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4 22:47:28
“当年公路不通,涪江漂流的是散漂原木或扎筏漂木,是重要的生产运输方式之一。”平武文史学者曾维益告诉笔者,涪江水运木材,为宝成、成渝铁路的建设,以及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涪江漂木一道久远的风景
1958年的一天,27岁的邹杨柏从江油的炼铁厂工地出发,走了5天的路,到达白马河畔的王坝楚(四川平武县白马藏乡伊瓦岱惹村)。当时,新成立的平武伐木厂从江油、三台、射洪、蓬溪等绵阳专区所属县的农村,招收200多名工人。邹杨柏是三台县中太镇人,很早就离乡打零工,来到平武伐木厂后,成为水运二队的职工。
水运二队的工作是“吆散漂”,就是把大江中漂流的零散原木,赶到水流中去,最终让原木到达贮木场。“在白马林区的原始森林里,伐木工人砍伐的原木统统推进河沟,利用水流的力量,让这些原木漂运至江油武都、绵阳乃至下游的贮木场,然后工人收起漂木,装车运往各建设工地,或者运到火车站,发往需要木材的地方。”邹杨柏回忆说,当年,需要人工使用器具,助力原木往下漂,遇到礁石时,水运工人还得腰系护生绳,到激流中去推动原木。有时风大浪急,有的水运工人把生命献给了木材运输事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涪江下游的绵阳、三台、射洪、遂宁等地城市建设需要大量木材,宝成、成渝铁路建设需要大量枕木,再到后来三线工厂建设,木材需求量更大,由于山区公路建设没有跟上,涪江水运木材更加繁盛发达。
水运木材的巨大贡献
1953年春,四川省成立了川北森林工业局,从东北林区引进人才与技术,在平武火溪河、北川青片河等处疏浚河道、炸掉河中礁石、修建水闸等,改善航道,便于漂木运输。1958年,平武伐木厂应运而生,共设置有三个砍伐队,一个育林队,还有“水运流送工队”,水运队职工常年维持在400人左右。
1965年初秋的一天,31岁的绵阳木材贮运处职工金必方随大队伍前往王坝楚,参加平武伐木厂的“千人水运大战”,保证当年起漂木材任务的完成。金必方曾经长期从青林口漂送原木到厚坝,是江油木材水运站职工,后来随公司并入绵阳地区林业局木材贮运处,他在涪江上搏浪,当了30多年的“筏子客”。金必方工作岗位是排筏(木筏)驾驶员,还取得过绵阳中心航管站发放的“驾驶证”。
金必方如今居住在原绵阳城区的贮运处家属宿舍区里,他依然记得当年去平武伐木厂开展水运木材大战的事,他说:“绵阳木材贮运处去了100多人支援,那时不少地方安电杆,需要长约8米的木材,我们每天都在白马河的水闸上忙着漂原木到平武县城的涪江大桥头,然后在那里把这些漂木扎成长约20米、宽约8米的木筏,往涪江沿岸的江油、绵阳、遂宁那一带漂送……”
85岁的金必方看上去就70岁的样子,他说,放漂扎筏的日子锻炼出好身体,至今难忘在平武火溪河和北川青片河上游赶漂的日子,早晨起来,山是绿的,水是绿的,感觉空气也是绿的,鸟儿啾啾,心情特别好。
金必方说,涪江上游是放散漂,从平武县城一带,就可以扎木排放筏子了。用钢绳等把原木扎捆在一起形成的木筏子,十分牢靠,木筏子上不仅铺有薄薄的石板,还搭有一个小窝棚,里面有吊锅、柴火炉等,烧水煮饭都行。筏子行至平武南坝下游一带时,水流变窄小,充满危险,筏子客们需要胆大心细地应对,每次到了响岩一带已是晚上,大家上岸投宿。夏天水大流急,一般三天左右,就能把筏子从平武县城漂到绵阳城区的涪江东河坝(今三桥头),而冬天则需要一个星期。金必方说,记得有一次因有急事要赶回绵阳,他借着月光从凌晨1点过,从响岩的平驿铺撑起筏子往下漂,天快亮时就漂到了江油武都。
这道风景让人铭记难忘
在原绵阳木材贮运处退休女工刘玉的记忆中,放漂扎筏、水运木材是涪江一道美丽的风景。涪江一湾又一湾,激流险滩、漩潭和缓水交替,奔流在峡谷,木筏几架、十几架地漂流而下,一路山歌号:筏子客,滩上歇,那边湾湾里去不得……刘玉的父亲和二哥都是“排筏”驾驶员,都在涪江上当“筏子客”,直到水运队解散。刘玉说:“父亲常年在涪江上放筏子。每次父亲快拢绵阳时,我都会跑到河堤上去张望,看到父亲放的筏子到了东河坝停下,接过他从平武带的核桃、木耳、腊肉等山货,小跑回家让母亲煮了,等着父亲回家来打一顿牙祭。”
但是,涪江上游落差大,多激流险滩,多大漩潭,木筏触礁后或落入漩潭出不来很容易解散,木筏上的“筏子客”即使穿有救生衣也时有溺亡,甚至被江水冲走找不到尸体。81岁的梁金秀说,丈夫金必方长年漂在涪江上放伐子,一年最多是汛期时,回绵阳待一个月。
据曾维益讲,改革开放后,随着公路网的建成和汽车的增多,木材水运日渐减少。1978年,平武伐木厂的木材改陆运,水运工段撤销。但在平武县内的其他地方,仍在利用涪江河道漂运木材。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启动,木材水运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最近这20多年来,通过努力,平武森林资源总量逐年递增,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19年,平武森林覆盖率超过74%,野生植物超过4000种,野生动物超过2000种,野生大熊猫数量世界第一,平武县城连续两年入围“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随着时代的发展,木材水运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涪江放漂扎筏的壮观场面,早已成为老绵阳人一段回忆。
特约记者 田明霞
2019-11-14 22:47:28
“当年公路不通,涪江漂流的是散漂原木或扎筏漂木,是重要的生产运输方式之一。”平武文史学者曾维益告诉笔者,涪江水运木材,为宝成、成渝铁路的建设,以及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涪江漂木一道久远的风景
1958年的一天,27岁的邹杨柏从江油的炼铁厂工地出发,走了5天的路,到达白马河畔的王坝楚(四川平武县白马藏乡伊瓦岱惹村)。当时,新成立的平武伐木厂从江油、三台、射洪、蓬溪等绵阳专区所属县的农村,招收200多名工人。邹杨柏是三台县中太镇人,很早就离乡打零工,来到平武伐木厂后,成为水运二队的职工。
水运二队的工作是“吆散漂”,就是把大江中漂流的零散原木,赶到水流中去,最终让原木到达贮木场。“在白马林区的原始森林里,伐木工人砍伐的原木统统推进河沟,利用水流的力量,让这些原木漂运至江油武都、绵阳乃至下游的贮木场,然后工人收起漂木,装车运往各建设工地,或者运到火车站,发往需要木材的地方。”邹杨柏回忆说,当年,需要人工使用器具,助力原木往下漂,遇到礁石时,水运工人还得腰系护生绳,到激流中去推动原木。有时风大浪急,有的水运工人把生命献给了木材运输事业。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涪江下游的绵阳、三台、射洪、遂宁等地城市建设需要大量木材,宝成、成渝铁路建设需要大量枕木,再到后来三线工厂建设,木材需求量更大,由于山区公路建设没有跟上,涪江水运木材更加繁盛发达。
水运木材的巨大贡献
1953年春,四川省成立了川北森林工业局,从东北林区引进人才与技术,在平武火溪河、北川青片河等处疏浚河道、炸掉河中礁石、修建水闸等,改善航道,便于漂木运输。1958年,平武伐木厂应运而生,共设置有三个砍伐队,一个育林队,还有“水运流送工队”,水运队职工常年维持在400人左右。
1965年初秋的一天,31岁的绵阳木材贮运处职工金必方随大队伍前往王坝楚,参加平武伐木厂的“千人水运大战”,保证当年起漂木材任务的完成。金必方曾经长期从青林口漂送原木到厚坝,是江油木材水运站职工,后来随公司并入绵阳地区林业局木材贮运处,他在涪江上搏浪,当了30多年的“筏子客”。金必方工作岗位是排筏(木筏)驾驶员,还取得过绵阳中心航管站发放的“驾驶证”。
金必方如今居住在原绵阳城区的贮运处家属宿舍区里,他依然记得当年去平武伐木厂开展水运木材大战的事,他说:“绵阳木材贮运处去了100多人支援,那时不少地方安电杆,需要长约8米的木材,我们每天都在白马河的水闸上忙着漂原木到平武县城的涪江大桥头,然后在那里把这些漂木扎成长约20米、宽约8米的木筏,往涪江沿岸的江油、绵阳、遂宁那一带漂送……”
85岁的金必方看上去就70岁的样子,他说,放漂扎筏的日子锻炼出好身体,至今难忘在平武火溪河和北川青片河上游赶漂的日子,早晨起来,山是绿的,水是绿的,感觉空气也是绿的,鸟儿啾啾,心情特别好。
金必方说,涪江上游是放散漂,从平武县城一带,就可以扎木排放筏子了。用钢绳等把原木扎捆在一起形成的木筏子,十分牢靠,木筏子上不仅铺有薄薄的石板,还搭有一个小窝棚,里面有吊锅、柴火炉等,烧水煮饭都行。筏子行至平武南坝下游一带时,水流变窄小,充满危险,筏子客们需要胆大心细地应对,每次到了响岩一带已是晚上,大家上岸投宿。夏天水大流急,一般三天左右,就能把筏子从平武县城漂到绵阳城区的涪江东河坝(今三桥头),而冬天则需要一个星期。金必方说,记得有一次因有急事要赶回绵阳,他借着月光从凌晨1点过,从响岩的平驿铺撑起筏子往下漂,天快亮时就漂到了江油武都。
这道风景让人铭记难忘
在原绵阳木材贮运处退休女工刘玉的记忆中,放漂扎筏、水运木材是涪江一道美丽的风景。涪江一湾又一湾,激流险滩、漩潭和缓水交替,奔流在峡谷,木筏几架、十几架地漂流而下,一路山歌号:筏子客,滩上歇,那边湾湾里去不得……刘玉的父亲和二哥都是“排筏”驾驶员,都在涪江上当“筏子客”,直到水运队解散。刘玉说:“父亲常年在涪江上放筏子。每次父亲快拢绵阳时,我都会跑到河堤上去张望,看到父亲放的筏子到了东河坝停下,接过他从平武带的核桃、木耳、腊肉等山货,小跑回家让母亲煮了,等着父亲回家来打一顿牙祭。”
但是,涪江上游落差大,多激流险滩,多大漩潭,木筏触礁后或落入漩潭出不来很容易解散,木筏上的“筏子客”即使穿有救生衣也时有溺亡,甚至被江水冲走找不到尸体。81岁的梁金秀说,丈夫金必方长年漂在涪江上放伐子,一年最多是汛期时,回绵阳待一个月。
据曾维益讲,改革开放后,随着公路网的建成和汽车的增多,木材水运日渐减少。1978年,平武伐木厂的木材改陆运,水运工段撤销。但在平武县内的其他地方,仍在利用涪江河道漂运木材。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启动,木材水运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最近这20多年来,通过努力,平武森林资源总量逐年递增,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19年,平武森林覆盖率超过74%,野生植物超过4000种,野生动物超过2000种,野生大熊猫数量世界第一,平武县城连续两年入围“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随着时代的发展,木材水运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涪江放漂扎筏的壮观场面,早已成为老绵阳人一段回忆。
特约记者 田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