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周末
  • /

    曾记否 “戏服一条街”的芙蓉最盛

    2019-12-06 16:31:20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在成都有这样一条街,靠近成都中心天府广场,从地下通道走上来或是另一端的天桥下来,你会看到,这条街两边小店透明的橱窗里,各式各样的服装。走进街区,石室联中、教育厅、蓉城饭店以及陈嬢烧烤就在那里。

      这里,就是被称为“戏服一条街”的陕西街。

      陕西街不宽,东起人民南路一段,西至君平街,90年代中期由于拓修东城根街南延线、新建文翁路,便被分为两段,东段长497米,西段长208米——虽被分为两段,“陕西街”的叫法仍没变。而曾经,陕西街被叫做“芙蓉街”,成都有一句老话,“梨花对芙蓉”,指的就是陕西街对面那条千年不曾更名的梨花街。

      据传,五代后蜀主孟昶不仅在御花园内培植了许多芙蓉,并命人在城墙上和街道旁遍植芙蓉,成都的蓉城之名便由此得来。现在的陕西街位于后蜀王宫的南墙之外,芙蓉花开得最为茂盛,因此人们称之为芙蓉街。直到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移民成都的陕西同乡在此修筑了陕西会馆。这里上演秦腔梆子戏时,成都人都喜欢看热闹,碰到啥子新鲜东西就会凑上去。加上陕西人免费演出,于是,观众甚多。

      较之热闹的川剧,秦腔多是悲剧苍凉,赚足了成都人的眼泪,久而久之,芙蓉街即因陕西会馆而更名为陕西街。抗战时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和史学大师陈寅恪都曾在陕西街寓居过。目前,陕西会馆已经入选四川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既然陕西街上,机关单位、特别是文化单位非常多,那么现在“戏服一条街”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陕西街地处成都中心地带,不仅商人云集,还是名流往来之所,于是生活配套设施非常完善,裁缝铺也不少。当年华西坝的许多名教授就都来陕西街做西装。

      “那时成都还很少有时装店,人们看了电视剧就跑来找店家比划,说我要做一套‘信子’服,或是栗原小卷穿的服装云云。”陕西街附近忠孝巷的居民李大爷送完石室联中上学的孙子,吸一口烟,眯起眼睛说。那时日本电视剧特别流行,日本演员基本上领导着服装新潮流,成都人洋盘,又舍得花钱消费,就来陕西街找裁缝“照猫画虎”。

      别说,那些土里土气的店家还真有这种手艺,看过电视凭记忆就可以做出那种服装,虽然并不完全相像,却也能满足成都人的一颗时髦心。

      做服装的人多了,裁缝也跟着多了,到了20世纪80年代,陕西街的两边全是简易的手工棚子。整条陕西街以东口为头,一家接一家的裁缝铺子就这么临街搁着,竹竿撑起的小棚周围挂满了布料与衣裙。热闹归热闹,但你走在其中绝对听不见吆喝与叫卖声。每间裁缝铺都有自己的固定客人,毕竟量体裁衣除开第一次,都是默契的回头客。

      在这里,无数最早下海从事手工操作的个体户开始了他们的创业——在最蓬勃的时期,一个摊位就是一个万元户。因此,陕西街的裁缝铺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与青年路的服装百货摊点、人民南路的书画工艺品夜市齐名的三大市场, 也是成都市中区民营经济早期的三大发源地。

      陕西街上,前有名流青睐、大名鼎鼎的包席馆子“姑姑筵”的分店“不醉无归”小酒家,现有翻新后的蓉城饭店、入选《人生一串》成都唯一一家的陈嬢烧烤。陈嬢烧烤是联中学子的青春回忆,一晃十多二十年过去了,陈嬢嬢仍在这里。

      “贾家楼恐怕是全成都最早以简阳羊肉为卖点的大型餐馆,”李大爷说道。

      后来贾家楼拆迁,餐馆搬到斜对面的楼上,改为中餐馆,堂子大了豪华了,陕西街美食的第一把交椅反而被“老妈蹄花”抢了去。

      除开美食,最早的西医医院也出现在这里——五官科的存仁医院、序宾儿科诊所和四川军医学堂。

      岁月变迁,陕西街仍然是靠近成都心脏的一个位置。每逢年底,成都人总会来到这里,或是工作人员为公司年会订做演出服、主持服;或是学生在挑选唱歌跳舞比赛用的服装。当记者询问店主:“你这手艺有多久了?”他们也就平平淡淡告诉你:“从小就看着学,光戏服就学了20多年……”

      陕西街,是那条做裁缝的10家店里有9家都是亲手缝制甚至是量身定做的街,这里几乎承包了全成都九成公司年会的礼服。

      在这里,老成都的生活依旧鲜活。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周末
  • /

    曾记否 “戏服一条街”的芙蓉最盛

    2019-12-06 16:31:20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在成都有这样一条街,靠近成都中心天府广场,从地下通道走上来或是另一端的天桥下来,你会看到,这条街两边小店透明的橱窗里,各式各样的服装。走进街区,石室联中、教育厅、蓉城饭店以及陈嬢烧烤就在那里。

      这里,就是被称为“戏服一条街”的陕西街。

      陕西街不宽,东起人民南路一段,西至君平街,90年代中期由于拓修东城根街南延线、新建文翁路,便被分为两段,东段长497米,西段长208米——虽被分为两段,“陕西街”的叫法仍没变。而曾经,陕西街被叫做“芙蓉街”,成都有一句老话,“梨花对芙蓉”,指的就是陕西街对面那条千年不曾更名的梨花街。

      据传,五代后蜀主孟昶不仅在御花园内培植了许多芙蓉,并命人在城墙上和街道旁遍植芙蓉,成都的蓉城之名便由此得来。现在的陕西街位于后蜀王宫的南墙之外,芙蓉花开得最为茂盛,因此人们称之为芙蓉街。直到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移民成都的陕西同乡在此修筑了陕西会馆。这里上演秦腔梆子戏时,成都人都喜欢看热闹,碰到啥子新鲜东西就会凑上去。加上陕西人免费演出,于是,观众甚多。

      较之热闹的川剧,秦腔多是悲剧苍凉,赚足了成都人的眼泪,久而久之,芙蓉街即因陕西会馆而更名为陕西街。抗战时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和史学大师陈寅恪都曾在陕西街寓居过。目前,陕西会馆已经入选四川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既然陕西街上,机关单位、特别是文化单位非常多,那么现在“戏服一条街”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陕西街地处成都中心地带,不仅商人云集,还是名流往来之所,于是生活配套设施非常完善,裁缝铺也不少。当年华西坝的许多名教授就都来陕西街做西装。

      “那时成都还很少有时装店,人们看了电视剧就跑来找店家比划,说我要做一套‘信子’服,或是栗原小卷穿的服装云云。”陕西街附近忠孝巷的居民李大爷送完石室联中上学的孙子,吸一口烟,眯起眼睛说。那时日本电视剧特别流行,日本演员基本上领导着服装新潮流,成都人洋盘,又舍得花钱消费,就来陕西街找裁缝“照猫画虎”。

      别说,那些土里土气的店家还真有这种手艺,看过电视凭记忆就可以做出那种服装,虽然并不完全相像,却也能满足成都人的一颗时髦心。

      做服装的人多了,裁缝也跟着多了,到了20世纪80年代,陕西街的两边全是简易的手工棚子。整条陕西街以东口为头,一家接一家的裁缝铺子就这么临街搁着,竹竿撑起的小棚周围挂满了布料与衣裙。热闹归热闹,但你走在其中绝对听不见吆喝与叫卖声。每间裁缝铺都有自己的固定客人,毕竟量体裁衣除开第一次,都是默契的回头客。

      在这里,无数最早下海从事手工操作的个体户开始了他们的创业——在最蓬勃的时期,一个摊位就是一个万元户。因此,陕西街的裁缝铺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与青年路的服装百货摊点、人民南路的书画工艺品夜市齐名的三大市场, 也是成都市中区民营经济早期的三大发源地。

      陕西街上,前有名流青睐、大名鼎鼎的包席馆子“姑姑筵”的分店“不醉无归”小酒家,现有翻新后的蓉城饭店、入选《人生一串》成都唯一一家的陈嬢烧烤。陈嬢烧烤是联中学子的青春回忆,一晃十多二十年过去了,陈嬢嬢仍在这里。

      “贾家楼恐怕是全成都最早以简阳羊肉为卖点的大型餐馆,”李大爷说道。

      后来贾家楼拆迁,餐馆搬到斜对面的楼上,改为中餐馆,堂子大了豪华了,陕西街美食的第一把交椅反而被“老妈蹄花”抢了去。

      除开美食,最早的西医医院也出现在这里——五官科的存仁医院、序宾儿科诊所和四川军医学堂。

      岁月变迁,陕西街仍然是靠近成都心脏的一个位置。每逢年底,成都人总会来到这里,或是工作人员为公司年会订做演出服、主持服;或是学生在挑选唱歌跳舞比赛用的服装。当记者询问店主:“你这手艺有多久了?”他们也就平平淡淡告诉你:“从小就看着学,光戏服就学了20多年……”

      陕西街,是那条做裁缝的10家店里有9家都是亲手缝制甚至是量身定做的街,这里几乎承包了全成都九成公司年会的礼服。

      在这里,老成都的生活依旧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