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一个人的村庄

    2022-12-07 14:48:00 来源:西南商报 作者:申何秀

      申何秀(山西)

      在太行山脉的深处,有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遗址北有一座“羊神山”,山脚下坐落着一个被浓绿彻底淹没的小山村——阁老安。

      今天,兄长和我相伴,踏着只有一个人出没的脚印前往一个人的村庄探险。接连五天的连阴雨刚过,一路泥泞,每走一步,都会在双脚的漂移中一次次失去重心。露水灌满了鞋子,双脚在循环进出的泥水中叽叽作响。路早已被茂密的植被霸占,依稀的脚印上方,偶尔可得一小片的天空。我在前头开道,手中不停地挥舞探路的木棍,在层层设防的蛛网中艰辛剥离出一条行进通道,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滑行,终于再次踏上这片曾经的热土。

      环视眼前诸景,不由得酸泪潜涌。在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孤立在荒草中岌岌可危的门楼。门楼上参差的青瓦仿佛老朽的牙齿,七零八落。凋零的院墙若隐若现,再也无力守护满园的杏桃李枣。剥开荒草寻路强行挤进院中,一孔孔失去门脸的窑洞惊恐地与我强力对视着,我不由觉得周身冷汗淋漓。墙壁上依然挂着废弃的自行车轮胎和一面失去箩底的筛面箩。烟熏黝黑的灶台冷冷地蹲在墙壁一角,灶台上方是一眼在土墙上凿出的拱形壁龛,灶具调味品幻影犹存,近乎顽固地在等候着主人的回归。老母鸡孵小鸡的荆条箩筐,有气无力地躺在后窑底墙根,积满了灰尘。这里的每一处生活痕迹,都能激起我无限的遐想。呆若木鸡的我悄然退出,继续前行。我们被潮湿的浓绿包裹着,周遭满是杂草荒林,知了使足了力气不停地喧叫,不知名的鸟儿在树林中来回穿梭、鸣叫,无论你怎么努力都看不清它们的模样。也许是我这个不速之客惊扰了它们的宁静世界,也许我在它们眼中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怪物,抑或它们是在竭力唱响生命深处的挽歌。

      行数十步,忽闻前方群狗狂吠,声嘶力竭,陡然觉得周身热血荡漾,心想,有狗的地方定有人类居住。抬首凝望,四条狗凶相大露怒不可遏,一字排开,列队挑战我俩。我和兄长鼓起勇气继续深入,四条狗以岸为界,急促狂吼。就在我进敌不退的危机时刻,它们的主人闻声现身,断然一声呵斥,狗吠声戛然而止。

      我们战战兢兢地穿越到一个生机盎然豁然开朗的新世界。这里居高临下,地形平坦开阔,三面环山,一径通衢,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凌风危立的这位应该就是阁老村现存唯一的“活化石”了。

      主人十分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入了他的生活领地。他虽然只有五十多岁,但额头却写满了沧桑。中等身材略显消廋,皮肤微黑,衣服很干净。裤子似乎肥了点,不合腰。趿拉着一双拖鞋,脚和鞋洗得十分干净。

      “你们怎么想起跑这里来了?这可是个狼不吃的地儿啊。”

      “我想看看咱们村现在变成啥样了。”其实我是慕名而来的。

      为了拉近我与对方的距离,我一屁股坐在一块石头上,双脚坦然展现在对方面前。随手递给他一支香烟,他摆手拒绝。

      “你要看村上是个啥样子,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除了我住的这孔窑有门窗外,包括对岸的所有窑洞都一个样,不是半塌,就是全塌,还有一些窑已经不是窑了,成洞了。”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向对岸瞭望,只见那昔日笑语喧哗的一座座院落悉数变成了萋萋荒草与焦躁的蝉鸣。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左倾右垮的黑窟窿,每孔坍塌或必将坍塌的窑洞均像受了惊吓似的,瞳孔无限放大,嘴巴大大张开,黑黢黢地发出冰冷的哀鸣。

      当我把目光收回来时,发现他手上还拿着抽满药水的一次性注射器。

      “你这是给谁打针?”

      “有一只狗不对劲了,给它打一针。”他轻松应答,成竹在胸。

      “你还会看病?”

      “这有啥难的,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我不干谁干?这么多鸡和羊都需要打预防针。”话说得十分轻松,“我先打了针再和你们聊啊。”

      话音刚落,只见他熟练地找准病犬的注射点,麻利地完成了注射。

      在孔窑的旁边,用铁丝网环扎出一个羊圈来,圈里养着八十多只羊,悠闲地“咩咩”欢唱。院里岸下的草丛中散养着一群大小不等的土鸡,有的在觅食,有的在打斗,有的在引吭高歌。最为可爱的还数那一群群刚刚孵出不久的小鸡仔,肥嘟嘟地跟在母鸡身后,咕咕叽叽在汪洋般的花草中肆意穿行,好一派田园风情。

      “这么多鸡到处乱跑,你是怎么管理它们的?”

      “不用操心,三百多只鸡随意在草丛中找吃的,太阳快要落山时,就回来了。大鸡各自飞到树上瞌睡去了,小鸡和老母鸡在窑洞里各找各的地方一块打盹。”

      “这么多鸡都在哪儿下蛋呀,窑洞里吗?”

      “不全是,一部分在窑洞里做窝下蛋,还有一部分鸡比较懒,就把蛋放在荒坡的草丛里了,一般隔个三五天我就到坡上去捡一回蛋。还有的就根本找不着,随后发现好几只老母鸡都领着一群群小鸡仔回来了,我才知道原来它们在外面‘成家立业’了。”说完后,他无比开心地大笑起来,旋即就又陷入只有他才懂的沉寂中。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一个人的村庄

    2022-12-07 14:48:00 来源:西南商报

      申何秀(山西)

      在太行山脉的深处,有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遗址北有一座“羊神山”,山脚下坐落着一个被浓绿彻底淹没的小山村——阁老安。

      今天,兄长和我相伴,踏着只有一个人出没的脚印前往一个人的村庄探险。接连五天的连阴雨刚过,一路泥泞,每走一步,都会在双脚的漂移中一次次失去重心。露水灌满了鞋子,双脚在循环进出的泥水中叽叽作响。路早已被茂密的植被霸占,依稀的脚印上方,偶尔可得一小片的天空。我在前头开道,手中不停地挥舞探路的木棍,在层层设防的蛛网中艰辛剥离出一条行进通道,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滑行,终于再次踏上这片曾经的热土。

      环视眼前诸景,不由得酸泪潜涌。在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孤立在荒草中岌岌可危的门楼。门楼上参差的青瓦仿佛老朽的牙齿,七零八落。凋零的院墙若隐若现,再也无力守护满园的杏桃李枣。剥开荒草寻路强行挤进院中,一孔孔失去门脸的窑洞惊恐地与我强力对视着,我不由觉得周身冷汗淋漓。墙壁上依然挂着废弃的自行车轮胎和一面失去箩底的筛面箩。烟熏黝黑的灶台冷冷地蹲在墙壁一角,灶台上方是一眼在土墙上凿出的拱形壁龛,灶具调味品幻影犹存,近乎顽固地在等候着主人的回归。老母鸡孵小鸡的荆条箩筐,有气无力地躺在后窑底墙根,积满了灰尘。这里的每一处生活痕迹,都能激起我无限的遐想。呆若木鸡的我悄然退出,继续前行。我们被潮湿的浓绿包裹着,周遭满是杂草荒林,知了使足了力气不停地喧叫,不知名的鸟儿在树林中来回穿梭、鸣叫,无论你怎么努力都看不清它们的模样。也许是我这个不速之客惊扰了它们的宁静世界,也许我在它们眼中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怪物,抑或它们是在竭力唱响生命深处的挽歌。

      行数十步,忽闻前方群狗狂吠,声嘶力竭,陡然觉得周身热血荡漾,心想,有狗的地方定有人类居住。抬首凝望,四条狗凶相大露怒不可遏,一字排开,列队挑战我俩。我和兄长鼓起勇气继续深入,四条狗以岸为界,急促狂吼。就在我进敌不退的危机时刻,它们的主人闻声现身,断然一声呵斥,狗吠声戛然而止。

      我们战战兢兢地穿越到一个生机盎然豁然开朗的新世界。这里居高临下,地形平坦开阔,三面环山,一径通衢,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凌风危立的这位应该就是阁老村现存唯一的“活化石”了。

      主人十分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入了他的生活领地。他虽然只有五十多岁,但额头却写满了沧桑。中等身材略显消廋,皮肤微黑,衣服很干净。裤子似乎肥了点,不合腰。趿拉着一双拖鞋,脚和鞋洗得十分干净。

      “你们怎么想起跑这里来了?这可是个狼不吃的地儿啊。”

      “我想看看咱们村现在变成啥样了。”其实我是慕名而来的。

      为了拉近我与对方的距离,我一屁股坐在一块石头上,双脚坦然展现在对方面前。随手递给他一支香烟,他摆手拒绝。

      “你要看村上是个啥样子,就是你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除了我住的这孔窑有门窗外,包括对岸的所有窑洞都一个样,不是半塌,就是全塌,还有一些窑已经不是窑了,成洞了。”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向对岸瞭望,只见那昔日笑语喧哗的一座座院落悉数变成了萋萋荒草与焦躁的蝉鸣。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左倾右垮的黑窟窿,每孔坍塌或必将坍塌的窑洞均像受了惊吓似的,瞳孔无限放大,嘴巴大大张开,黑黢黢地发出冰冷的哀鸣。

      当我把目光收回来时,发现他手上还拿着抽满药水的一次性注射器。

      “你这是给谁打针?”

      “有一只狗不对劲了,给它打一针。”他轻松应答,成竹在胸。

      “你还会看病?”

      “这有啥难的,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我不干谁干?这么多鸡和羊都需要打预防针。”话说得十分轻松,“我先打了针再和你们聊啊。”

      话音刚落,只见他熟练地找准病犬的注射点,麻利地完成了注射。

      在孔窑的旁边,用铁丝网环扎出一个羊圈来,圈里养着八十多只羊,悠闲地“咩咩”欢唱。院里岸下的草丛中散养着一群大小不等的土鸡,有的在觅食,有的在打斗,有的在引吭高歌。最为可爱的还数那一群群刚刚孵出不久的小鸡仔,肥嘟嘟地跟在母鸡身后,咕咕叽叽在汪洋般的花草中肆意穿行,好一派田园风情。

      “这么多鸡到处乱跑,你是怎么管理它们的?”

      “不用操心,三百多只鸡随意在草丛中找吃的,太阳快要落山时,就回来了。大鸡各自飞到树上瞌睡去了,小鸡和老母鸡在窑洞里各找各的地方一块打盹。”

      “这么多鸡都在哪儿下蛋呀,窑洞里吗?”

      “不全是,一部分在窑洞里做窝下蛋,还有一部分鸡比较懒,就把蛋放在荒坡的草丛里了,一般隔个三五天我就到坡上去捡一回蛋。还有的就根本找不着,随后发现好几只老母鸡都领着一群群小鸡仔回来了,我才知道原来它们在外面‘成家立业’了。”说完后,他无比开心地大笑起来,旋即就又陷入只有他才懂的沉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