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周末
  • /

    探访涪江边的世外桃源

    2019-06-14 15:26:46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藏有一个世外桃源,或是山腰一排木栅房,或是水边街巷的青瓦四合院,虽也隐匿着无数的喜怒哀乐,但人们在这些房院里一日三餐、养花逗猫、种菜遛狗,安居乐业。而近年来荣登全国传统村落的涪城区丰谷镇二社区,就似这样一处静卧在绵阳城边涪江畔的世外桃源。

      三角梅花儿盛开时,从绵阳驱车出发,来到了距绵阳城区17公里处的丰谷镇二社区,时代似乎并没有在这里留下太多的改造痕迹,这里依然是呈带状的旧街旧瓦房卧塌涪江边。人们在这些古街上开茶馆、卖小吃、做传统的手工艺品。而在小巷深院里、河堤古渡口、放羊山上,看到当地人或在小巷口聊天、或在老茶园打牌、或在涪江边种菜打鱼,是那么的恬淡、素朴、安静……

      古街深巷 曾经的热闹尘封在记忆里

      今年五月一天下午,笔者第三次走在修旧复旧的丰谷萝卜丝巷里,看到了脚下路面铭牌刻字“铜牟训”,丰谷镇的退休老干部郭开聪说:“据《元和郡县志》《华阳国志》记载,公元前201年,刘邦称帝,设立涪县,丰谷命名为“铜牟训”,为涪县练兵场所。二社区建于元代以前,属于丰谷老场镇,坐落在涪江河畔,也因码头而兴衰。“

      跟随着郭开聪等几个当地干部的脚步,行走在村落中的东街上,并没看到郭开聪在《古镇·丰谷井》书上记载的热闹繁荣——“东街长200米,宽5米,东西走向,街内有‘四义楼茶社’和一些小旅店,供人食宿。有刘家、冯家和杨孔招的水丝烟铺,街口有灵官楼,十字路口有尚钱铺、文家染坊、香蜡纸钱铺、生姜市场等……”映入眼帘的几条街上古老“烽火墙”“华严寺”建筑物,倒是依稀可见旧时热闹。

      但是,这份“热闹”却存在于二社区干部姜艳的记忆中。“我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丰谷镇小学校读书时,丰谷镇各条主街都很闹热,尤其是逢场天,我从离家很近的学校回家,穿过那些拥挤的赶场人群要半个多小时,回家吃中饭晚了,常惹来我妈唠叨,因为东街上商店多,来买东西的人也多,特别拥挤。”姜艳拥有家传的“猪油饼子”手艺,她大学毕业后曾在绵阳城里工作过一段时间,最终,作为独生女儿的她回到了老家丰谷镇,学习掌握了已成为县级“非遗”的“猪油饼子”手艺,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

      丰谷镇副镇长王小凤说,丰谷镇作为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曾经商贸繁荣、人气聚集,但是近20年以来,随着绵三路改道、行政区划调整、绵阳市城市规划调整等诸多客观因素,丰谷镇发展滞后了。但也正因为如此,丰谷镇二社区这样的传统村落得以保存下来,并于近年来成为受保护的全国传统村落。如今,丰谷镇按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结合非遗中心建设,分批次保护性修缮东街、萝卜丝巷等历史街区。

      老屋民居 四合院里古风古韵犹存

      穿梭在二社区这些古街深巷里,那些年代久远的青瓦四合院让人感觉回到了童年的涪江边。踏过二社区东街38号梁家烧房的清代地砖,看到了小天井里的“轱辘水井”。郭开聪指着框架木结构的梁家烧房,对笔者说:“丰谷酒业就是从这里起家的……”

      穿过一个五、六米长的小过道,映入眼帘的就是党家大院的四合院,见到人来访,那条拴着的小狗儿开始“汪汪汪”直叫。四合院里一家紧闭的门上,贴着还没有褪色的“囍”字。推开南街萝卜丝巷“陶家大院” 的木扇大门,绕过大门后的 “龙门子”,从外地回家看母亲的万姓男子,正在屋前房檐下的古旧八仙桌旁喝茶,天井小院里石桌椅、青瓦青砖,颇有惬意的闲适感。

      已是暮春下午4点过,73岁的刘大娘从正房里走出来,用双手理了下头发,慢条斯理地说:“我今天午睡得长了。我在这院里已住了20多年了,这院里就住着我家和小廖家。在院里养花养老跳跳坝坝舞,很好哟。”

      丰谷镇文化站干部仲春红说,当年,陶家是场镇的产业大户,从清朝乾隆时期就开始修房造院,几百年来,见证着丰谷镇的发展变化。如今,虽然陶家后人已不住在院子里了,但这座以“陶家大院”命名的院子,成为丰谷镇上的古建筑代表之一,也成为后人了解清朝市井文化的窗口之一。近年来,相关部门每年都对其进行维护。同时,本着“在保护中活化,在活化中保护,将生活的气息和文化的灵魂留存在建筑和村落中”的原则,二社区目前打造民居试点房5处、改造土坯房120户。

      丰谷码头

      涪江水运风光不再

      穿过东街上炳林毛笔非遗传习基地,就到了2018年才建好的涪江河堤上,名叫“船码头”的这段江河水里,一只小木船停在江岸边。这只船的主人就是三代居住在河边的打鱼人家王仁君。那天,王仁君正在家中小院里晒鱼网、给辣椒苗浇水,给已结果的樱桃树施肥。

      依次路过将五谷杂粮创作成书画作品的的省级非遗传习所的鑫田粮艺馆。丰谷酒业天佑烧坊老窖池群落;爬上丰谷镇放羊山山顶,这里新建的群众舞台、丰谷人文风貌墙,都展示着丰谷文旅发展的成果。从放羊山山顶朝下望去,目之所及的涪江水自北向南缓缓流过,宽阔的江边码头上,停着一只驳壳船,码头边是一大片青瓦房,年代感扑面而来……

      笔者来到二社区北街尽头的丰谷码头,水波依旧,天低江阔,岸上还残存着古老灯塔,默默见证着丰谷码头的沉浮兴衰。江面上商船没有了,自2018年夏季洪灾后,这里的渡船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丰谷正围绕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挖掘古井盐海、烤酒、缫丝和水陆码头等文化资源,在包装推介炳林毛笔、鑫田粮艺等4个省市级非遗项目的基础上,力争通过举办第2届非遗集市节再引进5-10个非遗项目入驻,建成绵阳市唯一非遗传承聚集地。

      特约记者 田明霞 文/图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周末
  • /

    探访涪江边的世外桃源

    2019-06-14 15:26:46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藏有一个世外桃源,或是山腰一排木栅房,或是水边街巷的青瓦四合院,虽也隐匿着无数的喜怒哀乐,但人们在这些房院里一日三餐、养花逗猫、种菜遛狗,安居乐业。而近年来荣登全国传统村落的涪城区丰谷镇二社区,就似这样一处静卧在绵阳城边涪江畔的世外桃源。

      三角梅花儿盛开时,从绵阳驱车出发,来到了距绵阳城区17公里处的丰谷镇二社区,时代似乎并没有在这里留下太多的改造痕迹,这里依然是呈带状的旧街旧瓦房卧塌涪江边。人们在这些古街上开茶馆、卖小吃、做传统的手工艺品。而在小巷深院里、河堤古渡口、放羊山上,看到当地人或在小巷口聊天、或在老茶园打牌、或在涪江边种菜打鱼,是那么的恬淡、素朴、安静……

      古街深巷 曾经的热闹尘封在记忆里

      今年五月一天下午,笔者第三次走在修旧复旧的丰谷萝卜丝巷里,看到了脚下路面铭牌刻字“铜牟训”,丰谷镇的退休老干部郭开聪说:“据《元和郡县志》《华阳国志》记载,公元前201年,刘邦称帝,设立涪县,丰谷命名为“铜牟训”,为涪县练兵场所。二社区建于元代以前,属于丰谷老场镇,坐落在涪江河畔,也因码头而兴衰。“

      跟随着郭开聪等几个当地干部的脚步,行走在村落中的东街上,并没看到郭开聪在《古镇·丰谷井》书上记载的热闹繁荣——“东街长200米,宽5米,东西走向,街内有‘四义楼茶社’和一些小旅店,供人食宿。有刘家、冯家和杨孔招的水丝烟铺,街口有灵官楼,十字路口有尚钱铺、文家染坊、香蜡纸钱铺、生姜市场等……”映入眼帘的几条街上古老“烽火墙”“华严寺”建筑物,倒是依稀可见旧时热闹。

      但是,这份“热闹”却存在于二社区干部姜艳的记忆中。“我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丰谷镇小学校读书时,丰谷镇各条主街都很闹热,尤其是逢场天,我从离家很近的学校回家,穿过那些拥挤的赶场人群要半个多小时,回家吃中饭晚了,常惹来我妈唠叨,因为东街上商店多,来买东西的人也多,特别拥挤。”姜艳拥有家传的“猪油饼子”手艺,她大学毕业后曾在绵阳城里工作过一段时间,最终,作为独生女儿的她回到了老家丰谷镇,学习掌握了已成为县级“非遗”的“猪油饼子”手艺,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

      丰谷镇副镇长王小凤说,丰谷镇作为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曾经商贸繁荣、人气聚集,但是近20年以来,随着绵三路改道、行政区划调整、绵阳市城市规划调整等诸多客观因素,丰谷镇发展滞后了。但也正因为如此,丰谷镇二社区这样的传统村落得以保存下来,并于近年来成为受保护的全国传统村落。如今,丰谷镇按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结合非遗中心建设,分批次保护性修缮东街、萝卜丝巷等历史街区。

      老屋民居 四合院里古风古韵犹存

      穿梭在二社区这些古街深巷里,那些年代久远的青瓦四合院让人感觉回到了童年的涪江边。踏过二社区东街38号梁家烧房的清代地砖,看到了小天井里的“轱辘水井”。郭开聪指着框架木结构的梁家烧房,对笔者说:“丰谷酒业就是从这里起家的……”

      穿过一个五、六米长的小过道,映入眼帘的就是党家大院的四合院,见到人来访,那条拴着的小狗儿开始“汪汪汪”直叫。四合院里一家紧闭的门上,贴着还没有褪色的“囍”字。推开南街萝卜丝巷“陶家大院” 的木扇大门,绕过大门后的 “龙门子”,从外地回家看母亲的万姓男子,正在屋前房檐下的古旧八仙桌旁喝茶,天井小院里石桌椅、青瓦青砖,颇有惬意的闲适感。

      已是暮春下午4点过,73岁的刘大娘从正房里走出来,用双手理了下头发,慢条斯理地说:“我今天午睡得长了。我在这院里已住了20多年了,这院里就住着我家和小廖家。在院里养花养老跳跳坝坝舞,很好哟。”

      丰谷镇文化站干部仲春红说,当年,陶家是场镇的产业大户,从清朝乾隆时期就开始修房造院,几百年来,见证着丰谷镇的发展变化。如今,虽然陶家后人已不住在院子里了,但这座以“陶家大院”命名的院子,成为丰谷镇上的古建筑代表之一,也成为后人了解清朝市井文化的窗口之一。近年来,相关部门每年都对其进行维护。同时,本着“在保护中活化,在活化中保护,将生活的气息和文化的灵魂留存在建筑和村落中”的原则,二社区目前打造民居试点房5处、改造土坯房120户。

      丰谷码头

      涪江水运风光不再

      穿过东街上炳林毛笔非遗传习基地,就到了2018年才建好的涪江河堤上,名叫“船码头”的这段江河水里,一只小木船停在江岸边。这只船的主人就是三代居住在河边的打鱼人家王仁君。那天,王仁君正在家中小院里晒鱼网、给辣椒苗浇水,给已结果的樱桃树施肥。

      依次路过将五谷杂粮创作成书画作品的的省级非遗传习所的鑫田粮艺馆。丰谷酒业天佑烧坊老窖池群落;爬上丰谷镇放羊山山顶,这里新建的群众舞台、丰谷人文风貌墙,都展示着丰谷文旅发展的成果。从放羊山山顶朝下望去,目之所及的涪江水自北向南缓缓流过,宽阔的江边码头上,停着一只驳壳船,码头边是一大片青瓦房,年代感扑面而来……

      笔者来到二社区北街尽头的丰谷码头,水波依旧,天低江阔,岸上还残存着古老灯塔,默默见证着丰谷码头的沉浮兴衰。江面上商船没有了,自2018年夏季洪灾后,这里的渡船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丰谷正围绕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挖掘古井盐海、烤酒、缫丝和水陆码头等文化资源,在包装推介炳林毛笔、鑫田粮艺等4个省市级非遗项目的基础上,力争通过举办第2届非遗集市节再引进5-10个非遗项目入驻,建成绵阳市唯一非遗传承聚集地。

      特约记者 田明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