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8 14:41:32
本报讯(王虹 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文/图)3月7日,记者从四川绵竹市获悉,自2020年1月《绵竹年画保护条例》施行以来,绵竹市在促进年画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深挖传统年画文化的法治基因,以开展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为契机,创新打造绵竹法治年画,用法治年画反哺社会发展,构建起现代法治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绵竹市共创编《民法典·绵竹年画绘本》《“法律七进”绵竹年画释法》等年画释法系列读本12部,包含年画632幅、民谣顺口溜426个。
让法治精神和传统文化融合
日前,共分为上下两册的《民法典·绵竹年画绘本》面世。绘本以《民法典》为依据,挑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法条共计592条,14个部分内容,用300幅生动有趣的绵竹年画,配以通俗易懂的顺口溜解读,让读者在欣赏年画的同时,能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民法典》相关条款内容,深受群众喜爱。
为让法治精神与传统年画融合,绵竹市创设绵竹年画保护专项资金、工匠评定制度,探索建立年画传承人考评和激励机制,组建以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资深法律专家及学者为主的法治年画创编队伍,深入实地调研、集中梳理,形成全过程规范化法治年画创作流程。
绵竹市司法局、美术家协会和四川师范大学法学专家、资深律师等通力协作、攻坚克难,将晦涩难懂的法言法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年画故事,辅之民谣、顺口溜等形式帮助理解记忆,画面生动、语言活泼,千年历史的年画担负起绘读法条的功能。绵竹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专家等共同审核修改,发动群众诵读校对,力争法治年画作品实现图文达意、释法有效。
让线上宣传和线下推广结合
“年画娃娃”系列微信表情包、绵竹年画主题邮局以及《党的十九大年画宣传读本》等一系列线上线下融入法治与年画元素的宣传手段让广大群众体验了沉浸式的学法。
为解决普法宣传实效不高的问题,绵竹市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平台载体,着力开展沉浸式、铺开式和针对性宣传。通过举办年画培训班、创作营、研习班,设立绵竹年画主题邮局,打造年画创作基地特色产品等,搭建群众参与平台,开展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邀请人民群众亲身参与法治年画创作活动,知名年画艺人及资深法律专家现场创作和解释法条,实现从群众“被动普法”向“主动学法”的转变。精心创作“年画娃娃”系列微信表情包、电子书、H5等新媒体产品,拍摄制作法治年画普法宣传小视频,在“两微一端”平台和门户网站等官方平台优先发布,同步发动地方自媒体和网络达人转发扩散,实现“官媒发声、自媒共振”,营造出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聚焦领导干部法治培训和青少年法治教育,把法治年画作品拓展到领导干部政治轮训和学生普法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延伸创编《党的十九大年画宣传读本》《依法治国年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年画宣传读本》等年画读本,受到领导干部和广大青少年的追捧青睐。
让法治价值和后期运用承接
近年来,绵竹市把法治年画作为所地联动、城市提档升级、拉动乡村文旅产业的特色品牌,扎实做好法治年画“后半篇”文章。
绵竹市充分推动法治年画走进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将其作为艺术矫治的重要方式,组织戒毒人员学习法治年画创作,在培养掌握一技之长时潜移默化融入法治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合绵竹城市建设提档升级和街道、乡村文化建设等工作,把法治年画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打造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法治院坝,拓宽法治年画外延边界,绘就城市“法治文化阵地地图”,实现了“景中有法,法中有景”。
同时,结合乡村振兴工作,以年俗文化为载体,把法治年画作为地方特色人文景观,打造“乡遇画里”文创社区、中国年俗村等特色法治文旅景区7个,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400余人,人均增收千余元。
2022-03-08 14:41:32
本报讯(王虹 记者 高明山 李鹏飞 文/图)3月7日,记者从四川绵竹市获悉,自2020年1月《绵竹年画保护条例》施行以来,绵竹市在促进年画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深挖传统年画文化的法治基因,以开展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为契机,创新打造绵竹法治年画,用法治年画反哺社会发展,构建起现代法治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绵竹市共创编《民法典·绵竹年画绘本》《“法律七进”绵竹年画释法》等年画释法系列读本12部,包含年画632幅、民谣顺口溜426个。
让法治精神和传统文化融合
日前,共分为上下两册的《民法典·绵竹年画绘本》面世。绘本以《民法典》为依据,挑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法条共计592条,14个部分内容,用300幅生动有趣的绵竹年画,配以通俗易懂的顺口溜解读,让读者在欣赏年画的同时,能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民法典》相关条款内容,深受群众喜爱。
为让法治精神与传统年画融合,绵竹市创设绵竹年画保护专项资金、工匠评定制度,探索建立年画传承人考评和激励机制,组建以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资深法律专家及学者为主的法治年画创编队伍,深入实地调研、集中梳理,形成全过程规范化法治年画创作流程。
绵竹市司法局、美术家协会和四川师范大学法学专家、资深律师等通力协作、攻坚克难,将晦涩难懂的法言法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年画故事,辅之民谣、顺口溜等形式帮助理解记忆,画面生动、语言活泼,千年历史的年画担负起绘读法条的功能。绵竹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专家等共同审核修改,发动群众诵读校对,力争法治年画作品实现图文达意、释法有效。
让线上宣传和线下推广结合
“年画娃娃”系列微信表情包、绵竹年画主题邮局以及《党的十九大年画宣传读本》等一系列线上线下融入法治与年画元素的宣传手段让广大群众体验了沉浸式的学法。
为解决普法宣传实效不高的问题,绵竹市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平台载体,着力开展沉浸式、铺开式和针对性宣传。通过举办年画培训班、创作营、研习班,设立绵竹年画主题邮局,打造年画创作基地特色产品等,搭建群众参与平台,开展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邀请人民群众亲身参与法治年画创作活动,知名年画艺人及资深法律专家现场创作和解释法条,实现从群众“被动普法”向“主动学法”的转变。精心创作“年画娃娃”系列微信表情包、电子书、H5等新媒体产品,拍摄制作法治年画普法宣传小视频,在“两微一端”平台和门户网站等官方平台优先发布,同步发动地方自媒体和网络达人转发扩散,实现“官媒发声、自媒共振”,营造出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聚焦领导干部法治培训和青少年法治教育,把法治年画作品拓展到领导干部政治轮训和学生普法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延伸创编《党的十九大年画宣传读本》《依法治国年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年画宣传读本》等年画读本,受到领导干部和广大青少年的追捧青睐。
让法治价值和后期运用承接
近年来,绵竹市把法治年画作为所地联动、城市提档升级、拉动乡村文旅产业的特色品牌,扎实做好法治年画“后半篇”文章。
绵竹市充分推动法治年画走进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将其作为艺术矫治的重要方式,组织戒毒人员学习法治年画创作,在培养掌握一技之长时潜移默化融入法治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合绵竹城市建设提档升级和街道、乡村文化建设等工作,把法治年画与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打造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法治院坝,拓宽法治年画外延边界,绘就城市“法治文化阵地地图”,实现了“景中有法,法中有景”。
同时,结合乡村振兴工作,以年俗文化为载体,把法治年画作为地方特色人文景观,打造“乡遇画里”文创社区、中国年俗村等特色法治文旅景区7个,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400余人,人均增收千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