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商经
  • /

    四川德阳 从“重装”制造迈向“清装”智造

    2022-10-14 11:12:30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夯实工业之基

      上世纪60年代,得益于三线建设,国家在四川德阳布局了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字号”企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德阳已成为国内首个“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是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拥有国机重装、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东方风电、东方锅炉、航天宏华等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得响的龙头企业。

      德阳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实力雄厚,在国家能源装备制造版图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德阳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已形成了从材料端到产品端的“源网荷储”全产业链,拥有产业链关联企业5800户。发电设备产量累计超过6亿千瓦,占全国近三分之一。重型燃气轮机等15个清洁能源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2021年,清洁能源装备产值占全市装备制造业的40%。

      今年6月,德阳获批全省制造强市试点示范市,加快打造清洁能源装备“地标”产业。

      “‘十三五’工业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为建设制造强市奠定了良好基础。”德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立足实际,瞄准未来,《德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将立足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制造强市,制造强省试点示范市,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四个”战略定位,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到2035年基本实现制造业现代化。

      塑造工业之魂

      9月20日,在江苏举行的中国新型电力发展大会上,“2022中国风电产业50强”发布,东方风电自主研制的13MW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荣获“十佳创新产品”奖项。该机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目前已下线的亚洲地区单机容量和叶轮直径最大的风电机组。

      铸就“大国重器”,德阳从未缺席。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都由德阳制造,研制生产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白鹤滩百万机组、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等一批“国之重器”。

      作为四川清洁能源装备研发制造主要基地,近3年,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424项,其中68项达国际一流水平、21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额占全省75%。

      “十四五”期间全国清洁能源装机预计将新增超过7亿千瓦,直接拉动清洁能源装备市场需求2万亿元以上。坚决贯彻制造强国战略,德阳牵住制造业“牛鼻子”,扛起制造强市大旗,将抢抓机遇,发挥产业优势,引领我国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再获新突破、再上新台阶,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转型、助推“双碳”宏伟目标实现。

      作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德阳又登榜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市。未来,德阳将实施“科创中国”赋能高端智库建设能力提升行动、赋能五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等五大赋能行动,打造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德阳样板”。

      走好未来之路

      “十四五”时期是德阳发展的战略机遇落地期、转型发展关键期、蓄势突破窗口期。站在新起点,德阳如何发力?

      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对“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并赋予德阳加快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重大使命。

      勇担使命,德阳市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着力方向,以系统思维推进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

      “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以产业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路径,着力打造‘五大中心’。”德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将有利于加快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有利于提升德阳清洁能源装备全球位势和发展能级。”上述负责人介绍,综合考虑服务国家“双碳”战略、能源安全战略及全市未来发展需要,经过认真研究和测算,全市提出了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阶段性目标。

      围绕“双碳”目标,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德阳正全力作答加快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高质量发展命题。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商经
  • /

    四川德阳 从“重装”制造迈向“清装”智造

    2022-10-14 11:12:30

      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图


      夯实工业之基

      上世纪60年代,得益于三线建设,国家在四川德阳布局了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字号”企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德阳已成为国内首个“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是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拥有国机重装、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东方风电、东方锅炉、航天宏华等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叫得响的龙头企业。

      德阳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实力雄厚,在国家能源装备制造版图和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德阳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已形成了从材料端到产品端的“源网荷储”全产业链,拥有产业链关联企业5800户。发电设备产量累计超过6亿千瓦,占全国近三分之一。重型燃气轮机等15个清洁能源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2021年,清洁能源装备产值占全市装备制造业的40%。

      今年6月,德阳获批全省制造强市试点示范市,加快打造清洁能源装备“地标”产业。

      “‘十三五’工业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为建设制造强市奠定了良好基础。”德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立足实际,瞄准未来,《德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将立足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制造强市,制造强省试点示范市,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四个”战略定位,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到2035年基本实现制造业现代化。

      塑造工业之魂

      9月20日,在江苏举行的中国新型电力发展大会上,“2022中国风电产业50强”发布,东方风电自主研制的13MW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荣获“十佳创新产品”奖项。该机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目前已下线的亚洲地区单机容量和叶轮直径最大的风电机组。

      铸就“大国重器”,德阳从未缺席。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都由德阳制造,研制生产了“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白鹤滩百万机组、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等一批“国之重器”。

      作为四川清洁能源装备研发制造主要基地,近3年,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424项,其中68项达国际一流水平、21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国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额占全省75%。

      “十四五”期间全国清洁能源装机预计将新增超过7亿千瓦,直接拉动清洁能源装备市场需求2万亿元以上。坚决贯彻制造强国战略,德阳牵住制造业“牛鼻子”,扛起制造强市大旗,将抢抓机遇,发挥产业优势,引领我国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再获新突破、再上新台阶,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转型、助推“双碳”宏伟目标实现。

      作为“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德阳又登榜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市。未来,德阳将实施“科创中国”赋能高端智库建设能力提升行动、赋能五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等五大赋能行动,打造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德阳样板”。

      走好未来之路

      “十四五”时期是德阳发展的战略机遇落地期、转型发展关键期、蓄势突破窗口期。站在新起点,德阳如何发力?

      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对“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并赋予德阳加快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重大使命。

      勇担使命,德阳市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着力方向,以系统思维推进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

      “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以产业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路径,着力打造‘五大中心’。”德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将有利于加快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有利于提升德阳清洁能源装备全球位势和发展能级。”上述负责人介绍,综合考虑服务国家“双碳”战略、能源安全战略及全市未来发展需要,经过认真研究和测算,全市提出了2025年、2030年、2035年三个阶段性目标。

      围绕“双碳”目标,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德阳正全力作答加快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高质量发展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