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8 14:37:53
读写共生一直受到我国学者及教师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读写共生,旨在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读写共生涉及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部分内容,对提升小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小学教学忽视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都出现了事倍功半的情况。读写共生的基本形式多种多样,但各有侧重,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语文老师注重读写共生,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互相渗透,从而构建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读写共生教学对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能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读写共生是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教学有各自的任务,又是相互依赖的。
读写共生下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的积极意义
有利于增强语言积累。对于小学生来说,刚接触写作,如何写,写什么,对有些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难事。显然这与他们日常素材积累不足有直接关系。通过读写共生训练,为小学生写作提供充足的语言与素材支持,多读多思,形成良好语感,在日积月累中促进写作水平提升,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学完课文《金色的鱼钩》之后,阅读过程重点关注写作方法与技巧,比如描写炊事班长的外貌,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等等。再有,文中描述“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形象地表达“我”看见老班长吃鱼骨头的内心感动与羞愧,从课文内容延伸到生活实践,思考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人和感动的事,借鉴文章写作技巧,摘抄好词佳句,在读写共生中增强语言积累。
有利于锻炼逻辑思维。通过应用读写共生策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重新审视教材内容,从更深层次挖掘课文内涵思想,并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获取语文知识,强化写作积累,从段落安排、谋篇布局等多层面切入,促进写作逻辑思维发展。
例如,学习课文《将相和》时,借助思维导图概括事件经过,再由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思考每个事件的重要程度、作者描写的侧重点以及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等等,体会创作的巧妙用心。通过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也在无形中强化写作逻辑,教会学生如何按照时间脉络描写事件,理清叙述思路,促进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发展。
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作者在写作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文章表达的方式。在交流和交谈中,小学生应该有勇气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可以根据自己的积累,表达文章的意思,逐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思想感情,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在阅读中,学生应注重语言和材料的积累,使学生做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只有在相互配合与互补之间,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课堂群文读写共生有利于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共生中课堂构建存在的问题
读写共生训练内容单薄。如今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安排练笔较少,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动笔机会。部分教师会结合自身经验和课文特点来设计写作练笔,练笔内容多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或学习一些简单的习作知识。当前多数教师把读写共生的训练内容局限在课本,没有向课外扩展,而课堂上的读写内容又较为单一,使得读写训练内容较为单薄。对于现成的写作资源,教参或教材安排的写作练习,教师不够重视,没有在课堂对练习给予具体指导,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学生围绕课文学习的习作质量不高。
不重视学生读写共生的评价。很多教师对作文讲评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习作指导注重讲而缺少评,对学生习作的批改不够具体。因为教师不重视学生读写共生的评价,使得学生的写作学习虎头蛇尾,很多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习作后,教师却没有给予良好的反馈,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要求,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是否恰当,自己习作的优缺点在哪里,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对老师布置的练笔任务不够重视,缺乏热情,敷衍了事。
结合点设置流于经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共生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结合点设置的科学与否,因此结合点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有的教师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寻找课文的特色,从而确定读写共生点,有的教师是在分析了教学参考书后根据自己觉得文章有特色的地方,把该地方作为文章的结合点。总之教师在设置读写共生点的时候基本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缺乏科学的依据。
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教材特点进而设置读写共生的结合点无法科学准确地把握读写共生点,这样的读写共生点设置流于经验、缺乏科学依据,导致了读写共生的训练没有重点,因此不仅没有收到成效,还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提升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共生中课堂构建的建议
利用好教材,进行读写共生。教师在单元教学之前,要对这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思考和安排,整体去设计教学活动。在阅读中渗透写作知识,在写作中联系阅读知识,读写共生,做到早有准备、中有落实、后有结果。
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可以建议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几篇诸如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课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阅读内容,多穿插写作理论指导,多渗透对习作有帮助的写作方法。每一篇课文的写作知识点很多,教师要让学生积累哪些写作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理论的指导。
落实有效的读写共生教学评价。在读写教学中,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同样重要,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容易犯虎头蛇尾的错误,很多教师能抓好课文中的读写共生点,也能具体指导学生的读写迁移,但是对学生完成的习作却不能给予及时具体的评价。教师对评价的忽视,使前期所有工作功亏一篑。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明确评价的标准,并给予学生及时反馈。
在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有讲授课却没有讲评课。我们说作文讲评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讲评课来发现习作中的共性问题。对每一次习作,都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学评价要围绕每次设置的读写共生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练笔是否体现这个结合点,从而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师也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叶圣陶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很多教师工作量较大,不能及时仔细地批改学生的习作,那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深研教材,科学设置读写共生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共生的关键是结合点的设置,因此必须科学设置结合点。教科书中有些文章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感到比较枯燥,这时候教师如果能选择合适的读写共生点让学生进行读写共生就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写共生并不是有读有写就可以了,而是根据读与写的对应规律进行科学的结合。一篇课文或者几篇课文往往有多处读写共生的点,而教师必须抓主要矛盾,抓教学的疑难点。教学疑难点是课文最有价值的地方,只有突破教学的疑难点,学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因此读写共生的结合点可以是教学的重难点。
语文教学不仅要讲授语言文字的运用,还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然而这对小学生来说却往往难以把握,如果这时教师能抓住读写共生情感的结合点,设置写的练习,那么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可能会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情感,在思考感悟中形成自己的评价机制。适合情理类读写共生点的课文一般能够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波动、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
成都市龙泉驿区天鹅湖小学 李丽
2022-09-28 14:37:53
读写共生一直受到我国学者及教师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读写共生,旨在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读写共生涉及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部分内容,对提升小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小学教学忽视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都出现了事倍功半的情况。读写共生的基本形式多种多样,但各有侧重,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语文老师注重读写共生,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互相渗透,从而构建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读写共生教学对提高学生读写能力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能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读写共生是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教学有各自的任务,又是相互依赖的。
读写共生下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的积极意义
有利于增强语言积累。对于小学生来说,刚接触写作,如何写,写什么,对有些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难事。显然这与他们日常素材积累不足有直接关系。通过读写共生训练,为小学生写作提供充足的语言与素材支持,多读多思,形成良好语感,在日积月累中促进写作水平提升,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学完课文《金色的鱼钩》之后,阅读过程重点关注写作方法与技巧,比如描写炊事班长的外貌,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等等。再有,文中描述“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形象地表达“我”看见老班长吃鱼骨头的内心感动与羞愧,从课文内容延伸到生活实践,思考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人和感动的事,借鉴文章写作技巧,摘抄好词佳句,在读写共生中增强语言积累。
有利于锻炼逻辑思维。通过应用读写共生策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重新审视教材内容,从更深层次挖掘课文内涵思想,并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获取语文知识,强化写作积累,从段落安排、谋篇布局等多层面切入,促进写作逻辑思维发展。
例如,学习课文《将相和》时,借助思维导图概括事件经过,再由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思考每个事件的重要程度、作者描写的侧重点以及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等等,体会创作的巧妙用心。通过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也在无形中强化写作逻辑,教会学生如何按照时间脉络描写事件,理清叙述思路,促进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发展。
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作者在写作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文章表达的方式。在交流和交谈中,小学生应该有勇气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可以根据自己的积累,表达文章的意思,逐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思想感情,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在阅读中,学生应注重语言和材料的积累,使学生做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只有在相互配合与互补之间,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课堂群文读写共生有利于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共生中课堂构建存在的问题
读写共生训练内容单薄。如今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安排练笔较少,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动笔机会。部分教师会结合自身经验和课文特点来设计写作练笔,练笔内容多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或学习一些简单的习作知识。当前多数教师把读写共生的训练内容局限在课本,没有向课外扩展,而课堂上的读写内容又较为单一,使得读写训练内容较为单薄。对于现成的写作资源,教参或教材安排的写作练习,教师不够重视,没有在课堂对练习给予具体指导,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学生围绕课文学习的习作质量不高。
不重视学生读写共生的评价。很多教师对作文讲评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习作指导注重讲而缺少评,对学生习作的批改不够具体。因为教师不重视学生读写共生的评价,使得学生的写作学习虎头蛇尾,很多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习作后,教师却没有给予良好的反馈,学生不知道自己的习作是否符合要求,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是否恰当,自己习作的优缺点在哪里,长此以往,很多学生对老师布置的练笔任务不够重视,缺乏热情,敷衍了事。
结合点设置流于经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共生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结合点设置的科学与否,因此结合点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有的教师是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寻找课文的特色,从而确定读写共生点,有的教师是在分析了教学参考书后根据自己觉得文章有特色的地方,把该地方作为文章的结合点。总之教师在设置读写共生点的时候基本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缺乏科学的依据。
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教材特点进而设置读写共生的结合点无法科学准确地把握读写共生点,这样的读写共生点设置流于经验、缺乏科学依据,导致了读写共生的训练没有重点,因此不仅没有收到成效,还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提升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共生中课堂构建的建议
利用好教材,进行读写共生。教师在单元教学之前,要对这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思考和安排,整体去设计教学活动。在阅读中渗透写作知识,在写作中联系阅读知识,读写共生,做到早有准备、中有落实、后有结果。
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可以建议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几篇诸如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课外资料,通过相互交流丰富见闻,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阅读内容,多穿插写作理论指导,多渗透对习作有帮助的写作方法。每一篇课文的写作知识点很多,教师要让学生积累哪些写作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理论的指导。
落实有效的读写共生教学评价。在读写教学中,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同样重要,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容易犯虎头蛇尾的错误,很多教师能抓好课文中的读写共生点,也能具体指导学生的读写迁移,但是对学生完成的习作却不能给予及时具体的评价。教师对评价的忽视,使前期所有工作功亏一篑。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明确评价的标准,并给予学生及时反馈。
在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有讲授课却没有讲评课。我们说作文讲评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讲评课来发现习作中的共性问题。对每一次习作,都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学评价要围绕每次设置的读写共生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练笔是否体现这个结合点,从而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师也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叶圣陶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很多教师工作量较大,不能及时仔细地批改学生的习作,那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深研教材,科学设置读写共生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共生的关键是结合点的设置,因此必须科学设置结合点。教科书中有些文章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感到比较枯燥,这时候教师如果能选择合适的读写共生点让学生进行读写共生就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读写共生并不是有读有写就可以了,而是根据读与写的对应规律进行科学的结合。一篇课文或者几篇课文往往有多处读写共生的点,而教师必须抓主要矛盾,抓教学的疑难点。教学疑难点是课文最有价值的地方,只有突破教学的疑难点,学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因此读写共生的结合点可以是教学的重难点。
语文教学不仅要讲授语言文字的运用,还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然而这对小学生来说却往往难以把握,如果这时教师能抓住读写共生情感的结合点,设置写的练习,那么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可能会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情感,在思考感悟中形成自己的评价机制。适合情理类读写共生点的课文一般能够引起学生内心情感的波动、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
成都市龙泉驿区天鹅湖小学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