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周末
  • /

    走进成都大邑县青霞街道分水社区的“可食地景” 颜值满满的“田园梦”

    2020-05-08 11:50:53


    本报记者 李国华 文/图

      经过一段时间的播种培育,位于成都大邑县青霞街道分水社区的“可食地景”中的部分蔬菜已经长势喜人,这里不仅成为了川西旅游环线上的一道风景,也为部分从城市中来这里购房的居民提供了劳作场所。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来自城市的李先生花了两天时间在自己的那块菜地里拔草、浇水,体验了一把劳动的乐趣,“待蔬菜成熟时,真正可以实现食用和观赏的真正价值。”

      在大邑县邑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区营造项目中,他们整合土地,打造大邑首家农耕文化学习体验基地,构建社区品牌,开发造血功能。每块菜地都由种植人员按照自己的理念进行打理,基本都是可以被端上餐桌的各类蔬菜瓜果,一大块地既是花园又是菜园,让居民体验了劳动的乐趣,也让周边的环境得到了改观。

      “我们当初也是受其他‘可食地景’的启发,通过改建‘地’、激活‘景’、培育‘人’来构建社区特色品牌,实现居民共建共享成果,实现社区造血功能可持续,可食地景就是一个可以很美味的花园。”助理社工师刘希表示。

      晴耕雨读的美丽和美味

      位于川西旅游环线上的这块“可食地景”真正成了一道风景,统一制作的标牌格外醒目,每天都有人在地里忙碌。尽管有的地块中的作物才刚刚萌芽,但是一些地块里莴笋、莲花白等长势喜人,在主人的精心打理下也初步呈现出了各式的造型,从远处看又像一片花园。

      一块普通的土地带给大家的却是一份晴耕雨读的惬意,原本平淡无奇的土地因为有了创意而富有美感和生态价值。

      “没想到精心设计的菜园可以这样惊艳,让种地也变得不简单,如果规模进一步扩大,还可以让这里的环境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样的创意确实值得推广。”从这里经过的每一个人都喜欢在这里驻足,对这块原本平淡无奇的土地艳羡不已,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正在忙碌的张先生表示,自己基本上每周都要带孩子来这里体验劳动的乐趣,看到自己种植的莲花白都已经成形了,大家心里都非常的高兴,“你看,我当初还专门购买了锄头、铁锹等工具,现在又购买了一个小型的提灌机,专门从旁边的水渠中抽水来为蔬菜浇水,生活也变得更加有趣了,孩子每周都期盼着到这里来进行管理。”

      据大邑县邑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双介绍,分水社区背靠青山,辖区有丰富的人文景观、生态湖泊,被定位为“旅游社区”。这里的气候比较适宜于种植各类蔬菜,地块刚打造好就受到了疫情影响,有的地块主人才刚刚播种,再过一段时间,待全部地块的作物长成后,又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满足都市人亲近田园的愿望

      可食地景,已经不是简单的种地,而是用设计生态园林的方式去设计农园,它强调一种创意,尽管不是什么争奇斗艳的奇花异草,但是从种植的造型到最后端上餐桌的各类蔬菜瓜果,一方面满足了生态绿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将菜园的食用有机结合在了一起,不得不让人惊叹,“没有想到,我们小时候在农田里种过的蔬菜能变成这么高端大气的景观。”

      “看惯了钢筋水泥包裹的高密度城市,我们就想塑造一种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这也是我们当初推广这个项目的初衷。”陈双介绍,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们立即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得到了青霞街道分水社区的支持。社区将刚刚整理出来的地块作为试验田交给了他们,经过精心筹划,他们将整个地块整齐地划分成了30个小地块,并和附近的小区进行对接,得到了积极响应,通过抽签方式为小地块找到了“主人”。

      “当初报名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积极,没想到大家都有亲近田园的愿望,这也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一定要将这里打造好。”刘希表示。

      经过一番努力,被竹篱笆围起来的地块里,大家按照各自的设计悄然种下了希望,一个美丽的可食地景也在慢慢成形。

      “我们当初要求大家都种植一些矮化作物,能够适应大邑的气候,包括茄子、莲花白、莴笋、小白菜、黄瓜、番茄等,也可以种植一些花草。”刘希介绍,为了提升大家的种植技术,他们特意邀请附近农庄的农场主为大家进行了网上培训,包括作物的选择、施肥到后期的管理,不少人还在网上进行了交流。

      据介绍,这片可食地景的不少主人都有种养的经验,对种植也就驾轻就熟,地块中的农作物也较为丰富、长势较好。之后,主办方又向所有人员征集地标的设计,让大家投票选出中意的标记,为每一个地块统一制作了木制的标牌插在地块中,考虑到地块的地势较低,主办方又统一为地块修筑了排水沟渠。

      让可食地景得到更大的推广

      “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延续下去,它带给了我们更多的可能,一家人在这里劳作欢声笑语,孩子也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久居城市中心的张先生讲道。

      可食地景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简单易学的种植技术给大家带来了种植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受到了大家的欢迎,特别是老年人和孩童更是热情高涨。

      分水社区书记裴昊介绍,这里以社区农产优势为切入点,结合社区“地、景”资源,按“分水人,造分水品牌,享分水成果”的理念,拓宽集市买卖渠道,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同时,大邑徒步景观带和农耕体验地,持续运营社区微基金,最终开辟一条景观资源、土地资源、农产品资源活态化的社区造血之路。

      接下来,大邑县邑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还将和地方的学校对接,让更多的学子能够到这里接受蔬菜知识的科普教育,讲解传统文化,增进人与自然的关系。待成熟时也希望种植的业主能够提供场地,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开展亲子采摘,成熟的蔬菜在自己吃不完后还能够拿一些出来送给社区其他居民,增进邻里关系。

      “如果这个项目能够继续下去,我们也将引导大家多种植当季作物,每当一种作物收割的时候就会有下一个品种接替,这样一年四季都可以有绿色作物,实现无缝对接。”刘希讲道,可食地景的种植应当进入更多的社区空间,让更多的业主加入进来,进行轮流种植,这将更加有利于邻里的交往和社区的营造,在发挥可食地景观赏和经济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它的社会功用。待这样的项目推广成气候后,还可以在当地形成采摘观光模式,打造生态观光农田。

      可食地景,顾名思义,不是简单的种地,而是用设计生态园林的方式去设计农园,让农园变得非常富有美感和生态价值。同时,它强调的是创意,精心设计的菜园相当惊艳,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和美味。

      据记者了解,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出台系列推进城市立体绿化发展的措施,将城市空地变为菜地,将蔬菜种成景观,用设计生态园林的方式去设计农园,以城市农耕的方式对城市人群开展自然教育并促进邻里的融洽交流。

      一方菜园,是菜是景,也是快乐。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周末
  • /

    走进成都大邑县青霞街道分水社区的“可食地景” 颜值满满的“田园梦”

    2020-05-08 11:50:53


    本报记者 李国华 文/图

      经过一段时间的播种培育,位于成都大邑县青霞街道分水社区的“可食地景”中的部分蔬菜已经长势喜人,这里不仅成为了川西旅游环线上的一道风景,也为部分从城市中来这里购房的居民提供了劳作场所。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来自城市的李先生花了两天时间在自己的那块菜地里拔草、浇水,体验了一把劳动的乐趣,“待蔬菜成熟时,真正可以实现食用和观赏的真正价值。”

      在大邑县邑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区营造项目中,他们整合土地,打造大邑首家农耕文化学习体验基地,构建社区品牌,开发造血功能。每块菜地都由种植人员按照自己的理念进行打理,基本都是可以被端上餐桌的各类蔬菜瓜果,一大块地既是花园又是菜园,让居民体验了劳动的乐趣,也让周边的环境得到了改观。

      “我们当初也是受其他‘可食地景’的启发,通过改建‘地’、激活‘景’、培育‘人’来构建社区特色品牌,实现居民共建共享成果,实现社区造血功能可持续,可食地景就是一个可以很美味的花园。”助理社工师刘希表示。

      晴耕雨读的美丽和美味

      位于川西旅游环线上的这块“可食地景”真正成了一道风景,统一制作的标牌格外醒目,每天都有人在地里忙碌。尽管有的地块中的作物才刚刚萌芽,但是一些地块里莴笋、莲花白等长势喜人,在主人的精心打理下也初步呈现出了各式的造型,从远处看又像一片花园。

      一块普通的土地带给大家的却是一份晴耕雨读的惬意,原本平淡无奇的土地因为有了创意而富有美感和生态价值。

      “没想到精心设计的菜园可以这样惊艳,让种地也变得不简单,如果规模进一步扩大,还可以让这里的环境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样的创意确实值得推广。”从这里经过的每一个人都喜欢在这里驻足,对这块原本平淡无奇的土地艳羡不已,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正在忙碌的张先生表示,自己基本上每周都要带孩子来这里体验劳动的乐趣,看到自己种植的莲花白都已经成形了,大家心里都非常的高兴,“你看,我当初还专门购买了锄头、铁锹等工具,现在又购买了一个小型的提灌机,专门从旁边的水渠中抽水来为蔬菜浇水,生活也变得更加有趣了,孩子每周都期盼着到这里来进行管理。”

      据大邑县邑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双介绍,分水社区背靠青山,辖区有丰富的人文景观、生态湖泊,被定位为“旅游社区”。这里的气候比较适宜于种植各类蔬菜,地块刚打造好就受到了疫情影响,有的地块主人才刚刚播种,再过一段时间,待全部地块的作物长成后,又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满足都市人亲近田园的愿望

      可食地景,已经不是简单的种地,而是用设计生态园林的方式去设计农园,它强调一种创意,尽管不是什么争奇斗艳的奇花异草,但是从种植的造型到最后端上餐桌的各类蔬菜瓜果,一方面满足了生态绿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将菜园的食用有机结合在了一起,不得不让人惊叹,“没有想到,我们小时候在农田里种过的蔬菜能变成这么高端大气的景观。”

      “看惯了钢筋水泥包裹的高密度城市,我们就想塑造一种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这也是我们当初推广这个项目的初衷。”陈双介绍,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们立即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得到了青霞街道分水社区的支持。社区将刚刚整理出来的地块作为试验田交给了他们,经过精心筹划,他们将整个地块整齐地划分成了30个小地块,并和附近的小区进行对接,得到了积极响应,通过抽签方式为小地块找到了“主人”。

      “当初报名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积极,没想到大家都有亲近田园的愿望,这也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一定要将这里打造好。”刘希表示。

      经过一番努力,被竹篱笆围起来的地块里,大家按照各自的设计悄然种下了希望,一个美丽的可食地景也在慢慢成形。

      “我们当初要求大家都种植一些矮化作物,能够适应大邑的气候,包括茄子、莲花白、莴笋、小白菜、黄瓜、番茄等,也可以种植一些花草。”刘希介绍,为了提升大家的种植技术,他们特意邀请附近农庄的农场主为大家进行了网上培训,包括作物的选择、施肥到后期的管理,不少人还在网上进行了交流。

      据介绍,这片可食地景的不少主人都有种养的经验,对种植也就驾轻就熟,地块中的农作物也较为丰富、长势较好。之后,主办方又向所有人员征集地标的设计,让大家投票选出中意的标记,为每一个地块统一制作了木制的标牌插在地块中,考虑到地块的地势较低,主办方又统一为地块修筑了排水沟渠。

      让可食地景得到更大的推广

      “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延续下去,它带给了我们更多的可能,一家人在这里劳作欢声笑语,孩子也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久居城市中心的张先生讲道。

      可食地景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简单易学的种植技术给大家带来了种植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受到了大家的欢迎,特别是老年人和孩童更是热情高涨。

      分水社区书记裴昊介绍,这里以社区农产优势为切入点,结合社区“地、景”资源,按“分水人,造分水品牌,享分水成果”的理念,拓宽集市买卖渠道,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同时,大邑徒步景观带和农耕体验地,持续运营社区微基金,最终开辟一条景观资源、土地资源、农产品资源活态化的社区造血之路。

      接下来,大邑县邑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还将和地方的学校对接,让更多的学子能够到这里接受蔬菜知识的科普教育,讲解传统文化,增进人与自然的关系。待成熟时也希望种植的业主能够提供场地,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开展亲子采摘,成熟的蔬菜在自己吃不完后还能够拿一些出来送给社区其他居民,增进邻里关系。

      “如果这个项目能够继续下去,我们也将引导大家多种植当季作物,每当一种作物收割的时候就会有下一个品种接替,这样一年四季都可以有绿色作物,实现无缝对接。”刘希讲道,可食地景的种植应当进入更多的社区空间,让更多的业主加入进来,进行轮流种植,这将更加有利于邻里的交往和社区的营造,在发挥可食地景观赏和经济价值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它的社会功用。待这样的项目推广成气候后,还可以在当地形成采摘观光模式,打造生态观光农田。

      可食地景,顾名思义,不是简单的种地,而是用设计生态园林的方式去设计农园,让农园变得非常富有美感和生态价值。同时,它强调的是创意,精心设计的菜园相当惊艳,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和美味。

      据记者了解,目前,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出台系列推进城市立体绿化发展的措施,将城市空地变为菜地,将蔬菜种成景观,用设计生态园林的方式去设计农园,以城市农耕的方式对城市人群开展自然教育并促进邻里的融洽交流。

      一方菜园,是菜是景,也是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