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2 14:33:43
本报讯(记者 赵蝶)4月21日,记者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工程中心建设顶层设计、明确建设定位和目标任务,更大程度发挥工程中心对行业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四川省工程中心高质量发展,近日,四川省科技厅研究印发了《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四川省首次针对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出台规划。
据了解,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依托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设的面向全省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创新平台,是四川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省共有工程中心265家,其中国家级16家,省级249家。自1992年建设以来,工程中心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在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应用转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行业服务和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四川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面临新形势、适应新需求,《规划》明确了2020-2025年的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布局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建设定位、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布局建设将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对四川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的创新支撑,实现在“5+1”现代工业领域、“10+3” 现代农业领域、“4+6”现代服务业领域和全省21个市(州)的科学合理布局,同时落实四川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优化在成都市、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布局建设。
其中,成都市重点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信息安全、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清洁能源、新一代网络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布局;环成都经济圈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智能装备、航空与燃机、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种业、数字农业、智能农机、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布局;川南经济区重点在盐化工、先进材料、高端建材、优势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布局;川东北经济区重点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势特色农业、现代种业、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布局;
攀西经济区重点在钒钛钢铁材料、石墨及碳基材料、稀贵金属材料、稀土材料、有色金属材料、能源化工、节能环保装备、医疗康复器、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布局;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重点在能源化工、特色农业、中藏药材、民族工艺品、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布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则按照成渝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计划,推进区域协同创新,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先进制造、仪器仪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资源环境、现代农业等方向领域布局。
《规划》还提出了在今后五年内,新增省级工程中心200家左右,建设高质量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左右,力争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500家,每年培育和引进3-5支高水平创新团队和4-6个省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力争突破共性关键核心技术200项以上,转化科技成果300项以上,带动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建设高质量示范工程中心10家左右,在全国、全省形成创新发展示范。到2025年,四川将规划和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转化效果好、行业服务优、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高水平工程中心,使工程中心成为全省促进人才、项目、平台高效融合的创新载体和集聚高水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2020-04-22 14:33:43
本报讯(记者 赵蝶)4月21日,记者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工程中心建设顶层设计、明确建设定位和目标任务,更大程度发挥工程中心对行业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四川省工程中心高质量发展,近日,四川省科技厅研究印发了《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四川省首次针对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出台规划。
据了解,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依托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设的面向全省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创新平台,是四川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省共有工程中心265家,其中国家级16家,省级249家。自1992年建设以来,工程中心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在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应用转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行业服务和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四川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面临新形势、适应新需求,《规划》明确了2020-2025年的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布局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建设定位、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布局建设将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化对四川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的创新支撑,实现在“5+1”现代工业领域、“10+3” 现代农业领域、“4+6”现代服务业领域和全省21个市(州)的科学合理布局,同时落实四川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优化在成都市、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布局建设。
其中,成都市重点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信息安全、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清洁能源、新一代网络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布局;环成都经济圈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智能装备、航空与燃机、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种业、数字农业、智能农机、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布局;川南经济区重点在盐化工、先进材料、高端建材、优势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布局;川东北经济区重点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势特色农业、现代种业、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布局;
攀西经济区重点在钒钛钢铁材料、石墨及碳基材料、稀贵金属材料、稀土材料、有色金属材料、能源化工、节能环保装备、医疗康复器、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布局;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重点在能源化工、特色农业、中藏药材、民族工艺品、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布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则按照成渝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计划,推进区域协同创新,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先进制造、仪器仪表、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资源环境、现代农业等方向领域布局。
《规划》还提出了在今后五年内,新增省级工程中心200家左右,建设高质量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左右,力争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500家,每年培育和引进3-5支高水平创新团队和4-6个省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力争突破共性关键核心技术200项以上,转化科技成果300项以上,带动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建设高质量示范工程中心10家左右,在全国、全省形成创新发展示范。到2025年,四川将规划和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转化效果好、行业服务优、产业带动作用大的高水平工程中心,使工程中心成为全省促进人才、项目、平台高效融合的创新载体和集聚高水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