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商经
  • /

    四川德阳绵竹市 加速发展新兴产业 吸引优质项目生根发芽

    2022-08-30 15:03:36

      申梨 本报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文/图


      绿色,是具有希望和生命力的颜色。

      初秋的四川绵竹大地,充满灵动的绿色场景随处可见:一栋栋绿色厂房拔地而起,一项项锂电项目投产见效,一个个创新研发成果初显……

      绵竹,正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以创新的办法蹚出路子、增创优势,全面做大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加速发展新兴产业,不断积蓄绵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质量”和“绿色动力”。

      逐 “绿”而行 

      释放清洁能源产业 “新动能”

      在“拼经济 搞建设”的发展浪潮中,绵竹众多企业主动调结构、换动能,用速度和质量,抢占了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

      近日,位于绵竹高新区的鑫坤机械重机车间各个生产区一派繁忙景象,身穿蓝色工装的师傅们忙着切割、电焊。据介绍,鑫坤机械在手订单已排到2023年。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长跑。在这场长跑中,企业不仅需要速度,更需要耐力和定力。” 仟坤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周述军说,近年来,公司加大创新力度,抢抓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上的产品市场,注重以先进装备和精湛工艺满足定制化需求,早已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上扎稳了根。

      加速抢滩清洁能源装备产业,是绵竹企业在“双碳”背景下发力新赛道的一个缩影。

      东汽实业旗下的九鼎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大型核电、火电、水电等设备成套制造的国家高新企业。

      “公司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开展系列提质增效的行动措施,打造一支‘高精尖’的生产管理技术队伍,用硬实力赢得了一个接一个的清洁能源装备配套产品项目订单,实现了‘裂变’增长。”据九鼎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介绍,公司将继续以清洁能源装备为主导产业,进一步创新技术,开拓产品,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以“绿”为链

      链接起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

      在新能源时代,锂被称为“白色石油”。梳理绵竹新材料产业发现:资源有优势、有保障,企业成规模、有动力,产业有集群、有影响力,市场有需求、有前景……绵竹依托德阿产业园冲刺“千亿园区”,打造“中国锂都”信心百倍。

      日前,在四川致远锂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各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把控各项生产数据和指标;包装车间内,高品质的电池级碳酸锂产品被加工成粉末后,迅速装袋、打包。

      “在国家新能源战略的推动下,磷酸铁锂的市场行情非常好,企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期。”四川致远锂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米永强说,火爆的订单倒逼企业加速发展。

      德阿产业园深受锂电行业投资者青睐,成为锂电产业的投资洼地之一。今年3月,总投资120亿元的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花落”德阿产业园。“该项目将助力德阿产业园实现‘工业倍增’,三年内达到500亿元产值。”德阿产业园产业发展局局长龚忠明介绍,园区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锂电新能源材料产业,目前园区入驻企业39户,其中规模以上化工企业6户,已形成年产6万吨基础锂盐产能。

      因“绿”而兴

      争当发展循环经济的领跑者

      在循环经济产业赛道,绵竹一直在争当领跑者。

      走进光大城乡再生能源(绵竹)有限公司,绿树成荫,喷泉、亭台、影壁点缀其间,两个外形硕大的“大肚汉”格外显眼。一个焚烧生活垃圾,一个焚烧秸秆、树枝,焚烧产生的热能用来发电。该公司也是目前省内唯一一家能兼顾处理生活垃圾和农林剩余物的能源再生企业。

      “这个‘大肚汉’每小时能‘吃’掉10余吨生活垃圾,发电5000余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燃烧产生的大量热能将循环水加热成高温蒸汽,输送到汽轮发电机组用于发电,而焚烧产生的飞灰经过固化后填埋,炉渣通过严格处理流程,成为肥料或者环保建材的原料,实现循环利用。

      四川鑫锐恒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于2021年落地德阿产业园,目前正在筹备开工阶段。

      “未来我们考虑通过锂电池回收,加工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用于风能发电的储能装置。”项目备案负责人毛勤康说道。

      近年来,绵竹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战略机遇,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体系,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在绵竹生根发芽。其中,总投资120亿元的川发龙蟒锂电新材料项目、投资15亿元的能投鼎盛锂业项目等众多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将为服务国家“双碳”和能源革命战略、支撑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绵竹贡献。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地方
  • /
  • 商经
  • /

    四川德阳绵竹市 加速发展新兴产业 吸引优质项目生根发芽

    2022-08-30 15:03:36

      申梨 本报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文/图


      绿色,是具有希望和生命力的颜色。

      初秋的四川绵竹大地,充满灵动的绿色场景随处可见:一栋栋绿色厂房拔地而起,一项项锂电项目投产见效,一个个创新研发成果初显……

      绵竹,正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以创新的办法蹚出路子、增创优势,全面做大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加速发展新兴产业,不断积蓄绵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质量”和“绿色动力”。

      逐 “绿”而行 

      释放清洁能源产业 “新动能”

      在“拼经济 搞建设”的发展浪潮中,绵竹众多企业主动调结构、换动能,用速度和质量,抢占了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

      近日,位于绵竹高新区的鑫坤机械重机车间各个生产区一派繁忙景象,身穿蓝色工装的师傅们忙着切割、电焊。据介绍,鑫坤机械在手订单已排到2023年。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长跑。在这场长跑中,企业不仅需要速度,更需要耐力和定力。” 仟坤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周述军说,近年来,公司加大创新力度,抢抓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上的产品市场,注重以先进装备和精湛工艺满足定制化需求,早已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上扎稳了根。

      加速抢滩清洁能源装备产业,是绵竹企业在“双碳”背景下发力新赛道的一个缩影。

      东汽实业旗下的九鼎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大型核电、火电、水电等设备成套制造的国家高新企业。

      “公司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开展系列提质增效的行动措施,打造一支‘高精尖’的生产管理技术队伍,用硬实力赢得了一个接一个的清洁能源装备配套产品项目订单,实现了‘裂变’增长。”据九鼎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介绍,公司将继续以清洁能源装备为主导产业,进一步创新技术,开拓产品,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以“绿”为链

      链接起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

      在新能源时代,锂被称为“白色石油”。梳理绵竹新材料产业发现:资源有优势、有保障,企业成规模、有动力,产业有集群、有影响力,市场有需求、有前景……绵竹依托德阿产业园冲刺“千亿园区”,打造“中国锂都”信心百倍。

      日前,在四川致远锂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各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把控各项生产数据和指标;包装车间内,高品质的电池级碳酸锂产品被加工成粉末后,迅速装袋、打包。

      “在国家新能源战略的推动下,磷酸铁锂的市场行情非常好,企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期。”四川致远锂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米永强说,火爆的订单倒逼企业加速发展。

      德阿产业园深受锂电行业投资者青睐,成为锂电产业的投资洼地之一。今年3月,总投资120亿元的德阳川发龙蟒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花落”德阿产业园。“该项目将助力德阿产业园实现‘工业倍增’,三年内达到500亿元产值。”德阿产业园产业发展局局长龚忠明介绍,园区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锂电新能源材料产业,目前园区入驻企业39户,其中规模以上化工企业6户,已形成年产6万吨基础锂盐产能。

      因“绿”而兴

      争当发展循环经济的领跑者

      在循环经济产业赛道,绵竹一直在争当领跑者。

      走进光大城乡再生能源(绵竹)有限公司,绿树成荫,喷泉、亭台、影壁点缀其间,两个外形硕大的“大肚汉”格外显眼。一个焚烧生活垃圾,一个焚烧秸秆、树枝,焚烧产生的热能用来发电。该公司也是目前省内唯一一家能兼顾处理生活垃圾和农林剩余物的能源再生企业。

      “这个‘大肚汉’每小时能‘吃’掉10余吨生活垃圾,发电5000余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燃烧产生的大量热能将循环水加热成高温蒸汽,输送到汽轮发电机组用于发电,而焚烧产生的飞灰经过固化后填埋,炉渣通过严格处理流程,成为肥料或者环保建材的原料,实现循环利用。

      四川鑫锐恒锂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业,于2021年落地德阿产业园,目前正在筹备开工阶段。

      “未来我们考虑通过锂电池回收,加工生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用于风能发电的储能装置。”项目备案负责人毛勤康说道。

      近年来,绵竹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战略机遇,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体系,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在绵竹生根发芽。其中,总投资120亿元的川发龙蟒锂电新材料项目、投资15亿元的能投鼎盛锂业项目等众多重点项目相继落户,将为服务国家“双碳”和能源革命战略、支撑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绵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