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周末
  • /

    福建营 这里的故事比记载更多

    2022-08-26 14:05:05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在成都骡马市片区的高楼之间有两条小巷,分别叫大福建营巷和小福建营巷。巷子藏得深,小福建营巷是半截路,大福建营巷很短,弯过去是天成街。两条巷子少见路人来往,多是附近上班的职员。

      据《成都街巷志》,自宋至清,成都府管衙便设在骡马市旁的正府街上,往南至西玉龙街的区域,清初驻扎了一支由福建调来的军队,从此这里被人称作“福建营”。如今,士兵已不在,福建韵味也尽数消散,只剩下两条巷子,大福建营巷和小福建营巷。

      大福建营巷的故事不多,但动人。据了解,清末时,大福建营巷还是条死巷,1905年,嘉定府里的几位士绅在西玉龙街开设“嘉定府中学堂”,学校规模宏大,凑不够桌椅板凳。当时的举人吴天成被推荐出任校长,为了办学,吴天成连日骑马赶回老家威远,卖掉了油草堂、傅家坡等多处祖业,筹得两万余两白银,全部用于创办中学堂。为了方便学堂内上课的学子以及来往路人,吴天成将自家房屋拆了建成街道,之后又分期购买邻居的房屋和店面,予以拆迁,从此死巷变得通畅。为此,四川总督堂特颁赠一块“毁家兴学”的中型横匾,悬挂在吴天成住宅大门正中,激励后人。人们为了纪念吴天成,便将这条街命名为“天成街”,此街至今仍然存在。

      现在大福建营巷冷清,但附近居民知道这条街上最老的店叫张饺子。张老板包抄手从年轻包到现在,全凭经验。这家店的蘸碟也调得一绝,吃着像是加了甜面酱和辣椒油,浓厚的红油中有一丝甜味。拐过弯,天成街上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晏烤鸭,现在已经搬到正府街上,旧址未拆。原来还在天成街的时候,烤鸭加饺子才是午餐标配。

      而小福建营巷是成都有名的文人巷,比大福建营巷有更多故事。据了解,20世纪初,川内学者龚道耕的“龚家花园”建在这里,1904年,龚家花园成立“天脚会”,反对缠足,这是成都第一个妇女组织,影响力遍及四川。“成都富庶小巴黎,花会年年二月期。艇子打从竹里过,茶亭常傍柳阴低。夕阳处处闻歌管,芳径人人赛锦衣。城阙连宵都不禁,骑驴更醉草堂西。”1927年至1929年,诗人吴芳吉辗转来到成都,任成都大学中文系教授及主任,在小福建营巷的成大宿舍度过了一段难得的市井生活,他写诗《竹枝词》,记录了动荡时期安稳的成都。

      除书面资料之外,小福建营巷的故事比记载更多。“以前还有四合院,后面拆掉了。”住在附近的居民王大爷回忆道。小福建营巷原本是可以通到正府街的,1958年,巷尾成立了太和号酱油厂,也就是现在的大王牌酱油。由于上世纪70年代酱油厂拆建成居民楼,从此,小福建营巷成为半条路。

      近几年,城市街巷更新换代,骡马市的西玉龙街也开始拆建。而这两条福建营巷依然是老样子,从巷尾往内看,依稀可见古香古色的青瓦房,木质老楼鳞次栉比,这也是旧时骡马市剩下的最后一点记忆。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周末
  • /

    福建营 这里的故事比记载更多

    2022-08-26 14:05:05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在成都骡马市片区的高楼之间有两条小巷,分别叫大福建营巷和小福建营巷。巷子藏得深,小福建营巷是半截路,大福建营巷很短,弯过去是天成街。两条巷子少见路人来往,多是附近上班的职员。

      据《成都街巷志》,自宋至清,成都府管衙便设在骡马市旁的正府街上,往南至西玉龙街的区域,清初驻扎了一支由福建调来的军队,从此这里被人称作“福建营”。如今,士兵已不在,福建韵味也尽数消散,只剩下两条巷子,大福建营巷和小福建营巷。

      大福建营巷的故事不多,但动人。据了解,清末时,大福建营巷还是条死巷,1905年,嘉定府里的几位士绅在西玉龙街开设“嘉定府中学堂”,学校规模宏大,凑不够桌椅板凳。当时的举人吴天成被推荐出任校长,为了办学,吴天成连日骑马赶回老家威远,卖掉了油草堂、傅家坡等多处祖业,筹得两万余两白银,全部用于创办中学堂。为了方便学堂内上课的学子以及来往路人,吴天成将自家房屋拆了建成街道,之后又分期购买邻居的房屋和店面,予以拆迁,从此死巷变得通畅。为此,四川总督堂特颁赠一块“毁家兴学”的中型横匾,悬挂在吴天成住宅大门正中,激励后人。人们为了纪念吴天成,便将这条街命名为“天成街”,此街至今仍然存在。

      现在大福建营巷冷清,但附近居民知道这条街上最老的店叫张饺子。张老板包抄手从年轻包到现在,全凭经验。这家店的蘸碟也调得一绝,吃着像是加了甜面酱和辣椒油,浓厚的红油中有一丝甜味。拐过弯,天成街上有家开了二十多年的晏烤鸭,现在已经搬到正府街上,旧址未拆。原来还在天成街的时候,烤鸭加饺子才是午餐标配。

      而小福建营巷是成都有名的文人巷,比大福建营巷有更多故事。据了解,20世纪初,川内学者龚道耕的“龚家花园”建在这里,1904年,龚家花园成立“天脚会”,反对缠足,这是成都第一个妇女组织,影响力遍及四川。“成都富庶小巴黎,花会年年二月期。艇子打从竹里过,茶亭常傍柳阴低。夕阳处处闻歌管,芳径人人赛锦衣。城阙连宵都不禁,骑驴更醉草堂西。”1927年至1929年,诗人吴芳吉辗转来到成都,任成都大学中文系教授及主任,在小福建营巷的成大宿舍度过了一段难得的市井生活,他写诗《竹枝词》,记录了动荡时期安稳的成都。

      除书面资料之外,小福建营巷的故事比记载更多。“以前还有四合院,后面拆掉了。”住在附近的居民王大爷回忆道。小福建营巷原本是可以通到正府街的,1958年,巷尾成立了太和号酱油厂,也就是现在的大王牌酱油。由于上世纪70年代酱油厂拆建成居民楼,从此,小福建营巷成为半条路。

      近几年,城市街巷更新换代,骡马市的西玉龙街也开始拆建。而这两条福建营巷依然是老样子,从巷尾往内看,依稀可见古香古色的青瓦房,木质老楼鳞次栉比,这也是旧时骡马市剩下的最后一点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