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商经
  • /

    纾困解难 助力园区企业稳定发展 “航行出状元·双流航空经济云招聘”专场活动举行

    2022-06-21 20:11:41

      本报记者 李祥

      近日,“航行出状元·双流航空经济云招聘”专场推介会在成都市双流区融媒体中心举行。本次活动将持续近一周,通过线上直播带“岗”,助力园区企业纾困解难、稳岗拓岗、稳定发展。

      这是成都市双流区全面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在全国上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成都市双流区立足自身优势,以航空经济为抓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创新方式方法,全力保就业、促发展。

      这也是继6月9日双流航空经济区发布稳增长“一套政策、七大行动”后的细化落实,从送政策到送人才、送岗位,一系列服务社会稳定、企业发展的暖心组合套餐,全方位服务在地航空企业稳定发展,前瞻性匹配企业人才需求,全力构筑起区域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特色岗位

      航空链条企业发布百余高精人才岗位

      当天,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成都审定(分)中心、中航油BP通用航空油料有限公司、顺丰西南分拨区、圆通速递、德邦物流、空客中国、中国航空器材西南有限公司、四川金石租赁、四川德普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招聘活动。

      航空、航材、租赁、物流……细数企业类型,不难发现,当天发布岗位的企业均围绕航空产业展开,且都是行业龙头企业和单位。例如,有不少岗位都围绕着今年落地的成都双流空客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展开。空中客车(中国)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就发布了多条招聘信息,涉及到报关专员、运营总监、制造工程师等。

      此外,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发布了航电设备集成审定岗、机载软件审定岗、电子硬件审定岗等。这些岗位的专业性强,特色鲜明,部分职位的学历要求也较高。

      “从产业链来看,航空产业上下游链条涉及的领域非常多,这也意味着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成都天府新区双流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九林说道。

      前瞻匹配

      为企业提前“招兵买马”

      更值得关注的是,空客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和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和都尚在建设当中,还未正式开始运营。

      此次双流广撒“英雄帖”,提前搭建平台为企业招兵买马,就是希望能够人才先行,为企业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企业抢抓高点起步、高位推进的关键一着,让整个航空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良性轨道。”双流航空经济区航空产业部部长韩林说。

      记者还获悉,此次活动只是双流区筑巢引凤的一个序幕。下周五,还将举行航空专场招聘会,届时将有20余家企业发布130余岗位的招聘信息,诚邀英才共聚双流,共谋产业未来。

      据悉,目前,双流全区已集聚各类人才40.2万名,位居全省行政区第1位;拥有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187个、高新技术企业267家,聚集191名高层次人才,其中“两院”院士团队9个、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51个,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优化环境

      精准供给构筑聚才育才优势

      当前,疫情防控压力不减,经济发展中,一个“稳”字并非易事。双流在此刻通过线上渠道广发英雄帖,底气何来?

      城市的发展位势和产业的强劲势头,是对人才最大的吸引力。

      去年,双流国际机场在持续抗击疫情的同时,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16万吨,同比增长18.2%,货量及增幅创历史新高。2022年1月至4月,双流国际机场实现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7.3万吨,同比增长57.8%。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开通国际(地区)全货机和客改货航线37条。

      同时,成都(双流)空铁联运港班列稳定开行,让“航空+西部陆海新通道”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截至2022年5月,空铁国际联运港已稳定运行国际班列80列,共3000余标箱,货值6.2亿元。

      “双流是一座开放兴盛的城市,更是一个因胸怀、格局而蓬勃发展的城市,我们有信心,选择双流、安居双流、共建双流!”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成都机载设备审定分中心项目负责人周劲松告诉记者。

      政策支撑,为企业送人才,为人才送岗位。不久前,双流航空经济区刚刚发布了稳增长“一套政策、七大行动”,为企业在双流的稳定发展解渴、解难、解忧。此次云招聘活动的举行,正是对新政的有力落实。

      目前,双流已形成了空港人才新政26条为统揽,医疗、教育等行业政策和科创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专业政策为支撑的人才政策体系。此外,围绕人才创新创业、学习提能、居家生活等全方位需求,精准分类制定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教育卫健等人才引育政策和配套措施,让人才喜欢来、愿意留、能出彩。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商经
  • /

    纾困解难 助力园区企业稳定发展 “航行出状元·双流航空经济云招聘”专场活动举行

    2022-06-21 20:11:41

      本报记者 李祥

      近日,“航行出状元·双流航空经济云招聘”专场推介会在成都市双流区融媒体中心举行。本次活动将持续近一周,通过线上直播带“岗”,助力园区企业纾困解难、稳岗拓岗、稳定发展。

      这是成都市双流区全面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在全国上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成都市双流区立足自身优势,以航空经济为抓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创新方式方法,全力保就业、促发展。

      这也是继6月9日双流航空经济区发布稳增长“一套政策、七大行动”后的细化落实,从送政策到送人才、送岗位,一系列服务社会稳定、企业发展的暖心组合套餐,全方位服务在地航空企业稳定发展,前瞻性匹配企业人才需求,全力构筑起区域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特色岗位

      航空链条企业发布百余高精人才岗位

      当天,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成都审定(分)中心、中航油BP通用航空油料有限公司、顺丰西南分拨区、圆通速递、德邦物流、空客中国、中国航空器材西南有限公司、四川金石租赁、四川德普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招聘活动。

      航空、航材、租赁、物流……细数企业类型,不难发现,当天发布岗位的企业均围绕航空产业展开,且都是行业龙头企业和单位。例如,有不少岗位都围绕着今年落地的成都双流空客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展开。空中客车(中国)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就发布了多条招聘信息,涉及到报关专员、运营总监、制造工程师等。

      此外,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发布了航电设备集成审定岗、机载软件审定岗、电子硬件审定岗等。这些岗位的专业性强,特色鲜明,部分职位的学历要求也较高。

      “从产业链来看,航空产业上下游链条涉及的领域非常多,这也意味着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成都天府新区双流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九林说道。

      前瞻匹配

      为企业提前“招兵买马”

      更值得关注的是,空客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和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和都尚在建设当中,还未正式开始运营。

      此次双流广撒“英雄帖”,提前搭建平台为企业招兵买马,就是希望能够人才先行,为企业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企业抢抓高点起步、高位推进的关键一着,让整个航空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良性轨道。”双流航空经济区航空产业部部长韩林说。

      记者还获悉,此次活动只是双流区筑巢引凤的一个序幕。下周五,还将举行航空专场招聘会,届时将有20余家企业发布130余岗位的招聘信息,诚邀英才共聚双流,共谋产业未来。

      据悉,目前,双流全区已集聚各类人才40.2万名,位居全省行政区第1位;拥有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187个、高新技术企业267家,聚集191名高层次人才,其中“两院”院士团队9个、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51个,为当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优化环境

      精准供给构筑聚才育才优势

      当前,疫情防控压力不减,经济发展中,一个“稳”字并非易事。双流在此刻通过线上渠道广发英雄帖,底气何来?

      城市的发展位势和产业的强劲势头,是对人才最大的吸引力。

      去年,双流国际机场在持续抗击疫情的同时,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16万吨,同比增长18.2%,货量及增幅创历史新高。2022年1月至4月,双流国际机场实现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7.3万吨,同比增长57.8%。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开通国际(地区)全货机和客改货航线37条。

      同时,成都(双流)空铁联运港班列稳定开行,让“航空+西部陆海新通道”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截至2022年5月,空铁国际联运港已稳定运行国际班列80列,共3000余标箱,货值6.2亿元。

      “双流是一座开放兴盛的城市,更是一个因胸怀、格局而蓬勃发展的城市,我们有信心,选择双流、安居双流、共建双流!”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成都机载设备审定分中心项目负责人周劲松告诉记者。

      政策支撑,为企业送人才,为人才送岗位。不久前,双流航空经济区刚刚发布了稳增长“一套政策、七大行动”,为企业在双流的稳定发展解渴、解难、解忧。此次云招聘活动的举行,正是对新政的有力落实。

      目前,双流已形成了空港人才新政26条为统揽,医疗、教育等行业政策和科创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专业政策为支撑的人才政策体系。此外,围绕人才创新创业、学习提能、居家生活等全方位需求,精准分类制定高层次人才、技能人才、教育卫健等人才引育政策和配套措施,让人才喜欢来、愿意留、能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