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15:54:20 来源:西部经济网
当银色浪潮滚滚而来,如何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成为社会发展中绕不开的重要议题。广安市前锋区直面老龄化挑战,以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为核心,在养老服务的多个领域精耕细作,通过多元化的关爱服务、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前沿的科技赋能等,逐步构建起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勾勒出幸福养老的美好新图景。
3月的前锋区乍暖还寒,代市镇敬老院里却暖意融融。近日,在区民政局的指导下,由阳光社工精心策划的“耆乐无穷 暖情相伴”趣味互动活动举行。社工、志愿者和老人们齐聚一堂,一同沉浸在“纸杯叠叠乐”“纸杯接球”“旋转捡球”等趣味游戏之中,欢声笑语在敬老院里回荡。
“以前感觉生活挺单调,现在有这么多人陪伴我们,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住在代市镇敬老院的李大爷笑着说。
这是前锋区聚焦老年人需求,开展多元化关爱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区以“五社联动”为契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关爱老人行动。积极链接慈善资源,联系知名乡友、爱心人士开展助老爱老捐赠等活动;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为独居、空巢、高龄、失能等老年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帮扶救助等服务;实施经济困难失能老人集中照护服务,为304户低收入独居老人安装热水器,引入专业力量采取“巡访+互助”模式,服务农村留守老人28.99万人次,居家上门服务6.3万人次。
此外,该区还探索“社工助老+老人自力”服务模式,实施“善美夕阳”社工助老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工机构定期到养老机构开展文娱活动、情感支持、心理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
目前,前锋区已建成1个区级社工总站、9个镇(街道)社工站、23个村(社区)社会工作室、4个养老机构社工站,统筹开展老年人探访关爱、代买代办、中医理疗等服务,协同实施“示范性老年助餐网络”等助老服务项目,建成老年助餐点5个,全面对接老年人需求,让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感谢你们,家里有了这些辅助设施,以后我的生活就方便多了。”近日,前锋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大佛寺街道得胜社区89岁张正香老人家中,为其添置了过道扶手、夜灯、四脚拐杖等助老设施。看着家中的变化,张正香脸上满是感激。
这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却蕴含着前锋区大力推进适老化改造,完善助老养老基础设施,为老年人打造温馨港湾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前锋区在助老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既从细处着手,又统筹宏观布局。一方面,大力开展适老化改造工程,对30个老旧小区的公共设施、道路、绿化等进行全面改造,完成478户困难老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建设207张家庭养老床位。
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中、省资金6300万元,建设前锋区老年养护院、观阁中心敬老院、社区养老综合体、四方山养老中心老年养护楼等项目,新设床位800张;立足基本生活保障和照料需求,积极推动农村敬老院改革,先后关停广兴、龙滩等5个条件较差、人数较少的敬老院,对保留敬老院的房屋建筑及设施,按照功能性质进行标准化建设和护理能力提升,使其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确保周边乡镇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员全部实现集中供养。
目前,该区已打造3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3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1个养老服务驿站,基本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一核、三轴、多点”的区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面对高龄、失能老人比例持续攀升的趋势,传统养老服务在健康监测、护理流程、应急响应等方面的滞后性日益凸显。为破解这一难题,前锋区民政局牵头启动老年养护院智慧化改造试点,积极构建“智慧健康养老”阵地,以科技赋能推动养老服务向数字化治理转型。
前不久,前锋区老年养护院的智慧养老管理系统突然响起警报,监控屏幕显示,13床的王奶奶心率异常。护工们迅速反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现是房间里的两位老人因琐事吵了起来,王奶奶情绪激动导致指标波动。经过护工的耐心劝解和安抚,老人心绪逐渐平复,心率也恢复正常。
这虽是一场虚惊,却充分展现了智慧养老管理系统的强大作用。该院配备的智慧养老管理系统整合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24小时全天候安全监控。通过部署智能监测预警设备和智慧化护理床,系统能实时采集老人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数据并及时反馈至智慧养老管理系统,异常情况自动触发预警机制。
该系统带来的变化远不止于风险防控。智慧养老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人工巡房模式,整合了档案管理、服务派单等功能,通过智能派单优化护理动线,护理人员每日无效行走距离减少3公里,工作效率提升35%,护理流程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管理平台可实时追踪服务过程,形成服务质量提升的正向循环,不仅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服务,更构建了“数据驱动+人性化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推动养老照护从经验判断向科学决策转变。
此外,为构建全域智慧养老生态,前锋区不仅为202户失能、半失能困难老人家庭安装网络连接设备、通话设备、防走失装置、一键呼叫装置等智能化设备,还开通智慧养老App,建成集线上呼叫、“关爱地图”等功能于一体的区级智慧养老综合监管平台,实现老人线上“点单”、平台就近“派单”、线下上门“接单”、后期管理“评单”的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推动线上监管调度与线下服务深度联动,真正打造老年人住得上、住得起、住得好的“虚拟养老院”,推动养老服务信息“一目了然”、行业资源“一站获取”、服务监管“一网覆盖”,实现养老服务由信息化向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跨越式发展。(程明珠 黄小蝶 沈仁平)
2025-04-03 15:54:20 来源:西部经济网
当银色浪潮滚滚而来,如何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成为社会发展中绕不开的重要议题。广安市前锋区直面老龄化挑战,以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为核心,在养老服务的多个领域精耕细作,通过多元化的关爱服务、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前沿的科技赋能等,逐步构建起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勾勒出幸福养老的美好新图景。
3月的前锋区乍暖还寒,代市镇敬老院里却暖意融融。近日,在区民政局的指导下,由阳光社工精心策划的“耆乐无穷 暖情相伴”趣味互动活动举行。社工、志愿者和老人们齐聚一堂,一同沉浸在“纸杯叠叠乐”“纸杯接球”“旋转捡球”等趣味游戏之中,欢声笑语在敬老院里回荡。
“以前感觉生活挺单调,现在有这么多人陪伴我们,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住在代市镇敬老院的李大爷笑着说。
这是前锋区聚焦老年人需求,开展多元化关爱服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区以“五社联动”为契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关爱老人行动。积极链接慈善资源,联系知名乡友、爱心人士开展助老爱老捐赠等活动;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为独居、空巢、高龄、失能等老年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帮扶救助等服务;实施经济困难失能老人集中照护服务,为304户低收入独居老人安装热水器,引入专业力量采取“巡访+互助”模式,服务农村留守老人28.99万人次,居家上门服务6.3万人次。
此外,该区还探索“社工助老+老人自力”服务模式,实施“善美夕阳”社工助老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工机构定期到养老机构开展文娱活动、情感支持、心理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
目前,前锋区已建成1个区级社工总站、9个镇(街道)社工站、23个村(社区)社会工作室、4个养老机构社工站,统筹开展老年人探访关爱、代买代办、中医理疗等服务,协同实施“示范性老年助餐网络”等助老服务项目,建成老年助餐点5个,全面对接老年人需求,让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感谢你们,家里有了这些辅助设施,以后我的生活就方便多了。”近日,前锋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来到大佛寺街道得胜社区89岁张正香老人家中,为其添置了过道扶手、夜灯、四脚拐杖等助老设施。看着家中的变化,张正香脸上满是感激。
这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却蕴含着前锋区大力推进适老化改造,完善助老养老基础设施,为老年人打造温馨港湾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前锋区在助老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既从细处着手,又统筹宏观布局。一方面,大力开展适老化改造工程,对30个老旧小区的公共设施、道路、绿化等进行全面改造,完成478户困难老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建设207张家庭养老床位。
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中、省资金6300万元,建设前锋区老年养护院、观阁中心敬老院、社区养老综合体、四方山养老中心老年养护楼等项目,新设床位800张;立足基本生活保障和照料需求,积极推动农村敬老院改革,先后关停广兴、龙滩等5个条件较差、人数较少的敬老院,对保留敬老院的房屋建筑及设施,按照功能性质进行标准化建设和护理能力提升,使其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确保周边乡镇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员全部实现集中供养。
目前,该区已打造3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3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1个养老服务驿站,基本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一核、三轴、多点”的区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
面对高龄、失能老人比例持续攀升的趋势,传统养老服务在健康监测、护理流程、应急响应等方面的滞后性日益凸显。为破解这一难题,前锋区民政局牵头启动老年养护院智慧化改造试点,积极构建“智慧健康养老”阵地,以科技赋能推动养老服务向数字化治理转型。
前不久,前锋区老年养护院的智慧养老管理系统突然响起警报,监控屏幕显示,13床的王奶奶心率异常。护工们迅速反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发现是房间里的两位老人因琐事吵了起来,王奶奶情绪激动导致指标波动。经过护工的耐心劝解和安抚,老人心绪逐渐平复,心率也恢复正常。
这虽是一场虚惊,却充分展现了智慧养老管理系统的强大作用。该院配备的智慧养老管理系统整合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24小时全天候安全监控。通过部署智能监测预警设备和智慧化护理床,系统能实时采集老人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数据并及时反馈至智慧养老管理系统,异常情况自动触发预警机制。
该系统带来的变化远不止于风险防控。智慧养老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人工巡房模式,整合了档案管理、服务派单等功能,通过智能派单优化护理动线,护理人员每日无效行走距离减少3公里,工作效率提升35%,护理流程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管理平台可实时追踪服务过程,形成服务质量提升的正向循环,不仅实现数据驱动的精准服务,更构建了“数据驱动+人性化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推动养老照护从经验判断向科学决策转变。
此外,为构建全域智慧养老生态,前锋区不仅为202户失能、半失能困难老人家庭安装网络连接设备、通话设备、防走失装置、一键呼叫装置等智能化设备,还开通智慧养老App,建成集线上呼叫、“关爱地图”等功能于一体的区级智慧养老综合监管平台,实现老人线上“点单”、平台就近“派单”、线下上门“接单”、后期管理“评单”的全链条、一站式服务,推动线上监管调度与线下服务深度联动,真正打造老年人住得上、住得起、住得好的“虚拟养老院”,推动养老服务信息“一目了然”、行业资源“一站获取”、服务监管“一网覆盖”,实现养老服务由信息化向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跨越式发展。(程明珠 黄小蝶 沈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