资与发展展开交流,碰撞出出人意料的火花。以下为部分交流实录:

      水母影业联合创始人谢昀菲问:

      我是水母影业的联合创始人谢昀菲,公司主做电影投资,我们很想发掘支持一些有创造力的年轻导演,现阶段我们的年轻电影人好像更多的在关注一些个人身边的故事,将目光关局限在家门之内,看起来,这种类别主导着年轻电影人的创作方向,也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似乎我们的年轻电影人只关心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对外面的世界漠不关心,基于关注标的的局限性,是否感觉比较难体现创造力?这次我也想借机会问问几位老师,我们的年轻电影人和去年很火的短片集《爱,死亡与机器人》或者说像饺子导演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那种短片横向对比,你们是否认为现阶段我们的年轻电影人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有问题,那问题在哪里?


      图为水母影业谢昀菲向论坛嘉宾提问

      刘露:

      我和文牧野导演的电影都是身边的故事,都是我们自己经历过的,虽然故事没有很遥远,但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思考,所以我把它描述和呈现出来,可能有的导演不一样。但是有些创作者是通过生活经历、直接借鉴生活经验,用大量有趣和吸引人的故事结构把它呈现出来,我觉得这跟有没更大的受众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人的情感是共通的,只要这个情感是真挚的,你只要用好的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他一样会有受众。当然情感有大众和小众的,我的情感是大众向的,所以年轻的创作者前一二部作品用最真挚的情感表现出来的作品,我觉得就是好的,不然他很虚空的去抓一个所谓的情感,他不能理解这个东西,这反而是一个不好的不良性的表达方式。或者我不排除有些人的情感比较广博,比较特殊些,能理解一些生活以外的东西,但是我自己的作品都是来自生活当中。


    图为《驴得水》导演、编剧刘露

      文牧野和魏书钧:

      复议,我也同意刘露老师说的观点。

      水母影业联合创始人谢昀菲问:

      这次我们在first电影展上发现了一部非常棒的电影《哈日夫》,我个人以及电影行业的一些导演都认为这是一部拥有普世价值——也就是全世界都能看懂的故事的电影,从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角度看,我认为我们越来越需要这种电影,用世界的语言讲中国人讲的故事,几位老师觉得,我们的年轻电影人,应该怎么往这个方向走的更远,或者说,几位老师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另外所谓的“中国特色”这四个字,是否还应该加持在我们的电影创作领域?我们什么时候,中国电影可以走向全球?

      刘露:

      我看过《哈日夫》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确认让人感动流泪,但是作者在创作之初没想着要去迎合谁,就写了一匹蒙古的马,就是他个人的情感,所以他并没有要赋予它什么民族意义,然后他用很类型片的故事讲一个人和动物的情感,他并没有在前期想的那些特殊的含义,大家觉得它很好看,是因为他情感很真挚,他说故事很严谨,让人很有代入感。我在家带着我三岁的女儿一起看,没想到她都看哭了,可见这个电影的情感是很朴挚的,连个还不会说话的三岁孩子都能接受到这个情感,所以这个故事就是真挚的简单的能打动人的,这就是创作者从自己的情感出发的。至于是否能让国内以外的人都能看得懂中国电影,只能说他们没接触到,并不代表他们看不懂。

      文牧野:

      我们走出国门不是用说的喊的,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熟悉的土壤里,像颗大树一样,根扎的越深,树就会越高,树枝就会伸出去,所以核心是扎好自己的根,扎着扎着就出去了。


    图为《我不是药神》导演、编剧文牧野

      “核心是扎好自己的根,扎着扎着就出去了……”这是这次板砖论坛上最动人的一句话。水母影业联合创始人谢昀菲谢总也对此深表赞同,赢得现场掌声一片。


    图(从左到右)为导演/编剧魏书钧、文牧野、刘露以及主持人段炼

      随着first青年电影展的开幕,电影行业新的纪元正在开始,“相信我们的电影因为扎根得久,厚积的力量也会更强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文体
  • /

    水母影业活跃在西宁影展板砖论坛

    2020-08-10 16:15:48

      一年一度的first青年电影展在西宁狂野开幕,水母影业创始人谢昀菲和陈学良在电影展板砖论坛崭露头角,其中谢昀菲与论坛嘉宾文牧野、刘露以及魏书钧就疫情下的电影产业投资与发展展开交流,碰撞出出人意料的火花。以下为部分交流实录:

      水母影业联合创始人谢昀菲问:

      我是水母影业的联合创始人谢昀菲,公司主做电影投资,我们很想发掘支持一些有创造力的年轻导演,现阶段我们的年轻电影人好像更多的在关注一些个人身边的故事,将目光关局限在家门之内,看起来,这种类别主导着年轻电影人的创作方向,也容易给人一种错觉,似乎我们的年轻电影人只关心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对外面的世界漠不关心,基于关注标的的局限性,是否感觉比较难体现创造力?这次我也想借机会问问几位老师,我们的年轻电影人和去年很火的短片集《爱,死亡与机器人》或者说像饺子导演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那种短片横向对比,你们是否认为现阶段我们的年轻电影人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有问题,那问题在哪里?


      图为水母影业谢昀菲向论坛嘉宾提问

      刘露:

      我和文牧野导演的电影都是身边的故事,都是我们自己经历过的,虽然故事没有很遥远,但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思考,所以我把它描述和呈现出来,可能有的导演不一样。但是有些创作者是通过生活经历、直接借鉴生活经验,用大量有趣和吸引人的故事结构把它呈现出来,我觉得这跟有没更大的受众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人的情感是共通的,只要这个情感是真挚的,你只要用好的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他一样会有受众。当然情感有大众和小众的,我的情感是大众向的,所以年轻的创作者前一二部作品用最真挚的情感表现出来的作品,我觉得就是好的,不然他很虚空的去抓一个所谓的情感,他不能理解这个东西,这反而是一个不好的不良性的表达方式。或者我不排除有些人的情感比较广博,比较特殊些,能理解一些生活以外的东西,但是我自己的作品都是来自生活当中。


    图为《驴得水》导演、编剧刘露

      文牧野和魏书钧:

      复议,我也同意刘露老师说的观点。

      水母影业联合创始人谢昀菲问:

      这次我们在first电影展上发现了一部非常棒的电影《哈日夫》,我个人以及电影行业的一些导演都认为这是一部拥有普世价值——也就是全世界都能看懂的故事的电影,从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角度看,我认为我们越来越需要这种电影,用世界的语言讲中国人讲的故事,几位老师觉得,我们的年轻电影人,应该怎么往这个方向走的更远,或者说,几位老师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另外所谓的“中国特色”这四个字,是否还应该加持在我们的电影创作领域?我们什么时候,中国电影可以走向全球?

      刘露:

      我看过《哈日夫》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确认让人感动流泪,但是作者在创作之初没想着要去迎合谁,就写了一匹蒙古的马,就是他个人的情感,所以他并没有要赋予它什么民族意义,然后他用很类型片的故事讲一个人和动物的情感,他并没有在前期想的那些特殊的含义,大家觉得它很好看,是因为他情感很真挚,他说故事很严谨,让人很有代入感。我在家带着我三岁的女儿一起看,没想到她都看哭了,可见这个电影的情感是很朴挚的,连个还不会说话的三岁孩子都能接受到这个情感,所以这个故事就是真挚的简单的能打动人的,这就是创作者从自己的情感出发的。至于是否能让国内以外的人都能看得懂中国电影,只能说他们没接触到,并不代表他们看不懂。

      文牧野:

      我们走出国门不是用说的喊的,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熟悉的土壤里,像颗大树一样,根扎的越深,树就会越高,树枝就会伸出去,所以核心是扎好自己的根,扎着扎着就出去了。


    图为《我不是药神》导演、编剧文牧野

      “核心是扎好自己的根,扎着扎着就出去了……”这是这次板砖论坛上最动人的一句话。水母影业联合创始人谢昀菲谢总也对此深表赞同,赢得现场掌声一片。


    图(从左到右)为导演/编剧魏书钧、文牧野、刘露以及主持人段炼

      随着first青年电影展的开幕,电影行业新的纪元正在开始,“相信我们的电影因为扎根得久,厚积的力量也会更强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