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时政
  • /
  • 要闻
  • /

    四川:坚持以创新为主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新闻发布会召开

    2024-05-14 15:40:11 来源:西部经济网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5月13日在成都举行。5月14日,中共四川省委在成都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会有关情况,解读全会精神。省委、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全会把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从实际出发,对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整体谋划,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四川使命任务的政治担当,是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四川的细化、实化、具体化。
      全会立足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四川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到2027年全省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经济总量再跨两个万亿元台阶;到2035年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强省,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彰显了省委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意志决心。
      全会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演进的时代潮流,抢抓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历史机遇,围绕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对以创新为主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构建更高水平安全格局、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水平作出重大部署,对于更好支撑我省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现代化经济强省全面跃升,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走在前列、多作贡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抓好“五个统筹” 
      向“新”求“质”
      会上表示,四川建设“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都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这次省委全会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提出一方面以创新为主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不断提升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必将持续稳固提升四川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能级位势,为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下一步,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加快塑造四川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具体来讲,要抓好“五个统筹”:统筹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要素、产业创新作为关键载体,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着力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培育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统筹好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重在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统筹好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和共同富裕,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不断缩小贫富差距;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增强市场配置力、法治保障力、政府服务力;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把各方面风险防控好,更好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
      厚植新质生产力创新本底
      扩大新质生产力规模能级
      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厚植新质生产力创新本底。将以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加快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心载体,加速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功能集成、创新主体融通、创新人才汇聚,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聚焦先进核能、生物医药、深地科学、天文观测、空气动力等领域建设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置集群,推动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锦屏深地实验室等设施产出更多重大成果,打造原始创新“国之重器”。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扩大新质生产力规模能级。着力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和推广应用,培育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和核医疗产业等新增长引擎,提升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等3个国家级集群和集成电路、无人机等23个省级集群发展能级。大力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目前正在实施或拟于年内实施设备更新项目超2700个,项目设备投资总额近5000亿元。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努力打造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标志性产品和应用场景,积极争取国家未来产业重大布局。同时,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全产业链能级整体跃升。
      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方面,充分发挥省数据局的统筹作用,有效整合并规范运行公共数据基础支撑平台,推动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合规高效流通。建设“智改数转”赋能平台,动态发布优质供应商和服务清单,分行业组织供需对接,加快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制造业。近年已培育全球“灯塔工厂”3个、“数字领航”企业3户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5家,上云企业超42万户。据初步摸排,全省正在实施和储备“智改数转”项目近3000个、投资总额超过6500亿元。
      在促进能源资源绿色转型方面,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扩大和创新电力市场化交易,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六大行动”,发挥清洁能源优势,加速工业能源动力清洁化,推广应用绿色设计和绿色低碳技术,构建从原料、设备、工艺、产品到循环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体系,加速制造业全过程绿色化转型。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含绿量”。深入实施石化、有色、冶金、建材碳中和碳达峰行动,低排放电炉炼钢产能占比全国最高。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3%,去年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50%,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9.6%,制造业绿色本底进一步夯实。
      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
      形成引领支撑未来四川发展的“爆发点”
      接下来,四川将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贯彻全会决策部署,高效有序组织好这一行动,大力推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努力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围绕全会部署的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等六个重大科技专项,打造人形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农机、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半导体、固态电池等一批拳头产品,今年“揭榜挂帅”产业重大技术攻关项目30个左右。力争通过几年努力,解决一批“卡脖子”“掉链子”问题,取得一批创新性标志性成果,形成引领支撑未来四川发展的“爆发点”。
      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四川拥有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17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还有137所普通高校、369家科研院所,以及20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四川将充分发挥这些大院大所大学的优势和作用,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质效,集中力量开展“大兵团”作战。同时,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集聚优势力量开展攻关。
      加快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围绕前沿科技攻坚突破产生的重大科技成果,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聚源兴川”行动,开展“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示范,推动这些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就地孵化,加快催生一批新产业新赛道。今年年内将完成20家省级中试研发平台的布局。
      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用好资本市场的力量,发挥好科创类股权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扩大“天府科创贷”受益面,通过贷款贴息和融资增信,让更多缺乏重资产的科技型企业及时获得贷款支持。发挥人才支撑作用,组织实施前沿技术领衔科学家计划、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顶青”专项,充分激发优秀人才的聪明才干。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深化科研组织机制改革,全面推行揭榜挂帅、定向委托、赛马制等新机制新方式,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提升创新突破的体系化能力。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时政
  • /
  • 要闻
  • /

    四川:坚持以创新为主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新闻发布会召开

    2024-05-14 15:40:11 来源:西部经济网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5月13日在成都举行。5月14日,中共四川省委在成都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会有关情况,解读全会精神。省委、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全会把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从实际出发,对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整体谋划,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四川使命任务的政治担当,是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四川的细化、实化、具体化。
      全会立足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提出四川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到2027年全省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经济总量再跨两个万亿元台阶;到2035年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强省,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彰显了省委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意志决心。
      全会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演进的时代潮流,抢抓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历史机遇,围绕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对以创新为主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构建更高水平安全格局、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水平作出重大部署,对于更好支撑我省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现代化经济强省全面跃升,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走在前列、多作贡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抓好“五个统筹” 
      向“新”求“质”
      会上表示,四川建设“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都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这次省委全会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提出一方面以创新为主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不断提升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必将持续稳固提升四川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能级位势,为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下一步,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加快塑造四川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具体来讲,要抓好“五个统筹”:统筹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要素、产业创新作为关键载体,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着力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培育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统筹好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重在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统筹好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和共同富裕,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不断缩小贫富差距;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增强市场配置力、法治保障力、政府服务力;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把各方面风险防控好,更好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
      厚植新质生产力创新本底
      扩大新质生产力规模能级
      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厚植新质生产力创新本底。将以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加快建设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核心载体,加速促进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功能集成、创新主体融通、创新人才汇聚,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聚焦先进核能、生物医药、深地科学、天文观测、空气动力等领域建设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置集群,推动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锦屏深地实验室等设施产出更多重大成果,打造原始创新“国之重器”。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扩大新质生产力规模能级。着力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推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和推广应用,培育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和核医疗产业等新增长引擎,提升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等3个国家级集群和集成电路、无人机等23个省级集群发展能级。大力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目前正在实施或拟于年内实施设备更新项目超2700个,项目设备投资总额近5000亿元。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多路径探索和交叉融合,努力打造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标志性产品和应用场景,积极争取国家未来产业重大布局。同时,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推动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全产业链能级整体跃升。
      在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方面,充分发挥省数据局的统筹作用,有效整合并规范运行公共数据基础支撑平台,推动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合规高效流通。建设“智改数转”赋能平台,动态发布优质供应商和服务清单,分行业组织供需对接,加快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推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制造业。近年已培育全球“灯塔工厂”3个、“数字领航”企业3户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5家,上云企业超42万户。据初步摸排,全省正在实施和储备“智改数转”项目近3000个、投资总额超过6500亿元。
      在促进能源资源绿色转型方面,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扩大和创新电力市场化交易,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六大行动”,发挥清洁能源优势,加速工业能源动力清洁化,推广应用绿色设计和绿色低碳技术,构建从原料、设备、工艺、产品到循环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体系,加速制造业全过程绿色化转型。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含绿量”。深入实施石化、有色、冶金、建材碳中和碳达峰行动,低排放电炉炼钢产能占比全国最高。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33%,去年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50%,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9.6%,制造业绿色本底进一步夯实。
      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
      形成引领支撑未来四川发展的“爆发点”
      接下来,四川将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贯彻全会决策部署,高效有序组织好这一行动,大力推进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努力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围绕全会部署的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等六个重大科技专项,打造人形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农机、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半导体、固态电池等一批拳头产品,今年“揭榜挂帅”产业重大技术攻关项目30个左右。力争通过几年努力,解决一批“卡脖子”“掉链子”问题,取得一批创新性标志性成果,形成引领支撑未来四川发展的“爆发点”。
      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四川拥有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17个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还有137所普通高校、369家科研院所,以及20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四川将充分发挥这些大院大所大学的优势和作用,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质效,集中力量开展“大兵团”作战。同时,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集聚优势力量开展攻关。
      加快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围绕前沿科技攻坚突破产生的重大科技成果,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聚源兴川”行动,开展“技术攻关+产业化应用”示范,推动这些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就地孵化,加快催生一批新产业新赛道。今年年内将完成20家省级中试研发平台的布局。
      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用好资本市场的力量,发挥好科创类股权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扩大“天府科创贷”受益面,通过贷款贴息和融资增信,让更多缺乏重资产的科技型企业及时获得贷款支持。发挥人才支撑作用,组织实施前沿技术领衔科学家计划、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顶青”专项,充分激发优秀人才的聪明才干。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深化科研组织机制改革,全面推行揭榜挂帅、定向委托、赛马制等新机制新方式,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提升创新突破的体系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