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6 15:37:06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在成都的市中心,有一条大街叫东城根街,它的名气不仅仅是拥堵,而是像一根鱼刺般,将成都市中心串联。这种形状的城市建设据说是很讲究的,叫鱼骨形,据《成都街巷志》记载,是清朝大将年羹尧任四川总督的时候所修。
由北向南,东城根街串起了数十年来老成都的各个地界儿:东边的骡马市、金色夏威夷、体育场、天府广场;西边的人民公园、宽窄巷子等。尤其是西边这一块儿,中间的长顺街是那根主脊椎骨,旁边一一对应、西北—东南走向的老巷们,是一根根的“鱼刺”。成都著名作家李劼人在《危城追忆》中曾经说:“东城根街是很长的。”但在《李劼人说成都》说它“成街日子较浅”。街名中的“东城”,特指的就是清代满城(亦称少城)的东城墙,而非成都大城的东城墙。过去许多外地人到成都后,因为不了解这段历史,对这条分明是西门上的街却称“东城”感到不解,这就不奇怪了!
少城这一块儿,特别像老北京的那些胡同。并且,少城就是八旗子弟驻扎的地方,包括长顺街那一片,看地名就能畅想到当时的街道风貌。其中一条巷子重修的时候用了很多红砖,所以取名叫红墙巷。同属于老成都的风格,它和几百米之外的网红打卡地奎星楼街、景点宽窄巷子完全不同。走进去,就是时光倒流二十年的成都。
走在巷子里,就像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天很蓝,树也很高,鸟儿飞快地划过视野,人却能在一条短短的小路磨磨蹭蹭走上很久。尤其是街道旁还有水泥台里面砌了鱼缸养了小乌龟的,能趴着看到出神……最有意思的是,这条老巷子里的馆子不多,不是那种三步就有一个装修精美的餐厅的美食街,而是真正生活里面的小巷小馆。再看看那几家没招牌的,几乎是只服务于附近的居民了。但这几家有不打招牌的底气——它们特色十足——有一碗豇豆素椒吃了十多年的面、还有全成都评价最高的新疆馆子、工作日中午都要排队的私房菜、没招牌的成都网红蛋糕店的实体铺子、看起像茶馆实际有个很用心的咖啡师的咖啡馆、云南汽锅煮等……
大碗面店在靠近东城根下街的街口和红墙巷巷口交叉点,店龄据附近居民说有十多年了,一到饭点,门口的长凳子旁边就坐了一溜人。不管男女老少,只为了吃这碗面。这里的面的种类不多,大多数人都是冲着素椒绍子来的,干拌一向都是成都人最喜欢的。冬天配青菜,夏天配豇豆,这两种配菜还可以单独加。
东城街还有一家牛肉馆在成都有点儿出名。成都市民李小姐从中学开始就在东城根街来回骑了6年自行车。她表示,她的父亲小时候就在吃这家店,她小时候被父亲带去吃,到现在她带她父亲吃。“小时候全是吃伙食团和老妈弄的菜,很少下馆子,这家牛肉店算例外。”
此外,还有近年来对外开放的省委机关食堂,也是成都各位嬢嬢伯伯们爱去排队的地方。
如今驾车驶入东城根街的下穿隧道,一幅新颖的立体绿化场景便映入眼帘。绿植、城墙、彩绘形成的一个个画框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据了解,这是成都市打造的首个隧道立体绿化。它以东城根街老城楼、城墙为主题背景,以浮雕、彩绘和模块化植物为元素,并搭配以大吴风草、紫叶矾根等绿植,让整个景观墙“生动”起来。此外,打造过程中还融入了川西风貌和老成都城墙特色等本土文化,使景观更具活力。东城根街下穿隧道立体绿化不仅可以增加城市街道的美观性,而且可以吸附来往车辆扬起的灰尘、排放的尾气等,从而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
而未来,这样的隧道立体绿化场景,还将在成都更多的隧道中应用。
2021-04-16 15:37:06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在成都的市中心,有一条大街叫东城根街,它的名气不仅仅是拥堵,而是像一根鱼刺般,将成都市中心串联。这种形状的城市建设据说是很讲究的,叫鱼骨形,据《成都街巷志》记载,是清朝大将年羹尧任四川总督的时候所修。
由北向南,东城根街串起了数十年来老成都的各个地界儿:东边的骡马市、金色夏威夷、体育场、天府广场;西边的人民公园、宽窄巷子等。尤其是西边这一块儿,中间的长顺街是那根主脊椎骨,旁边一一对应、西北—东南走向的老巷们,是一根根的“鱼刺”。成都著名作家李劼人在《危城追忆》中曾经说:“东城根街是很长的。”但在《李劼人说成都》说它“成街日子较浅”。街名中的“东城”,特指的就是清代满城(亦称少城)的东城墙,而非成都大城的东城墙。过去许多外地人到成都后,因为不了解这段历史,对这条分明是西门上的街却称“东城”感到不解,这就不奇怪了!
少城这一块儿,特别像老北京的那些胡同。并且,少城就是八旗子弟驻扎的地方,包括长顺街那一片,看地名就能畅想到当时的街道风貌。其中一条巷子重修的时候用了很多红砖,所以取名叫红墙巷。同属于老成都的风格,它和几百米之外的网红打卡地奎星楼街、景点宽窄巷子完全不同。走进去,就是时光倒流二十年的成都。
走在巷子里,就像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天很蓝,树也很高,鸟儿飞快地划过视野,人却能在一条短短的小路磨磨蹭蹭走上很久。尤其是街道旁还有水泥台里面砌了鱼缸养了小乌龟的,能趴着看到出神……最有意思的是,这条老巷子里的馆子不多,不是那种三步就有一个装修精美的餐厅的美食街,而是真正生活里面的小巷小馆。再看看那几家没招牌的,几乎是只服务于附近的居民了。但这几家有不打招牌的底气——它们特色十足——有一碗豇豆素椒吃了十多年的面、还有全成都评价最高的新疆馆子、工作日中午都要排队的私房菜、没招牌的成都网红蛋糕店的实体铺子、看起像茶馆实际有个很用心的咖啡师的咖啡馆、云南汽锅煮等……
大碗面店在靠近东城根下街的街口和红墙巷巷口交叉点,店龄据附近居民说有十多年了,一到饭点,门口的长凳子旁边就坐了一溜人。不管男女老少,只为了吃这碗面。这里的面的种类不多,大多数人都是冲着素椒绍子来的,干拌一向都是成都人最喜欢的。冬天配青菜,夏天配豇豆,这两种配菜还可以单独加。
东城街还有一家牛肉馆在成都有点儿出名。成都市民李小姐从中学开始就在东城根街来回骑了6年自行车。她表示,她的父亲小时候就在吃这家店,她小时候被父亲带去吃,到现在她带她父亲吃。“小时候全是吃伙食团和老妈弄的菜,很少下馆子,这家牛肉店算例外。”
此外,还有近年来对外开放的省委机关食堂,也是成都各位嬢嬢伯伯们爱去排队的地方。
如今驾车驶入东城根街的下穿隧道,一幅新颖的立体绿化场景便映入眼帘。绿植、城墙、彩绘形成的一个个画框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据了解,这是成都市打造的首个隧道立体绿化。它以东城根街老城楼、城墙为主题背景,以浮雕、彩绘和模块化植物为元素,并搭配以大吴风草、紫叶矾根等绿植,让整个景观墙“生动”起来。此外,打造过程中还融入了川西风貌和老成都城墙特色等本土文化,使景观更具活力。东城根街下穿隧道立体绿化不仅可以增加城市街道的美观性,而且可以吸附来往车辆扬起的灰尘、排放的尾气等,从而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
而未来,这样的隧道立体绿化场景,还将在成都更多的隧道中应用。