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三台县八洞镇:生态产业发展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4-04 10:44:43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王金虎 /图)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农村产业发展。只有做到产业发展并且持续发展,才能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与工业融合和推动生产要素的融合发展成为了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八洞镇地处中江、三台两县之间,国道G245穿镇而过,交通便利,享有“西路门户”“美食小镇”的美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三台县八洞镇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以书房村的特色循环农业和鹤嘴村的生态农业稻虾养殖为代表的产业模式,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近日,记者走进三台县八洞镇,探寻这里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走进八洞镇书房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特色循环农业模式堪称一大亮点。

    “我们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循环农业体系。玉肥牛养殖家庭农场产生的牛粪,经过科学处理后变成了优质的有机肥料。这些有机肥料被施用到周边的柑桔园和藤椒地里,不仅提升了产量和品质,还大大节约了成本。而当地的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等废弃物,又被收集起来,经过加工处理后成为养殖场牲畜的饲料。这种循环利用的模式,不仅减少了农业废弃物的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还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书房村书记彭小辉告诉记者。

    在玉肥牛养殖家庭农场附近的地里,一行行藤椒长势喜人,一棵棵柑桔发出了新绿。偶尔可见村民正忙碌地进行着田间管理,脸上带着喜悦。据了解,书房村现有人口5101人,土地面积4445亩,有爱媛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三台县兴通藤椒种植合作社、李家大院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柑桔900多亩,藤椒800多亩,通过发展循环农业,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24年仅柑桔毛收入就有200多万元,按照127(集体1成、农户2成、合作社7成)模式进行利润分配,保证了农户和集体共同增收共享红利。

    与书房村特色循环农业交相辉映的鹤嘴村生态农业稻虾共养同样引人注目。

    鹤嘴村书记谌世田介绍,“稻虾共养模式有着诸多优势,小龙虾在稻田里活动,可以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它们的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了天然的肥料,促进了水稻的生长。而水稻则为小龙虾提供了栖息和遮荫的场所,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这种生态共生的模式,生产出的小龙虾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水稻也颗粒饱满、品质优良。为了进一步推动稻虾产业的发展,鹤嘴村成立了专业的合作社,统一提供虾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村民们在合作社的带领下,科学养殖,共同致富。如今,鹤嘴村的稻虾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全村现有生态农业稻虾共养240亩。产品不仅在本地市场畅销,还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到了全国各地。”

    八洞镇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让乡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特色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稻虾养殖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镇党委书记张森表示:“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书房村的特色循环农业和鹤嘴村的稻虾共养模式,是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路径。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更多的村民在产业发展中受益,推动八洞镇的乡村振兴事业迈上新台阶。”

    相信在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八洞镇的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广,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三台县八洞镇:生态产业发展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4-04 10:44:43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记者 王金虎 /图)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农村产业发展。只有做到产业发展并且持续发展,才能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与工业融合和推动生产要素的融合发展成为了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八洞镇地处中江、三台两县之间,国道G245穿镇而过,交通便利,享有“西路门户”“美食小镇”的美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三台县八洞镇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以书房村的特色循环农业和鹤嘴村的生态农业稻虾养殖为代表的产业模式,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近日,记者走进三台县八洞镇,探寻这里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走进八洞镇书房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特色循环农业模式堪称一大亮点。

    “我们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构建起了一套完整的循环农业体系。玉肥牛养殖家庭农场产生的牛粪,经过科学处理后变成了优质的有机肥料。这些有机肥料被施用到周边的柑桔园和藤椒地里,不仅提升了产量和品质,还大大节约了成本。而当地的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等废弃物,又被收集起来,经过加工处理后成为养殖场牲畜的饲料。这种循环利用的模式,不仅减少了农业废弃物的排放,降低了环境污染,还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书房村书记彭小辉告诉记者。

    在玉肥牛养殖家庭农场附近的地里,一行行藤椒长势喜人,一棵棵柑桔发出了新绿。偶尔可见村民正忙碌地进行着田间管理,脸上带着喜悦。据了解,书房村现有人口5101人,土地面积4445亩,有爱媛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三台县兴通藤椒种植合作社、李家大院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柑桔900多亩,藤椒800多亩,通过发展循环农业,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升,2024年仅柑桔毛收入就有200多万元,按照127(集体1成、农户2成、合作社7成)模式进行利润分配,保证了农户和集体共同增收共享红利。

    与书房村特色循环农业交相辉映的鹤嘴村生态农业稻虾共养同样引人注目。

    鹤嘴村书记谌世田介绍,“稻虾共养模式有着诸多优势,小龙虾在稻田里活动,可以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它们的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了天然的肥料,促进了水稻的生长。而水稻则为小龙虾提供了栖息和遮荫的场所,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这种生态共生的模式,生产出的小龙虾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水稻也颗粒饱满、品质优良。为了进一步推动稻虾产业的发展,鹤嘴村成立了专业的合作社,统一提供虾苗、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村民们在合作社的带领下,科学养殖,共同致富。如今,鹤嘴村的稻虾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全村现有生态农业稻虾共养240亩。产品不仅在本地市场畅销,还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到了全国各地。”

    八洞镇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让乡村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特色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稻虾养殖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该镇党委书记张森表示:“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书房村的特色循环农业和鹤嘴村的稻虾共养模式,是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路径。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更多的村民在产业发展中受益,推动八洞镇的乡村振兴事业迈上新台阶。”

    相信在产业发展的推动下,八洞镇的乡村振兴之路将越走越宽广,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